喜乐人生篇四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5-07-15 14:23:26

物尽其用

早餐过后,我看见邻居崔伯伯穿件时髦的立领衬衫迎面走来,我指着衬衫和他打招呼:“嗳崔伯伯,今朝潇洒来。”“旧衬衫改的。”他不在乎地说。哎,他不说我还正看不出呢。他说:“衬衫往往领子先磨损,弃之可惜,干脆拆下翻领,下领垫进衬里重新缝制后,不就成了时尚的‘立领衬衫’了吗!”他还讲:“有些东西只要有个创意,完全是合乎潮流的。像你上次做的‘旅行肥皂’就不错嘛。”我这才想起,就是利用废弃的固体糨糊塑料管和用剩的肥皂头软化后重新制成一管随身携带和方便使用的“旅行肥皂”吧。便说:“动手动脑利国利己又省钞票。”物资的充分利用,减少垃圾产生,还有利于环保呢!说着又见居委干部冯阿姨推着小孙子的座车过来,听见我俩正谈着物资的充分利用顺口插上话:“是啊,过日子讲究实惠,就像这辆小推车,也是小区里居民调剂市场上淘来的。现在孩子少,耐用消费品经常是用了‘头层新’,过后就成了呆滞物,能将它再利用岂不好事吗。”于是我们三位老邻居就聊开了。 

我讲:“我们都是经济匮乏时期过来的,尽管现在条件好了,但看到大手大脚的浪费现象,还是于心不忍的。就像水应该综合利用,洗衣水用来拖地板、冲厕所,淘米水洗碗、擦桌椅的效果还很好哩。时下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勤俭持家还是值得推崇的。”崔伯伯顺势说:“就是讲嘛,现在小青年派头大啊,隔顿、隔夜的菜不吃,随口讲倒掉,要我说烧点咸泡饭味道不要太好噢,也是综合利用。”没想到崔伯伯的综合利用,我和冯阿姨不敢苟同就劝他说:“你的剩菜综合利用不科学,现在物质丰富随买随吃,食品要讲究新鲜卫生,一旦吃坏身体,自己受苦还连累家人,得不偿失!”他听我们这么一讲觉得蛮有道理就连连点头。

不料我们的讨论声,惊动了就近101室的刘先生,他是位老作家,打开窗户绕有兴趣也顺着话题参与我们的话题:“你们的物尽其用大有其道,可我没有时间化这么些工夫。”我说:“你是创造精神财富的,但你慷慨捐献不少物品给灾区和其他有需求的人,也是物尽其用,况且你竭尽全力搞创作,繁荣文化生活还是人尽其才呀,节约不能形而上学。”“就是啊,讲物尽其用就是根据个人的实际状况要合情合理。上个月我那老头子进京开会,我还给他买套新衣服呢,平常可随意些,到场面上得讲究点,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冯阿姨的这番话讲得大家仰天大笑,都说她,不愧是居委干部思想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大家只顾说话,座车里小孙子可耐不住啦,吵闹着好象在说:“你们只知道自己讲节约,可别浪费我的时间啊。”

好吃 勿一定到原产地

    年青人崇尚品牌,讲品牌的小吃要到原产地。话是不错,但要讲回味经典的老味道,只有吃过才知道,现在恐怕勿一定在原产地。

那天家人闲聊到“南翔小笼馒头”,女儿说,吃正宗一定要到南翔去吃,她请客。想想南翔也有好久没去了,回味从前吃过的南翔小笼馒头,还真吊起我的胃口。客随主便乘上“南嘉线”再转车就到南翔镇了。到底是小笼的故乡,随处可见挂着“正宗南翔小笼”的揽客招牌。我们就在古猗园旁的包子铺落座。一笼八只十多元,若是蟹粉陷就要二十五元,小女难得款待我们,各种品味的都豁上,说让老爸鉴赏如今的小笼是否依然保留原汁原味。

因为我有老同学是南翔人,当年同窗时小吃常以小笼裹腹。略知其历史及制作:据说已有100多年了,用鸡汤煮肉皮与精肉为料制成陷,一量面团要做10只,而每只包子上面折裥起码14个以上,这样包法才能皮薄、不漏汁。老吃客多懂小笼的吃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吸汤。而我吃法要借助调羹舀点醋:悄悄靠近小笼包,调羹垫底往里靠,即使破底不跑汤,有鲜又酸味道好。 

热气腾腾的笼搁放到了面前,冲破了我的美好回忆,看着诱人的小笼馒头,我拿起筷子和有点醋的调羹,可谓左右开弓小心翼翼摆弄这较嫩的东西,放到嘴边启齿破开一点面皮马上抿住嘴唇轻轻地吸,含在嘴里别下咽,一是有些烫,不要烫坏了食道,主要还是让舌苔上的味蕾充分享受鲜美的味道,其实吃小笼馒头就是在乎这口汤,所以上海人又称其“汤包”。可能是久违的缘故,感觉还可以,细细品味是乎还差些什么?女儿面露疑虑:“老爸,这里总不会开大兴吧?”我还在思索,正好店主听我们在说话,顺道上前打探:“各位,小店的味道如何?”我这才突然想起随口说:“在这季节,若放许笋末则更好!”“老先生,你不愧是老吃客,小店佩服,不过眼下竹笋时鲜,成本挡不住啊。”店主甘摆下风地道明缘由。

隔天,我和妻子上超市,一旁也有小吃店,妻子说里面也有南翔小笼,都说味道不错,价格比南翔的便宜,你的“嘴刁”,不妨去尝尝?有吃,我哪肯客气!6元一笼8只,真实惠。刚去过原产地,品尝自然有了比较。小店吃客不多,我们临窗而坐后,服务员马上送上一笼,我仔细端详每个小笼的品相,十多个裥,间隔均匀、皮子薄而呈半透明,闻闻冒出缕缕的热气里透析出丝丝的香味。开始认真的品味——汤汁“多”、肉质“鲜嫩”、面皮“薄而滑润”,和着陷在嘴里有嚼劲,在舌尖的拌动中隐隐有笋渣感。我不免暗暗叫好,“这才是地道的南翔小笼汤包呢,好吃、价廉物美。”妻子见我赞不绝口问好在何处?我由表及里逐一剖析。服务员见我俩对着小笼比划谈论,好生奇怪地叫来老板。我抬头一看,双方不约而同喊出对方的名字,老板就是那南翔的同学,“怪不得这里的小笼有强调。”我拍了拍他的肩胛称赞。还说起在南翔品尝时,就差那么些时鲜的味道。他说:“传统的东西,来不得马虎。其实里面的笋味,也就是笋根绞碎了,花不了多大成本,关键是笋的鲜美起了作用。在七宝做南翔点心,争取的就是回头客。”我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呢”。

 我家欢喜吃炒饼

退休前我经常出差到中原地区,那里的炒饼几乎是特色小吃。我这个南方人也好面食,什么样的面制品都喜欢品尝,不知何因对炒饼情由独踵百吃不厌,那里的客人告诉我,山西长子县的炒饼自誉最正宗。我问有何出典?令他一时语塞,这倒更引发了我的探究。

有一次我正好到了山西的长子县,只见鳞次栉比的小餐馆家家都有各色炒饼,其中一款酸辣炒饼美味无比让我难以忘怀,尤让我长见识的是知道了炒饼的历史。炒饼在当地又称:“炉卜”清代著名书法家冯士翘有次出游到发鸠山,来到一农舍讨水解渴,主人家十分好客地留先生共餐,吃的就是炒饼,先生尝过食欲大振赞口不绝,问此美味为何物?主人答:“是粗粮做的饼叫‘炉卜’”。先生回家喜滋滋告诉夫人还赋诗一首“徒步特游发鸠山,漳河源头绿水翻。下山行至石哲村,进室解渴来打尖。主人端出待客饭,粗粮细做‘炉卜香’”。夫人得知丈夫如此喜爱后也学着做,但始终做不好,夫人就摸索来到石哲村特向农家请教,回来后又按先生的口味特意作了酸辣肉丝炒饼让他品尝,先生尝后大加赞赏,称夫人手艺乃天下一绝,并从此在乡间传开,逐渐流传到河南、陕西各地。

其实冷的烙饼又干又硬难吞咽,干脆把它切条或切丝加上敷料及佐料一炒,倒制作成了一款美味的小吃,岂不妙哉!这种绌能成巧的改良食品诸如常见蛋炒饭、咸泡饭一样,经过厨师的烹饪技艺加工后又成了一种舌尖上的享受。

我喜欢吃炒饼,但上海不多见,所以我就学着做。平时不但把吃剩的鸡蛋煎饼切成丝放在冰箱里,有时特意摊些饼存放起来在需要时随时伴些时令蔬菜如笋、茭白或菌类食材像香菇、木耳等做成素炒饼;有时买些肉类半成品做成荤炒饼比如五香肉丝炒饼、咖喱鸡丝炒饼等等。因为烙饼干香不糊有嚼劲,再加上因人喜好的食材辅助方便又实惠。现在我的炒饼不仅家人喜欢吃,也成了我家招待亲朋好友的常备食品,十分的方便。有回同事带来山西客人,见我有如此娴熟的炒饼技艺,都以为我的祖籍是北方人呐。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