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篇三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5-07-03 09:26:20

我也淌进了自己的童年河

                                          ——赵丽宏小说《童年河》读后感

    我轻轻地翻过了《童年河》的最后一页:“我的同辈人,读这样的小说,也许会心生共鸣,因为他们熟悉那个时代。”作家赵丽宏在《童年河》后记里的这段感言,的确让我感同身受仿佛淌进了自己的童年河。

    童年是无忌无畏的,才有主人公雪弟和小伙伴们不怕有鬼,因为雪弟听亲婆讲过“古时候有个宋定伯少年捉鬼的故事”,宋定伯的机智、幽默和淡定的心态让鬼现了原形,他年少仗义精神深深感染了雪弟,所以他执意勇探鬼屋。他有头脑、不鲁莽,事先还召集小伙伴去侦察地形,最终解开了鬼屋的谜团。童心无邪面对一切都会义无反顾。我也有过童年幼稚的冲动:十二岁那年的春游就因为早晨睡过时没能赶上学校的包车,竟然孤身从老城厢的老西门横跨三个区步行到了虹口公园。公交车不乘,因为兜里的一角钱想留着买门票,回家多没面子,又怕大人不让出来了。脑子根本没想过有多远的路,担心中途有何不测。更不会想到上公交车去混票或其他什么的,只知道撒腿就跑,说我傻也不尽然,不认路也知道沿着无轨电车的电线走,到岔路口等后面来车再看方向继续走,可惜殃及了一双崭新的布鞋底磨掉大半个后跟,终于走到了目的地,找到了自己的小朋友,我开心啊。后来成为我人生中值得回忆的童年佳话。时代不同了,如果换作当下,谁家会放心让一个孩子单独外出吗?早有私家车送了,就是家长打车、乘车也要亲自送去啊。当然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作为家长,尊重和鼓励孩子的个性及想像力是值得提倡的,多给些应变复杂环境的处事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书中还有一则“无法言说的秘密”故事,雪弟从乡下回到上海爹妈家中一次失误尿床了,时俗观让雪弟感到十分的紧张和难堪,想到亲婆和蔼与宽容的理解,相比姆妈刺肺戳心的指责,让雪弟觉得失落和无助,总算在阿爹的鼎立相助中得以化解。作者对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所展示的心境刻画得如此鲜明,又夹杂着难言的矛盾冲突。我对自己童年的尿床历史倒没有“无法言说”的秘密,我“身”有体会,常尿床的儿童是生理疾病,我如此的尴尬一直持续到进初中。因为去郊区住校,常常使奶奶担忧“再尿床叫他怎么办呢”?也奇了怪的我就是进了中学后,就像雪弟阿爹所说的“有一天我尿床的小鬼突然离我而去”了。之前讨厌的尿床小鬼怎么始终缠绕我,就连大冷天我也像幼儿要垫防湿垫呢,家人们的表现也真如雪弟的感受,只有奶奶不怪我,每次都给我换上干净的裤子和干的垫褥。其实小小年纪的我也着急赶走这怪病,自己坚持每周一次到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儿童门诊去针灸,如此的积极配合连医生、护士都称赞我,只是最后没明显的效果才无奈地作罢。可见理解每个孩子的隐私,细心了解孩子的内心,不是所有为人父母都能胜任的。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不管是金色的、苦涩还是苦难的,她终究是人生的启蒙,有向往、有教训,都是生命最初的体验。读了赵丽宏的《童年河》一书,让我在每则故事中找到了自己,作为他的同辈人与其说感动,倒不如说是更多的感慨:但愿老伙伴们走进暮年毋忘回首童年,才是一剂童心未眠之良药啊!

愿天下有梦之人如愿以偿

晨风里,我沿着南京玄武湖旁道悠闲信步,湖畔的清新空气带着丝丝的甜味,心旷神怡的我眯着眼敞开心肺贪婪地尽情呼吸,蓦地一阵凉风把我吹进了一片树林,睁眼一看,哇!每颗树的枝杈上都挂满了许愿、祝福的红布条,环顾四周简直如置身在红色的榕树林立里,仿佛听到心切的许愿声此起彼伏。不由我凑近低垂着入我眼帘红绸,倾听他们梦想的话语。

许多是祝愿父母安康、祝福家庭幸福、企盼学业、事业有成的心声。只有一条让我看了心一下抽紧:“亲爱的父母,你们在哪儿?愿在有生之年相见,或在天国相会。”深情、急盼的心语催我动容,泪水使我眼前一片迷糊,但愿他如愿以偿,早日亲人团聚。然而让我想起前不久有一个来上海崇明的寻亲团,这些年过半百的老人来自全国各地,揣怀着思亲的梦想来到了这个岛上,情真意切渴望着寻找自己的亲人,在物欲蛊惑的时代里他们直言告白只要寻到亲人,没有任何利益冀盼,只想了却人生中的一个念想,让他们飘忽的灵魂有个安逸,何等的纯洁。即便如此也有人在即将如愿之际被蒙上“是骗子”的冤屈。遗憾啊!人心为何有时是那么的多疑、脆弱,眼看着闪烁希望的火花被瞬间熄灭了。

我想,人在淡定之后的思念是必然的,情丝错根盘节的纷扰也是痛苦和矛盾的交织。亲人离散有各种原因,崇明岛上寻亲团的老人们,多数产生在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弃婴和孤儿,有福利院数字记载在这三年里是逐年递增,说明当时的岛域经济环境非常困难,弃婴出于无奈。童年时代的我就见到周围的邻居中就有拖儿带口来投亲或帮佣的崇明人,海门人等,但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无疑也加剧了这些家庭的困境,好在有亲人和善良人的抱团取暖,“小崇明、小海门”总算幸运地在亲人的怀抱里,大点的孩童和我们一起厮混着拣菜皮、腌西瓜皮、做煤球,我们听着哈拉、哈拉的崇明口音,戏称他们“崇明蟹”,演绎着一段段童趣无暇的故事,这些回想无疑是历史的定格。

但是没有旁靠的困苦家庭只好将孩子送走,给他一条生路也是无奈之举。我就见过这样事,有天在楼下店门口的人行道上,坐着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孩子很可爱又爱笑,我们围着逗孩子取乐,外婆拉我走时,那妇女说这孩子好带,央求外婆收留。我不懂事也吵着要外婆带走小孩,外婆拍了我一下指责:“你以为这是玩具啊,我带你们这些捣蛋鬼容易吗?”真是各有各的难处。至今说来这孩子也该五十多岁了,不知道命运究竟如何?我正在冥冥的遐思中,忽然耳边飘来一声:“想写一条许愿和祝福吗?很灵验的。”循声一看,是有人在侧边的一个门口招呼我呢。

好吧,我随他转身到屋内,真心希望天下人多一些人性的真、善、美,我沉思着,虔诚地在红绸上写下:“愿天下有梦之人如愿以偿”。

看家风对我们的影响 

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周围影响的重要性。更何况积淀不同家庭文化熏陶每个人成长的家风无可厚非地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勤俭持家是中国人的美德,是许许多多普通家庭量入为出持家度日的基本点,贯穿在习以为常的家风中,不少老戏和故事里都鞭鞑荒淫无耻的败家子作风。因而我们从小都能从老辈人身上扑捉到简朴的生活亮点,上海闲话讲“做人家”。就是不少人家抗拒外来诱惑和维系家庭关系的家风。

我记得外公说上辈人对做人家的人标准是:“早晨手心里拽一块洋钿出去要经得起各种诱惑,看是否值得花钱,到晚上看你是否还拽着这一块洋钿人模人样的回来。”所以他一生克勤克俭不乱花钱,在计划经济年月里把大多数票证都用在我们身上,他说人老了旧的能用则用,否则就是浪费。他给我们父母说,虽讲现在日子比旧社会稳定,但小孩多,得算计着花呀。所以我父母辈他们花钱也精打细算,好算一个铜板掰成两半用,从小教育我们,只要吃饱穿暖,不要好吃挑穿,算算自己有多少能力,勿要有非分之想,他们的言行不但赢得晚辈的尊重,也感染我们,所以我们这辈人相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无论是吃的、用的,以至结婚布置新房的事都亲历亲为以自己的能力来改善生活,同样把小日子过得蛮滋润的;改革开放带来不少新的生活理念,新、旧观念的冲撞依然难改家风给我们教诲。轮到我们教育子女了,虽说严重的代沟和社会的诟病阻碍着两代人的沟通,但我们还是把传统的家风对照时弊让下一辈人明辨是非,他们懂得我们用心良苦,也鄙视“啃老族和月光族”。

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转型会影响传统家风的传承,但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在家庭中凝成的风格,潜移默化成为每个人在生活中给力的动能,塑造着个体的人格,对社会曾经泛滥的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思潮有抵抗力,我庆幸在纷繁的经济活动中头脑始终清醒,没有趟进污泥浊水,闪亮着自己人生的光点。就像有的家风治家严谨诲人蓄意孕育人才辈出,读来虽没振聋发聩,但仔细品来却让人血脉偾张啊!

戏迷师娘

我的师娘是个十足的越剧戏迷,在业余演员中也称得上是一个戏骨,生活中几乎成了“戏痴”。师傅说师娘的“行头”比日常的衣服多,师娘手特别巧,不仅做自己的行头,还帮其他戏迷做呢。业余时间就喜欢泡在越剧的活动里。文革后,1962年版的电影红楼梦恢复上映,师娘连看了十五遍,只要觅着看戏、唱戏,师娘会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劲头就像现在的“粉丝”。当时我们在闵行上班,每周回家才休息一天,有如此的师娘,家庭生活可想而知,师傅常常接到居委来电话,不是女儿去哭诉,就是派出所来关照要注意家庭的治安问题。

师傅的内心十分矛盾,他喜欢越剧,喜欢爱越剧的妻子,听她唱起各种有板有眼的流派唱腔,真是如痴如醉的享受。妻子还很专业解说各流派形成与特点,如徐玉兰的“徐派”高亢、奔放,就是一个“爽”、戚雅仙的“戚派” 脱胎于袁雪芬的“袁派”,以缠绵委婉、深沉朴素而自成一派等等,讲得是头头是道,师傅由此也长进不少越剧知识。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而结缘,

但夫妻生活不是梨园生涯,过日子是衣食住行的议事日程,摊上这么个戏痴的妻子,这日子还怎么过?提到这方面夫妻俩就烽火四起,组织上多次的调解,效果不大,难呢!自从班组里来了个文艺积极分子小林,才有戏了。小林擅长各种曲艺,人也很热心。听说我师傅有这般苦恼,觉得师娘酷爱戏曲,全身心传承和传播越剧门派难能可贵,“只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位置要摆正啊。”她爽快地答应师傅,改天上门拜会师娘切磋艺技。

师娘听说有个越剧知己要来拜访,很兴奋。小林从师娘的各款行头清晰讲出是那些角儿的穿戴和典故,时不时地哼几句有韵味的唱腔,做几个身段和走台,师娘又听又看觉得遇上了知音十分投缘。小林由戏谈到人生,谈到著名演员王文娟和孙道临的恩爱生活,孙老师每次骑车出门,王老师总提醒他路上小心。这辆自行车现在就在上海电影博物馆里。师娘也感慨讲到越剧某种神奇的魅力:“我师娘病危昏迷了一周,医生也觉得回天无术了,我天天含泪在旁唱越剧给她听,终于给唱醒了又多活了三年。”小林说:“出彩的戏就是在演绎生活中的真善美,编剧就是善于把精美的生活提升和归纳”。两人你言我语非常融洽,小林顺手帮助整理起房间又说,有了好的生活,才有好的精神状态,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就是一种境界。一席话说得师娘是连连点头。

此后,小林和师娘常来常往,师娘像变了个人,兴趣、家务两不误。嗨,师傅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学着贾宝玉对小林:“林妹妹呀!你来迟了”。 

 顺其自然

说起炒股我是五味杂存,有过幸运避险金蝉脱壳,也有深陷泥潭无法自拔。股海沉浮犹如人生起伏跌宕,能看透了倒使我在生活中受益匪浅。

想当初我受别人怂恿被动入股市,起初尝到些获利的甜头,就盲目乐观满仓期待坐收渔利,岂料股市瞬息万变,霎时深套难逃,眼看账面上几万、几万的市值天天被楷掉,后悔至极正是想死的心都有。好不容易熬到2006年底迎来股市反转,真有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扬眉吐气,稍有解套获利了我就迫不及待出逃,眼看抛出股票继续猛涨,我悔的肠子都青了,马上又趁回落再买进,幸逢牛市,让我几个来回博弈,账面总算有了盈利,但仍不过瘾。 

恰逢其时经人推荐浦东有楼市开盘,劝我不妨投资房产比较实在,我去看了样板房有点心动,既想在牛市再捞一把,又想在楼市里挤一脚,就先付了首付款,而股市依然一路高歌猛进让我产生悔意,开发商却在不断催款,我只好无奈地逐渐退出股市付房款,在售楼处就看到有人闹着要退款,那人私下跟我说,股市这么好,进去兜两圈再来,首付款肯定赚得出来。不过我讲信誉拉不下面子,只好在股市中激流勇退。没想到就在我付清房款后不久,股指像遇到雪崩一路狂泻,从六千多点一直跌倒二、三千点上下徘徊。股民的面孔顿时像刷过浆糊愁眉不展,而楼市却翘起尾巴来了,此时有人就向我道喜,说我目光远大,逃出苦(股)海,放(房)眼未来(回来)。其实我哪有这么神计秒算啊。尚有稍许余留股票同样伴随进了八年的熊市。巧了,我又碰到过那位曾经闹退款的人,他惨啦,正是“驼背跌跟斗两头不着地”,连连后悔当时不该退房。

经过股市、房市这么戏剧般的翻腾,我心地坦然悟出些处世哲学:不要自作聪明投机取巧,唯利是图迟早要吃亏。搞点投资学点经济知识丰富阅历才是,不要异想天开一夜暴富,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巴菲特。面对今年牛市我不贪婪。套牢的股票解套了,我不急于抛,即使多根阳线有获利回吐时,我只稍微抛一些减轻持股平均值,做人也当如此,顺境时不要忘乎所以。碰到多次回调时,我也不惊慌,择机买回些,静观股市风云不到止损线附近不急躁,好似人生遇挫折,如临世界末日坐立不安,要有稳扎稳打的心态。世界是多彩的,不被诱惑顺其自然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精彩的。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