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第六章 三

作者:匝瑜    更新时间:2015-07-02 09:52:57

天气炎热,李齐沆走得倒是痛快,穿着短衣,一边走一边出汗,好几年没有这么痛快了。日子虽然宽裕,李齐沆倒是不愿歇脚,越走越快,十天的功夫就远远望见了太原府高大的城楼。

李齐沆顺着大路来到巍峨的承泽门前,还没进门就看见几个店小二模样的伙计站在路边招揽生意,看见穿长衫的就张口招呼,“咱家是百年老店,院子宽敞、房子干净,来到太原府的秀才们都是愿意到咱家住下的,咱家老店、这一百年来少说也出了五十个举人老爷,您不住咱家还去哪家合适?咱家专出举人老爷咧!”

李齐沆站在路边看了一小会儿,发现每个伙计都是这么说,这十来个伙计每家都是五十个举人老爷,这加起来就五百多个了,不要说百年老店,就是从洪武年算起,山西省总数也没有这么多举人老爷。

吹牛是吹牛,这个吹牛倒是也让人听得高兴,这些穿长衫的秀才们也就乐呵呵地跟着走。李齐沆也是这么打算的,都是考试的秀才,住在一起消息灵通,说不定还可以切磋切磋,于是李齐沆选了一个伙计,走过去说也要住店,这个伙计很高兴,“咱家百年来出过五十个举人老爷、您住咱家就……”,顺嘴说了一串儿一看,这位不像秀才啊,上身汗衫、下身还卷着裤腿,背着行李、满脸又是汗又是泥的,这哪是秀才小老爷啊?打住嘴愣住了。

李齐沆看见小伙计的神色笑了笑,这十来天的路走下来,在天地间无拘无束痛快极了,天高地远,鲜花艳丽、大树苍绿,一路上看着这些好像心思也活了过来,笑了笑就逗小伙计,“俺这样不能考试吗?”

“啊?”小伙计心里奇怪,“您也是秀才小老爷?考试?能能能!”不相信啊不相信,您看看人家、一个个穿着长衫、能坐车的坐车、不能坐车的后面跟着一个小书童给挑着行李,背着空手踱着步,一天能走二十里绝不走三十里,能不能中举再说,反正这个举人老爷的架子是有了,您看看你这身,您是给秀才小老爷挑行李的吧?不管那么多了,反正是个人住店就行,管他秀才不秀才的。

“您就一个人?”

“一个人。”

“一个人那就走吧。”小伙计转身带着李齐沆进了城门,照平常得给客人背行李,这些日子秀才小老爷见多了,小伙计的眼界也高了,不是秀才还不给背行李了,李齐沆也不想这些个,自己背着行李跟着走。

太原府乃是宁王番地,那是大明开国时洪武皇帝定下的北边重地,二百年来着力经营,如今已是繁华大镇。穿过长长的城门洞再走过瓮城又穿过门洞,李齐沆眼前豁然开朗,街面上店铺林立、旗幌招摇,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男的衣着光鲜、女的衣着艳丽,好一派繁华景象。

李齐沆一边四处乱看一边跟着小伙计走,小伙计不时回头招呼跟上,不然这种乡下来的土包子一会儿就头晕转向走丢了。顺着大街走不多远就到了柳巷,“金三晋”的金字招牌明晃晃的吓了李齐沆一跳,“好么,金三晋!好大的口气。”门楼高大,庭院广阔,李齐沆还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心里想着一定很贵,赶紧要了一个偏僻的房子,就是这样也让李齐沆很心疼,觉得自己太莽撞了。

全省各地的秀才们在这里住下的真不少,一时间“金三晋”大门进进出出的都是穿长衫的读书人,文化气息增加的那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李齐沆莽撞也有莽撞的好处,没想到平阳府来的秀才们有十来位都住在这里,这里边有这两年新晋的秀才,也有一些多年的老秀才,大家认识了也就纷纷向这些前辈打听考场的事啊、太原的风情、家乡的人物啥的,吵吵嚷嚷的倒是很不寂寞。

过了三天就是考期,这天三更天刚过没多会儿,“金三晋”的伙计们就挨屋把秀才们叫起来,伙房里也捅开了火,油锅“吱啦”乱响,一盘子一盘子的粘糕端出来,蒸锅热气腾腾,一盆盆的粽子也端出来,让秀才们吃糕、吃粽子,伙计们喊着“高中!高中!”端着粘糕和粽子在秀才群里穿梭着,秀才们也互相打气“高中!高中”,一时间“金三晋”里外院热闹非凡、吵闹异常,把不是秀才住店的客人都吵醒了,气的在床上打滚直骂,“什么高中!?个个低中去吧!”

吃罢“高中”,秀才们提着书箱走进黑夜里,越走越黑、越走越静,刚才的热闹景象好像是在另一个世界发生的,秀才们一个个也收起了嬉笑,一张张的脸也板了起来。很快,街边就出现了站街的兵丁,一个个不是挎刀就是持枪,一支支松油火把吐着火苗冒着黑烟,在街口也有骑马的肃立,旁边的灯笼上有写巡抚衙门的、有写太原府衙门的,有写按察院的,也有写个兵字的。无论这些骑马当官的、还是站街当兵的,一个个都是闭着嘴鼓着眼睛瞪着这帮秀才。秀才们刚才还以为自己春风得意了,现下一个个好似都成了囚犯。

考场就在文庙西侧,两排兵丁从大门口排了出来,中间留下一股道让秀才们顺序前行。离着门口不远,有学正指挥衙役给秀才们搜身、搜检书箱,看看有无夹带。如有夹带,学正一挥手,这边衙役就把书生巾一巴掌打落,旁边按察院的衙役立刻上来锁了,走吧——到号子里再念你的书去吧。

这边秀才们一个个进了考场,自然有人分发号牌安排号房,那边宁王带着巡抚、藩台、臬台等官员到文庙进香。

这边门口的秀才们都进去了,时辰也到了,号炮一响,考院大门“吱呀呀”关上,“当啷”一声落锁,两个挎刀旗官上前验看大锁,随即转身大步向礼棚走去。

那边宁王率各位大员进香已毕在礼棚内坐定,两位旗官“咣咣”走进礼棚站定,一人大声喊道,“禀王爷,时辰已到,考院大门落锁!”话音未落旁边的旗官双手捧着呈盘走到宁王案面,低头举起。

宁王侧过脸向旁边坐着的巡抚、藩台、臬台等官员看过去,几位大员慌忙站起,一齐躬身施礼,宁王点点头,几位坐下。宁王拿起桌上的狼毫,在呈盘里的封条上点了两点朱砂。看到宁王把笔放回,开口禀报的旗官迈步上前,从宁王侧面闪出的一位旗官手里接过虎头大令捧在胸前。二位旗官一起退了三步转身走出礼棚,来到落锁的考院大门前,两位兵丁迎上前,把呈盘里的封条贴在大门上。

看到封条贴好,持令的旗官把虎头大令一摆,大声宣示:“着《大明律》、奉宁王令,山西乡试考院封门三日,此间如有私自进出者,就地立斩!”话音一落,旁边的两排兵丁一起在嗓子眼里使劲儿喊出,“威武!——”寂静的夜空好似滚过一道闷雷,震得松油火把“突突”冒火。虎头大令就在考院大门右边石台上的旗牌架上插好,门口石阶下一边八个挎刀差官瞪着眼睛插手而立。

回到礼棚的山西学正看见考院封门已毕,向京城里来的礼部员外郎点头示意,礼部员外郎也一点头站起,向侧面一摆手,两位随员抬着一个大呈盘跟着走向宁王。走到案前,礼部员外郎向宁王施礼,回身把呈盘上盖着的今上御赐的黄缎子封盖揭开,露出一个红木扁盒。礼部员外郎把黄缎子收好塞进袖筒再次转身施礼,“请王爷验看封条。”

宁王盯着红木扁盒看了看,头往一边侧了一下,身旁一位旗官闪出走到呈盘前验看,封条完整,礼部大印红通通,旗官直起身大声喊道,“礼部封条完整!”

礼部员外郎向前一步撕下封条扔到呈盘一边,转身向旗官拱了拱手,“请再验看封锁。”旗官弯腰再次观看,直起身大声喊,“封锁完整!”随即退回原位。礼部员外郎抬头看向一边的山西学正,学正一点头,员外郎从袖中掏出三把钥匙,拣出一把举起向四周示意,随即打开封锁、揭开盖子,露出三个红芯空白信封。员外郎把封锁、钥匙放在呈盘一边,转身又向宁王施礼,“请王爷点题。”说完闪在一边,两位随员把呈盘举起端在书案上。

宁王拿起狼毫,略略一扫三个信封,随手在左边的信封上点了一点朱砂。刚才护令的二位旗官再次上前,一位上前拣出宁王点了朱砂的信封高高举过头顶,二位旗官退了三步转身出了礼棚,大步走到考院门前站定,向门内高喊,“王爷玉点礼部考题——考官接题。”听到门内传出一声“下官接题!——”旗官把信封从头顶放下往门缝里一扔,开考吧。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