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亲情篇二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5-06-24 09:36:56

母亲的生日

母亲都记得孩子的生日,孩子未必都记得母亲的生日。可我记得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母亲出生在上海宝山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那年时政混乱,社会充满了腥风血雨。外公迫于生活,整日在外打工。当日在回家路上,同村人向他道喜:“侬‘家主婆’(妻子)生了个小丫头,”外公木讷地应道:“姑娘好,姑娘也好。”

取名时外公还是摆脱不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给母亲取名叫:“招弟”希望接下迎个弟弟来。但事不遂愿外婆接连生了三个女儿,日后两个妹妹先后夭折了,母亲仍是一根独苗挣扎地生活着。

十三岁那年,正是抗战时期,我老家被烧了,逃难住在浦东借的房子。母亲随她姑姑在东洋人纱厂当童工,外公仍常年在市区打工。外婆病得厉害,母亲生日时,外婆拉着母亲的手,有气无力地说了令人辛酸的话:“招弟啊,妈的病,看来不会好了。你要乖点,自己要当心呵,妈是照顾不了你们了…….。”穷人的孩子懂事早,母亲尽安慰外婆:“妈,你会好起来的……。”这天她还要赶去上夜班。没想到这一去,竟然和亲娘生离死别。第二天上午,母亲匆匆赶回家,路上远远看到娘的帐子被甩到了家的屋顶上,母亲就知道坏了,娘真的撇下一家人走了。母亲在凄凉悲惨的气氛中度过了童年的生日。

自从失去母爱的母亲,更懂得母爱的珍贵。我辈尽情享受着母亲的真爱。从小在母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生活。

一九六六年十月下旬,母亲患阑尾炎手术后刚在家休养,二十八日我和一批同学要去外地串联。二十七日深夜回家楞头楞脑地说:“妈,我明天清晨要去串联了。”“去哪儿?”“先去南京,再去北京,看情况还要走得更远,学习老前辈,在广阔天地闹革命呗。”母亲手掖着手术的伤口,忍痛给我整理行装,嘱咐我:“早点睡吧。”事后我回想起,那天正是母亲四十岁生日。当儿女的怎不记得母亲的生日,心中不免暗生愧疚。

母亲五十足岁生日那年,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是个退休的纪念日。这天,许多和她朝夕相处的老姐妹,还有一批叫母亲“师傅”的年轻人,欢欢喜喜满满一卡车人,敲锣打鼓簇拥着母亲,捧着“光荣退休”的镜框,胸带大红花,像出征凯旋而归。我担当义务摄影师,为师傅们分批和母亲合影留念。场面颇为热烈喜庆。

暑去寒来、光阴荏苒,一晃又三十年过去了。母亲不在年轻,满头的白发诉说着岁月的苍桑、满脸的皱折是她一生辛劳的写照。自打四年前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独居生活从不来打搅我们。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姐弟几个筹划着如何给母亲过八十大寿?母亲得知后连连摆手:“不要,不要,别麻烦了。”母亲就是这样,一生尽想到我们,就怕给我们添麻烦。那年我爱人五十岁生日,老太太早早就准备了礼金,硬是塞在了媳妇的手中。今年,我爱人也作好了打算,让她婆婆生日有个惊喜,我姐要陪母亲去旅游,我嘛也有设想,但还没定。总之要让母亲高高兴兴地过八十岁生日,以尽做儿女的一颗孝心。

母亲在,我天天幸福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多好的歌词啊!无论你多大年纪,哪怕已是满头白发,在母亲眼里依然是她的孩子,倍受她的爱怜。常回家看看,把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永远是你安逸的港湾。

    2004年父亲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至此我深切体会亲人离去的思念和痛苦。而母亲的健在给我们留下无限的宽慰,使我们更珍惜无微不至的亲情。多年来母亲的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使我工作顺利、心情愉悦。业余我喜欢撰稿,特别是天南地北的征文,我把它看作精彩人生的博弈,乐意把刊载我的文章声情并茂地给母亲朗读,更喜欢把每次获得的成绩首先告诉母亲,让母亲分享我成功的喜悦,从母亲的愉悦中又获得新的动力。十多年里我获得各种奖励,无论是北京奥运会、建国六十大庆还是上海世博会和建党九十周年都留有我潇洒飘逸的文笔,每每荣获表彰或受人嘉许,我情不自禁倍感有母亲健在的幸福。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无数的海内外观光人群,让老母也兴奋不已,原本说了好好的,我们相约一起去观博,可母亲因为种种的不便而不愿麻烦我们,临行就变卦了。我想百年一遇的良机岂能错过?我们执意劝她一起去。那天我和妻子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欢快地浏览在世博园内,瞧着目不暇接的母亲满脸兴奋,我由衷地高兴。回家后母亲不停地告诉旁人:“我去世博会了,是儿子、媳妇陪着去的,哎呀!就是累坏他们了。”我不免暗生愧疚,母亲一生为我们操劳无怨无悔,至今高龄的老母不仅生活自理,还常常力所能及地协助家务,她放心不下的是晚辈们呀,那次我刚陪她就医回家,她却惦记我姐姐好久没消息,不知近况如何?非得打电话联系上了才放心服药躺下。做晚辈偶尔区区尽孝,母亲就常挂嘴边。“子欲孝而亲不在”多遗憾啊!其实让我们有机会孝敬,不也是当子女的福分呐。

岁月荏苒,我也不在年轻,时光悄悄将我推进花甲,退休时间到啦!面对人生转折,我毅然选择回家陪伴母亲,在母亲膝下充分享受母爱。母亲健在给我的独享足以让人羡慕不已,同事曹先生失落地讲:“瞧你一口一声‘妈妈’的叫唤挺撩人的,有何再比这纯情珍贵,我这下辈子是没福分了。”可不,只要有妈在,即使她行动不便,精神障碍,你还可以向她倾诉心中的所有,从她的神情里会得到莫大的宽慰,岳母偏瘫住进了敬老院,虽说设施齐全、服务也不错,但妻子还是每天忘我地往返探母,哪怕是喂顿饭或给洗个澡,即使再疲劳在母亲身边都会使她释然。我理解,这是母爱的召唤。诚然,随着时光的追逐,这声声“妈妈”亲切的呼唤,素日的平常见面,不是谁想叫,都能叫得上,想见都可见到的啊。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的动情歌声,想想母亲健在我能不幸福吗!  

一 碗 红 烧 肉

    当母亲的总忘不了儿子曾经给她高兴事。这不,我六十岁的生日都过了,她还清晰记得我给她做过一碗红烧肉。

我五十岁生日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就来电话告诉妻子:“明天宝良生日,我都准备好了,你们一起来吧。”听后,我心头顿时涌上幸福的暖流,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此话情真意切,做儿女的常不经意父母的生日,而白发苍苍的老母还惦记着年届半百的儿子生日。

生日是人生的起点,可庆可贺!其实此日真该掂念的是母亲的恩典,是她给了我生命,造就了我的血肉之躯。我想好了这个大生日得换个方式过,才有意义。

翌日,我让妻子先去给老人家搭把手,我去买些东西随后就到。我知道母亲喜欢吃冰糖桂皮红烧肉,今天让我这个难得进厨房的儿子来做,孝敬她老人家,岂不更有意义?

猪肉到处都有买,则是桂皮要到南货店买。平时不起眼的东西到想要时寻了多家店却没有。我不知不觉走远了,终于在僻静的小店里才买到。心想家里该等急了吧,可不,手机响了,妻子催着我快回家,妈快不高兴了。那年头新开发的小区周围都没公交车,只得加紧脚步往前赶,直到路口才遇上一辆出租车。

一会儿到母亲家了。母亲嗔怪我:“告诉你直接来,过个生日都不顺趟。”我忙从包里拿出肉和桂皮说:“妈,我给你烧冰糖桂皮红烧肉。”“今天你生日,不早告诉过都准备好了?你又不喜欢红烧肉,忙啥?”母亲不解地说着。我戴上围兜,凑近老妈耳边说:“那您喜欢吃呀,我生日!没您,哪有我?您高兴了,我才高兴啊。”我抓紧作准备,妻子也配合着。这肉先要加料酒、生粉拌和,然后用温油生抄,最后放桂皮、冰糖、酱油用文火炖,直到肉汁收干,一切都得按顺序进行。

趁间隙我才来到餐桌上,女儿早给我倒好饮料,唱起生日歌:“祝你…….,”我立马打住:“今天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以前给你过生日,都唱生日歌,现你长大了,要知道没有奶奶,就没有爸爸,没有爸爸、妈妈哪有你?今天是奶奶生爸爸的日子,我们该先敬奶奶才对呀。”我深情地对母亲说:“妈,祝您健康长寿!儿子才心安。”话没说到深情处,我有些哽咽了。母亲微笑地说:“不说了,快吃吧。”妻子和女儿忙着给我和母亲挟菜,忽然闻到扑鼻肉香味,妻子提醒我:“别把肉煮焦了。”

我马上去厨房掀开锅盖,哇,甜丝丝的红烧肉正粘稠着呢。我赶紧盛起一碗恭恭敬敬地端放在母亲面前,看着她老人家品尝得有滋有味,心里真有说不出的快乐。

十多年过去了,红烧肉不稀罕。只是无论儿子有多大、多老,总是母亲的心头肉。每当她说起那碗红烧肉,我立马答应去做时,老人家却说这浓油赤酱的不利健康。好吧,红烧肉多吃不健康,可红烧肉却情系着母子的心啊!

她二姐

妻子家兄妹五人,二姐是老四,妻子奶末头,姊妹俩关系十分投缘。隔三差五的两线传情絮叨半宿。每次相处如胶似漆,可谓是酒逢知千杯少,主要是二姐性格豁达开朗、平易近人。二姐虽排行第四,但家中有何矛盾,大家都愿向她倾诉,只要经她调解,各方必会心平气顺。因为二姐明白一个道理:“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爱的港湾,是亲情的归宿,否则不成为家。”她以宽宏心对待父母和兄妹,成为大家庭中的主心骨。

岳父已是高龄老人,患有多种老年疾病,特别是脑梗的困扰,导致他行动迟缓,言语不清,有时还大、小便失禁。以往家住在郊区和子女们相距甚远,离二姐更远。为了照顾老父,她却自告奋勇经常赶往父母家伺候老人。她说:“我退休了,你们还在上班,照顾父母,我理应多担些。”有段时间岳父有些痴呆现象,胡言乱语给全家添了不少的矛盾与麻烦。二姐总是不厌其烦像哄小孩似的哄着老父亲、劝慰大家,给家人解围。

为了更好地安顿老人的晚年,二姐毅然把自己家和父母家先后迁到了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让老人在子女的亲情中多享受天伦之乐。可问题还是接踵而来,首先置房的差价不是一个小数目,老人退休早,平时又好酒,基本无积蓄,怎么办?二姐和大嫂到处觅合适的房源、和房主侃价。终于找到了一室一厅的住所,这里相对交通便利、购物方便,尤其是和子女们都相近,解决了大家不少后顾之忧。房子是满意的,可市场经济讲究按质论价,和房主议价,人家也有底限。掐指一算还有近十万的差价,怎么办?二姐不声不响凑上几万元先垫上。要知道二姐的家境并不宽裕,姐夫待业,儿子尚未成家,自家刚搬迁不久,困难不少呐。冲着二姐这份孝心和姿态,我们也毫不犹豫拿出钱,现场兄妹几个一合计,钱基本筹齐了,孝敬老人兄妹恭谦的气氛也感动了中介商,只差几千元的中介费就给免了。人家说了:我常看到有晚辈撵着老人卖房,而你们却互相帮着父母买房,难得啊!我不由自主地说:“父母摊上你们这般子女真是享福啊。如果说社会上有些子女在老人危难之际还拘泥往日的恩恩怨怨中,那么二姐此辈子女绝对是他们的学习榜样。二姐她们的理由很简单,父母是无法选择的,单从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给了我们生命的份上,我们就有义务、有责任给他们养老送终。天下父母各不同,那是各子女的运气,无法比拟。看看二姐虽不属女中豪杰,讲出的道理掷地有声句句实在。二姐的精神不正是眼下社会要找回的感恩缺失吗!

冬去春来几年如一日,二姐和我妻子等人不厌其烦给老爷子洗澡、喂饭、揉胸捶背,特别是严寒、酷暑常常是老人舒坦了,二姐她们早已气喘吁吁,还深情地望着老父,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甚至在老人便秘痛苦时,姐俩还直接帮其扣出粪便,真是无微不至,直至老人安然去世。如今,瘫痪的岳母也进养老院了,大哥去世了,二姐也老了,可她依然带头不厌其烦关照着母亲。邻居们看了无不感到羡慕,常常被社区居民所称颂。

民间有道是:“棒下出孝子,筷上出逆子“有时也不无此道。父母溺爱子女,结果适得其反,孩子只知道惟我独尊,怎么会想到父母呢?看着二姐她们如此善待与众有别的父母,我不免戏谑地反思:“我也该学学二老的处世哲学,端正自己对下一代的观念了。”而二姐和妻子却不同意了:“情况不同不能照搬。”我知道她们是摆脱不了忧儿情结的。但话该这么说,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传承是根深蒂固的。正因二姐孝敬长辈、宽以待人的行为,才是大家庭团结的凝聚力,相信这点必将为下一代所仿效。

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年近花甲的阿镛有两个生日,一个特殊的生日就是每年6月26日禁毒日使他终身难忘。感谢政府热情帮助他走向新生和父女团圆。每逢这天只要有活动他总会积极参加。用他震颤的心灵去拨动那些走调的心弦,他铭记自己从人到鬼,再从鬼到人的人生轨迹,想到戒毒多有反复,都是禁毒干部的及时挽救让他一次次的起死回生,无不在用心召唤游离在人鬼间的孤魂。特别让他心灵震颤的是一个年轻姑娘——与自己对口帮教的志愿者,不避嫌地讲述了自己被毒品坑害的苦难家庭,让阿镛时时难忘。

姑娘今年28岁了,她说,三岁时母亲就因吸毒过量而死。父亲也是吸毒人员,家里的东西都卖完了。丧心病狂的父亲最后把她卖给了人贩子,好在半道上被公安人员解救回来。爸爸被送去劳教改造了,从来没看过我。她说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是在福利院长大的,打记事起只见过年迈的奶奶,没几年,奶奶也死了。“我算不算孤儿也不知道?因为爸爸究竟还在不在?”人心都是肉长的,姑娘辛酸史犹如电击触动了阿镛的心房,他怯生生地问:“如果父亲还在,你认他吗?”姑娘说:“以前看到同学的父母挺羡慕他们的,想到自己不负责的父母感到自卑甚至痛恨。现在长大了,知道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姑娘沉思片刻继续说:“父亲还在?也老了。要是他悔过、正常回归了社会,我还是认的。”阿镛听着感觉和自己的造孽何其地相似,心被锥子无情地扎着。也不知自己女儿现在何处?如果也像这姑娘懂事,我哪有老脸面对?阿镛想着自己的过去潸然泪下,不堪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改革开放初,阿镛辞职下海经过艰辛的打拼,发了!结婚后有了女儿。“有钱的日子真爽!我是早期的万元户,有了商品房。”他每次现身说法都自豪曾经过的荣耀。但商圈里人嫌我保守,时常“开导我,市场经济要全方位的接轨。”看他们常弄点怪东西放在香烟或锡纸上吸吸,还神秘地说,这是上档次的享受随便玩玩。我岂敢落伍也稀里糊涂陷了进去。上瘾后就欲罢不能,妻子看着一起打拼的家业衰败百劝无效后,竟自暴自弃也吸上了,两个人像鬼魂似地耗着。被政府多次教育和解毒,说改,难哪!结果一个下雨的黄昏,妻子死不瞑目地撒手去了。女儿那么点大,整天哭哇,圈内朋友看我带不了,就叫我送人换几个钱,结果又被抓了进去。最后一次戒毒总算表现好,提前释放。可老房子早拆迁了,当地街道看我年老多病,就地安置我,还安排在社区送水站工作。

社区为了巩固阿镛的戒毒成果,特意让社工张姑娘对口帮教。阿镛也姓张心想,缘分啊!姑娘不嫌弃我,客气叫我老张叔,生活有困难她主动向街道反映。有次我胆结石发病没上班,她担心我走老路,发动大家找,总算让大家放心在医院里找到了我,可接踵而来手术和陪护问题也经街道协商逐一给解决了。事后我得知这一折腾,却给她男友误会了:“他又不是你爸,你只是一个小小的禁毒社工,将来岂不带个麻烦来。”阿镛后悔想过寻死,都被张姑娘他们说服了。阿镛十分感激,说出了藏在心底的一起案子。

不久前,阿镛在附近超市遇上相识的毒贩,拍拍他肩:“在哪混?最近有新货……”阿镛没听完就摇头走了。那人还是凑近阿镛的耳旁:“别假正经,想要货老地方。”阿镛想,反正我归正了,也不想坏别人的事。现想想毒品遗祸多少人,政府为禁毒做到了仁至义尽,我不能袖手旁观。就此,禁毒部门捣毁了一个贩毒据点。当公安部门表彰他时,他给个别领导说出了意想不到的秘密。还再三要求保密。

那是阿镛住院时,张姑娘陪在旁看书,忽听护士叫她,急忙中夹书里的书签掉地下了。阿镛提醒她,她随手检起说:“只是一张自己电脑合成的童年照片,给你看看。”说完就出去了。阿镛一看,顿觉浑身的血都涌上了:“这不是我日思夜想的女儿吗?”但很快就克制了,我这糟糕的一生不能坏了她的名声。心里既兴奋又愧疚,老天有眼啊,居然我们父女还生活在同一蓝天下。 

有关部门的领导只答应暂时保密,劝他放下思想包袱。待情况核实后让姑娘自己决定。就在今年的禁毒表彰会上,随着张姑娘撕心裂肺的一声:“爸爸,你在哪里啊?”和阿镛颤颤巍巍的相拥而泣,令全场一片唏嘘。

不贪价高只求缘分

文革中期,旧货市场充斥着大量的抄家物资,不少就是红木家具。父母早想卖个合适的书桌给孩子们做作业用。有一次上街在一家旧货店看到一张成色不错的红木写字台,标价100元。想回家和同住的外公商量。不料却遭到外公一顿呛白:“人家都被抄家卖出来,又是备战当口,你们还有心思去买回来!”让母亲再也不敢提及。后来随着时局平稳,又为我们弟兄几个常争抢心仪的看书位置时,母亲不免表露出遗憾。外公是看在眼里悔在心里。有一天,外公喜孜孜地回来和外婆商量,随即就一起出门了。

当天晚上,我回到房间,只见靠窗摆放了一张红木的大书桌像敞开胸怀在迎接它的新主人。我欣喜地坐在书桌前,贪婪地抚摸着平整的桌面,又不断地拉开两旁的抽屉,全然没注意外公已悄悄在我身后:“送给你,喜欢吧?”“嗯!”我不住地点头,“多少钱?”妈在旁边问。外公说:“150元,据说还是一家兄弟为闹分家才卖的,不肯便宜。”妈说:“又贵了,红木的家具就是随行就市,快谢谢外公呀。”

几年前,我想请红木修理商给书桌整修一番。那修理工看后说:“整修价很贵,还不如高价卖给我,你倒可以再买套简单的新家具。我知道他在忽悠我,被我婉拒了。

     搬了新居后,不少人也劝我,趁红木卖得出价,换个时尚的岂不更好。我也知道如今这写字台早已溢价几十倍,但红木品质高贵,这书桌陪伴我遨游文海几十年,别说它有多大的潜在升值,就是时常伴随的温馨情节也让我难以释怀啊!

 思 念 父 亲

转眼父亲驾鹤仙去已六年多了,而父亲的殷殷教诲常伴耳际。我们童年时代因他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对我们要求又较严格,因而对他感到陌生和敬而远之。晚年的父亲克己持家、关爱晚辈常常在亲切的叙聊中感悟人生真谛,倒给我们不少启迪,好似留下一笔丰硕的精神财富够我们终身享用。慈父的言行早已在我们心头打上深深的烙印。

上世纪的97年父母家从市区动迁到闵行七宝,因欠过度条件,迫不得已首家入住刚建成的万泰花园,名曰花园其实周遍杂草丛生除了空空的楼房,其它啥都没有,还时常缺水断电,生活极不方便,出行只有七莘路像样,旁边尽是泥巴沾鞋的崎岖小道,困难哪。我多次劝老人搬到我们附近去住。父亲担忧搬迁给我们添麻烦,而常以小区周围日益的变化来宽慰我们:“没事,我们老人从小再苦的生活也过来了,七宝在发展,慢慢会好的。你们放心,只要把你们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好就行了。”父亲就用发展的眼光憧憬七宝的美好未来,对改革开放社会充满无限的向往:“七宝好,七宝是我家”。

父亲虽没多少文化,但总乐观地把自己融合在改革的社会中,2001年7月13日,患癌症手术不到一年的父亲,拖着虚弱的身体,在电视机前倾听29届奥运会的申办结果。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时,父亲和所有的华人一样无比的激动,不断地用手巾擦拭着泪水,脸上顿时泛起红光,平时轻声弱气的喉咙,突然响了许多:“我总算看到申奥成功的这天了。”这无疑给他衰弱的病体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继而他不无忧患地说:“就不知我能否撑到举办的那天咯?”我鼓励他争当抗癌明星,到奥运会上再喊“加油”。他慈祥地看着我:“即使我不在了,你多叫几声也一样,中国人不容易啊。”九个月后,2002年4月中旬,父亲终因医治无效,抱着对奥运会的无限眷恋离开了我们。老父亲就是盼着国富民强、看着七宝的发展,把最后一口气也留在七宝,安然地合上了眼。他热情期盼的言语促使我后来写下了散文《七宝好,七宝我们的家》,《父亲的遗愿》把父亲对改革开放社会的深深眷恋之情融入文字与大家共享。 

临终前的家父仍表达出无私忘我的精神,他多次表示丧事从简,千万不要惊动亲友相邻,身后只要和各位打个招呼。甚至连我要通知外地工作的弟弟回来都不允许:“反正我走后他要回来的,省得他多次来回,化钱又影响工作。”难道他不想儿子,不!他看着忧心重重的一家子,他不断安慰我们:“别担心,人老了总有这一天,大家只要安排好各家的生活,常回家看看,多多关心你们的母亲。以后清明什么的,买一朵鲜花纪念就行了,万万不要铺张啊。”多好的父亲呵,一生辛劳直至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的是他人啊。

父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工人,他不仅给子女留下毫不利己的优良品质,在单位同样以兢兢业业助人为乐取信于人,我至今保留着曾为他徒弟的时任厂长和工会主席的来信:“侯师傅,回想在一起工作的情景,您作为车间最老的师傅给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的样样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常受到厂领导的好评。我们在厂里能担任现在的职务,这在车间里打下的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我们永远都不忘您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字字情真意切,读来无不为之动容。

父亲虽然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但他勤勤恳肯得做事,实实在在的做人,同样受到后人的尊敬。这使我真正理解了“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毫无自私自利)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的意义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