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三章 三

作者:匝瑜    更新时间:2015-05-04 18:11:44

山西连着两年大旱,朝廷也就发下了旨意,赈灾。可是这次大旱不止山西一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等,这些北方省份都是大旱连年了,征调粮食异常困难。平阳府只能让各县自己就地想办法,一个是开官仓,再一个就是吃大户。

官仓好办,只要有了旨意支上几口大锅开粥棚就是了。县令何出光盘算着如今是夏天,已经两年无雨了,要是秋天有雨,明年春天小麦也许有望,可是看样子这连年旱,今年秋天、也是够呛啊。于是再三叮嘱,粥一定要熬得稀一点儿、再稀一点儿,可就县里这点儿粮食,就是再稀,也撑不到冬天啊。

县令何出光也不客气,安顿好自家事儿就上轿去了李家大院,县里的富户这是头一家,再说,李家的李尚思在京做官,于公于私,都得带个头拿出点儿粮食来吧?

看门的伙计一看县令来了,一边赶紧往里请一边喊薛管家。此时李明性李老东家已经死了两年了,李明性的哥哥无子早死,李明性过继自己的二儿子给哥哥延续香火,同时也给了一些产业。不过这个儿子为人刁钻了一些,做生意也是能赚十分绝不赚九分,年头多了借了贷了的纠纷不少,有时还有人闹到李明性这里说理,李明性管教几次,甚至生气把儿子叫来骂一通、把借券撕了。后来慢慢的年纪也大了,也就不愿意再理长房的事情了,长房的儿子也就乐得不来往。现在李明性一死更是没什么瓜葛了。

李尚思打小读书,家里的事情原本就不操心,如今在京做官,这些老家的产业也不放在心上,说实话,就是想有打算也是无从着手、鞭长莫及。现下,李家的产业都是薛管家掌管,年节结账也就给李尚思去个信儿,派人捎点儿银子、土产意思意思,钱多了李尚思也没处花去。

这下好了,薛管家把两个儿子都看护起来,一人一摊李家的产业。后来干脆把两个儿子的家也搬进了李家大院,现在李家大院住进了三家姓薛的,李家大院都成了薛家大院了。

薛管家一听太尊来了就直皱眉头,赶紧出来在中院迎着何出光进了后堂落座上茶,等何出光喝口茶这才笑眯眯地问太尊何来?

县令何出光心里本来就有气,这么大的饥荒,县里出现了流民,也饿死人了,连着两年无雨,明年还不知道怎么样!朝廷总算来了赈灾的旨意,可是光有旨意不给粮有什么办法?平阳府也没有粮,只让各县自己想办法,曲沃县里能有多少粮?都快两年了,就是以前存点儿现在还能剩下几斗粮食?这些大户家家都有存粮,可就是不拿出来救济一下灾民,拿到市面上高价盘剥饥民,实在可恨!特别是这个东西,要是李明性还活着,肯定早就开了粥棚了!又不是你家的粮食,死抠住不放,你小子打的是什么鬼主意?

何出光带着气儿看了一眼在陪座上欠着半个屁股坐着的薛管家,心里又想,“你是个什么东西?敢在俺面前坐下!”何出光慢慢呼了一口气,“唉!要不是看在饥民的份上,你能跟老子说上话?”,何出光又慢慢吸了一口气,“薛掌柜啊,朝廷下了赈灾的旨意,可是周边几个省也都是大旱连年,朝廷也没办法拨下粮食来,平阳府也没有,只让各县自己想办法。这都快两年了,县里也没有多少粮食了。今天接了平阳府的知会,县里就开了粥棚。可是人多粮少,维持不了多少时光啊。”

何出光瞟了一眼薛管家、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薛管家心里明白就是不搭话,笑眯眯还是看着县令,何出光只好接着说,“没办法,只好靠靠各位大户,也都拿出点儿粮食,一块渡渡难关吧。”

薛管家早都知道县令来家里是什么事儿,就是笑眯眯地装糊涂,这会子接着装,连忙含笑点头,“是、是、是。”说完笑着看着脚底下的砖头点头。

何出光一看快气死了,“你娘的!光他娘点头放屁顶什么用?”,何出光压住火接着说,“原先李老先生在世的时候,为县里可是出过不少力,从来是慷慨仗义、急公好义的。儿子、孙子又都是榜上有名的读书人,确实是咱们曲沃县的楷模啊。”何出光停了一下继续说,“现今老人家过世了,李尚思李大人在京为官,这李家买卖的事,都是薛掌柜操持着。如今大荒,李家往日为积善人家,今日也要多出点力,拿出点儿粮食来救一救乡亲们吧。”

其实去年在京城的李尚思就听说家乡大旱了,于是写信告诉薛管家拿出些粮食来散一散。去年虽说一年没有收成,不过曲沃此地历来物产丰富,虽然吃的紧巴还不至于饿肚子。薛管家也没有把李尚思的信太当回事,回了一封信敷衍过去了。前一阵子朝廷有旨赈灾,李尚思这才明白原来今年连旱了,赶紧又写信让家里能拿出多少粮食就拿出多少粮食,全交给县里。

李家有钱不假,可是做的都是盐、铁、茶的生意,李明性这些年置办了一些地但是也没有多少,所以家里的粮食也不是很多。薛管家也是心里想着家里的这些存粮还是尽量存着,这些买卖的伙计都要养家糊口。要是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有了这些粮食,这些伙计的家里也能撑得下去。

可这是人家李家的买卖,李尚思又写来了信,不给吧说不过去,给吧,这荒年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呢?薛管家正为这事儿伤脑筋呢,县令就来了。薛管家心里主意不定,也不好开口,到了这会子太尊把话都说到头了,无论如何也得拿出点儿来,薛管家只好开口,“太尊心系黎民百姓,确实是咱们的好父母。李家既然为县里大户,当然也要出些力气。京城的李大人也写来信说了此事,让家里拿出些粮食交给县里。”

何出光听到此处心里生气,“俺想着李尚思李大人也不会不明事理,你这个拿钥匙的丫头还要费什么劲儿?”

薛管家看了一眼县令接着说,“不过呢,太尊您也知道,李家的买卖都是盐、铁、茶、丝绸什么的,不做粮食生意,所以说家中并没有多少粮食。唉!如此大灾捐输些粮食那真的是应当应分,可是李家真的是有心无力,实在是拿不出多少来啊。”

何出光一听心里火大,俺这堂堂县令张嘴要饭你可倒好,把大门一关就留了一条小缝!端起碗来又喝一口茶,摸了摸让软钉子撞得发酸的鼻子,也不搭话,继续听。

薛管家一看县令不高兴了,心里说,“不高兴就不高兴吧,俺也没啥办法啊。”

“太尊大人,咱们李家拿出一百石麦子捐给县里救济灾民。这可是听了李大人的话,倾尽所有了。”薛管家心里盘算好了,准备了二百石麦子。这明摆着荒年一下子过不去,以后县里还得来要。所以这头一次先拿出一百石,以后第二次五十石,第三次三十或者五十石,再往后就没有了。

“一百石!这才多少?”,何出光心里火起,“李家粮食虽然不多,不过李家的生意是五湖四海,能不能从别的地方买一些粮食回来?这个钱当然不能让李家都出,县里要出的。”

薛管家一听心里想,“粮食要不着就要银子,这好办,账面上的银子都是李家的,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太尊大人,银子么,家里有,多点儿少点儿都无所谓,可是现在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啊。”薛管家给县令讲一讲生意经,“俗话说‘千里不运粮’。如今北方几个省都是两年连旱,都没了粮食,有粮食的地方都远着呢。这路途远了,运的粮食还不够路上人力、脚力吃的呢。”

这个“千里不运粮”倒是老话,路程远了运粮确实不合算,不过不至于一点儿也剩不下,何出光拿眼斜了一下薛管家,“不至于吧?”

薛管家一看太尊大人真的是不会做生意,这做生意哪有可丁可卯的?“太尊大人明示。太平光景自然不至于,不过现在周边各省都在闹饥荒,这粮食哪能运进来?这路上肯定会出事儿的啊,不光粮食运不来、保不齐会出人命的啊。”

何出光听到这儿也泄气了,“这他娘的真的就没办法了?”,叹了口气站起身来,口气放软,“多谢高义。还希望薛掌柜尽量多想想办法,多一口饭多救一条命啊。俺琢磨着李老先生要是在世,也会多操心的,这也一定是李大人的心思吧?”,一边说着一边往外走,薛管家赶紧站起来送,“那是那是,李家受惠乡亲良多,哪有不尽力的,只是……”

何出光也不待听,出门上轿又去转了几家,最后搞了八百石麦子,气哼哼地回了县衙。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