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5-01-15 14:45:17

上海闲话个素材又拨我拉书展得奖

2014年个上海书展作为新一个十年个开始,又举办了征文,迭次主题是:

“阅读中的真善美——2014我与上海书展”。我想起近几年参加书展个体会尤其从写上海闲话开始,碰到个甜、酸、苦、辣体会蛮深个,还就此拉书展浪参加过“上海闲话”专集首发,征文得奖,我勿仅拉阅读中得到启发,更是拉写个当中逐步实现自家“老有成就”个梦想,由此也破开了《新民晚报》迭块坚冰,成了“上海闲话”版个常客,想想还是有勿少物事好写,是上海书展拨我带来了福气,我仍旧用上海闲话个素材讲自家个亲身体会,讲以往书展里迭眼难忘个事体,题目直接点出“上海书展乃我福地也”。文章发出后,我只想表表心意,勿抱啥个得奖个希望,因为搿次征文只有十个优秀奖名额,勿像书展十周年征文个辰光,100多个得奖名额里我也算轧进了20个“二等奖”里。

九月底征文揭晓了,没想到主办方还增加了十名“入围奖”名额,再次拨我轧进去了,还讲是拉300多篇征文里经专家初选、复选、终评出来个20篇获奖文章。侬讲“上海书展”阿是有贵人相助,是我个福地啊?下面就是我个迭篇征文,看看写得哪能:

上海书展乃我福地也

年年举办的上海书展至去年届满十年,这张在文化界刮得响的名片,赢得万众瞩目,更成了我的神符。去年上海书展和《新民晚报》联合举办“我与上海书展十周年”的征文,我还荣获了“二等奖”呢。

故事要从2010年的上海书展说起,我看到有种书籍里用不少上海方言写的,看看“蛮扎劲”(很带劲),想想许多上海小孩的上海闲话讲勿好,上海的传统都勿晓得,觉得要是失传了确是一桩非常可惜的事。有人如此来弘扬地方文化真是功德无量啊。作为老上海的我也想来试写些“上海闲话”。先写了一篇“浦东闲话”,文章里集中用浦东方言,我一面写一面心里也窃笑。写好后我就投给一家经常投稿的媒体,那编辑收到了稿子对我讲:“文章蛮有趣的,最好改为普通话,否则人家看勿懂。”我想,改掉“浦东的方言”,就没趣了。勿好用!我就留着孤芳自赏算了。适时我看到《新民晚报》上有个“上海闲话”的专版,引起我将这篇“浦东闲话”的文章发给《晚报》的兴趣,这次算是适销对路了,编辑吕争老师认为我文章写得好,鼓励我不断写出好文章。

2012年上海书展前夕,吕争老师兴奋地告诉我《上海闲话》版把一些有质量文章收入专集。书名为《浓浓沪语海上情》,我发表过的六篇文章全部编入其中,并邀我参加当年在书展上举行的首发式。我一草根从去书展淘书到作为作者去参加专辑首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书展正是我成全梦想个地方。当我抚摸手边这本《浓浓沪语海上情》个上海闲话精编集心情特别的兴奋。在书展上我拜见各位想见已久的老师,特别是我的伯乐——吕争老师。那天她很忙,仅互致一个亲切的问候以她及给我的殷切勉励,足以成了我在书展上又一个的美好回忆。

2013年书展刚发起“我与上海书展十年”的征文,我顿时思绪翻滚勿少相关的写作素材拈手就来。我把写上海闲话与上海书展的情缘有机的联系起来就突出“我”的主题!激扬个文字源源勿断个显现在电脑屏上,题目直接就是“‘上海书展’为我写好上海闲话”。征文揭晓那刻,我正好在邮轮驶向微信盲区的瞬间,那段激动的截屏让我彻夜难眠——“二等奖”里有我名字呀!

插叙

就拉我一面汇集夜报浪登过个十六篇上海闲话文章,一面拉辣用上海闲话改编登过报纸、杂志浪个文章个辰光,有些朋友看仔讲,既然侬迭本书是写上海闲话文章个汇编,“索咖”(索性)拿侬写过个上海闲话个文章统统整理出来,内容可以更加充实。经伊拉个提醒,我就仔细回顾以往写过个所有上海闲话方面文章了。

我从2011年五月份登出第一篇《搿拉浦东人》到2013年底登出《天冷了弄只盐水瓶焐焐》历经两年半了。我一直认为自家“额角头高”(运气好)碰到吕争老师迭能个编辑,大部分文章侪拨报纸登过了,呒没几篇留下来。近两年也就是借了迭股运气我登拉《新民晚报》其他版面个文章也多了起来,真个!以前,几年登勿着一篇文章,现在基本浪平均每月登出一篇。今年年初,我也向新个《上海闲话》编辑表露:有眼原因,我不再为曾经热衷过个版面写稿了,想尝试参与其他版面个写作味道。听朋友们有迭些建议,我就拨手边仅有个四篇文章一道摆进来了,正好出清了存货。

拨阿拉老年人一点温暖

退休后我自然生心(留意)老人个生活状态,老早仔听惯了公交车浪老人刷卡后个搿声“老人卡”个提示音。自从辣拉49路公交车浪听到“敬老卡”个亲切语音,就觉着同样一句闲话,用“敬老”两字对老人就有眼敬重个意思,让老年人感到邪气温暖,现在交关公交车浪侪改过来了,搿就拨阿拉看到了社会尊重老人个风气辣转变了。

有辰光我到社区信息苑办事体,看到服务员热情地接待老人,还告诉啥地方有适合老人个位置、临走辰光客气个关照一声:“物事勿要忘记脱噢,请以后再来哦!”听到搿能些关心个闲话,感到人老了还有眼味道。有老人就讲了:“人老了,脑子勿灵光、腿脚不便就怕拨人家招麻烦,尽量自家识相点,假使拨人家戳几句霉头也勿去计较了。”辰光长了,老人拨社会边缘化也就木嗒嗒了。一旦碰到尊老气氛浓眼个,老人反倒担心阿会又辣搞促销活动?骗骗阿拉老头子脱老太婆;要么是重阳节快到了?侬想想看,搿种酸叽叽个味道说明敬老个意识还有勿少地方要拨乱反正来。

退休前头也有人告诉我,退休前、后是条明显个分割线,原来正常、方便来西个事体,退休后侬要识相点,否则当心自寻烦恼。我还真仔细地留心一番,真是迭能个!原来一些自尊性强、闲话欢喜“直拨笼统”(直率)个老人们侪客气交关,邪气当心自家个一举一动。搿大概就是叫“识相”伐,搿让我想起有句老古闲话:“若要好、老作小”。勿就是辣拉开导伲老年人个做人门槛?搿其中也难免拨一些老人个心里有交关殟塞(逼屈)啊。

今朝有数据表明,上海第一代独生子女个老人中有40%以上是空巢家庭。特别拉浪年老多病个老人当中侪觉着邪气个“厌气”(寂寞)。我常庄(经常)听到有眼老人像啥有介事个对话:“昨天我囡儿打电话来告诉啥好吃个?这有啥稀奇?阿拉倪子老早讲过报纸浪向侪有个。”因为是后生家告诉伊拉,伊觉着难得个亲热,我听仔心里有点难过。随了老年空巢家庭个不断增加,想想自家马上就要碰着个尴尬事体。我常庄想起《常回家看看》里个歌词,搿真是阿拉老人们个心里闲话呵!

大家侪会讲,老人个今朝就是阿拉个明朝,关心老人就是关心自家;或许又会讲,随着高龄老人数个上升,社会拉慰籍老人个措施一时跟勿上。是个!老龄社会个现象早就明摆拉浪,空巢、纯老、失独家庭个相继产生,就是迭个社会里个畸形腔调,勿论哪能讲面对现实总是客观个,葛么,勿管是社会、还是个人,阿拉哪怕是一个动作、一句闲话尽量拨老人一点温暖总可以伐。

剃头就剃头少摆眼噱头

有辰光老百姓道里讲笑话:噱头、噱头就是“噱”拉头浪。勿过道理也有眼,人见面个头一眼看面孔,勿就是看拉头浪么?其实阿拉老早子弄自家搿只头倒是蛮简单,讲究实惠,再考究个也勿过是搨点凡士林来烫烫头发,就是拿电吹风来吹吹。倒是现在个剃头店里噱头势摆足,招牌浪向个名堂多来勿得里个了,啥个“形象设计中心、美容美发工作研究室、新潮发型开发终端、国际流行发型总汇”花头经是透来看得阿拉眼乌子也要弹出来了。

本来阿拉小区里个剃头店老板就是跟阿拉一道从市区动迁过来个,继续为伲老年人脱小朋友服务倒也蛮好,价钿大众化剃个把头就四、五元个钞票,后来讲涨价也只勿过七、八元铜钿好搞定了,大家侪觉着现在随着物价变动调高眼价钿么也算正常。其他社区居民侪慕名而来,郜佬伊个生意一直邪气好。

前枪辰光迭个老板也想起要赶潮流,讲啥要脱时尚接轨,正好趁禽流感隔壁鸡粥店生意不好做,就拨伊盘下来重新装修开阔仔店面,亮出了招牌蛮发噱叫啥:“发艺勿散工作室”大概讨个口彩是集中美发技艺并且效果好个道理,真个要准备从“头”开始“别别苗头”(比试)。全套个理发设施焕然一新,各面镜子前头摆放了交关个五颜六色玻璃瓶像是拉果汁展览,门口还有打扮时髦个迎宾小姐,肩胛还挂拉绶带,上头印仔“美好人生从头而起”字眼;店门旁挂个条幅浪写拉:“进门让我为侬贡献,出门让侬有头有脸。”当然为侬服务个价钿,侬也看勿懂来,动动剪刀几十元,弄眼水搨搨上百元。有个老伯伯讲:“阿拉本来就像毛芋艿头“一塔刮仔”(共计)有几根头发呒啥弄头,只想来剃剃清爽”搿牌里个价钿阿拉是吃勿消,还是到其他地方去吧”。有眼会剃头手艺个人就拉邻居道里互相剃,难怪交关老顾客侪勿进去了。再讲搿剃头店还学起了所谓个引进外来企业文化,每天开门前、还有吃中饭后,男女员工统统立拉店门口一排,伸拳踢腿个一番健身操,嘴里叽里哇啦瞎叫叫。开起头居民只是看看闹猛辣好笑,勿过日常事久个一天几次辣小区里展示迭种介个企业文化,声音响得啥人吃得消啊。纷纷提意见了,乃么引起仔有关部门个重视来干预了,侬看看搿种能个生意哪能会好?

要晓得老里八早个剃头师傅本事才叫“来讪”(在行)剃好了头还帮侬挖挖耳朵、拍拍肩胛松松筋骨佬啥个,勿要太适意哦!侬想想拉辣动迁户个小区里向走高端消费路线,伊本来个人文定位就出了偏差?结果就像伊自家立个招牌叫法一样,“发艺勿散”拨阿拉用上海闲话讲正是:“‘勿二(尼)勿三’。剃头麽就剃头,少摆眼噱头”。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