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嘉定孔庙

作者:许枫    更新时间:2015-01-12 10:26:11

三天后,第六讲由黄老寄开讲,他讲的,是嘉定孔庙。讲台上,放一瓶西凤酒。

黄老说,嘉定县第一任知县高衍孙,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创建孔庙,称文宣王庙。庙左建儒学,额为化成堂。从南宋到元代,规模不大。淳祐元年(1241年)在庙中置孔子塑像,凿泮池,建兴贤坊。四年(1244年)修儒学,改化成堂为明伦堂。咸淳元年(1265年)重建文宣王庙,易名大成殿,天历二年(1329年)又移至大成殿东南,至正十三年(1353年)建棂星门。

元代,嘉定孔庙初具规模,进至扩充阶段,天顺四年(1460年)重建大成殿、两庑、大成门、明伦堂。因庙南有留光寺,开门见寺,当地士人认为有碍风水,在庙前筑土山障蔽。

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建尊经阁,正德四年(1509年)重筑土山,命名应奎山,并引水环绕。嘉靖十九年(1540年)将原文昌祠改建启圣祠。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大修各殿堂,并疏浚野奴泾、唐家滨、新渠、南北杨树滨5条河道汇合于应奎山周围,寓“五龙抢珠”之意,取名汇龙潭。

清代,孔庙规模已定,各殿宇堂室几度重修,咸丰年间,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军东征,战火纷飞,孔庙建筑亦有损坏,同治、光绪年间,陆续修复大成殿、两庑、大成门、棂星门、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等。重建门外仰高、兴贤、育才三坊、筑魁星阁于汇龙潭畔这。三座高耸挺立的牌坊。中间的是建于明晚期的“仰高”坊,“仰高”二字出自《论语》“仰之弥高”,意思是赞扬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东西两边“兴贤”、“育才”两座牌坊,分别建于南宋年间和元代,表示孔庙办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培育人才,选拔有才能的人。

与“仰高”坊在同一中轴线上的建筑有棂星门、泮池中桥、大成门和大成殿。

始建于元代的棂星门,是嘉定孔庙的第一道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文星之一,用它的名字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棂星门内的呈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它开凿于南宋时期。“泮”,即“半水”,在古代,天子之学叫做辟雍,凿池圜水;诸侯之学叫做泮宫。池如半壁,半于圜水,所以称之为“泮池”。

孔庙的第二道门称大成门,意思指孔子的学说集中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智慧,并且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大成门内左右共昂首伏着7只赑屃,背上驮了七块石碑,石碑上的文字主要记载了元、明、清三代重修孔庙和县学以及祭孔活动的情况。

过了大成门,中间一条笔直的甬道通向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始建于南宋年间,其后多次修缮重建。大成殿东西各有十二间,称为东、西两庑。

大成殿重檐飞翘、巍峨雄伟。前置石台,更显气势。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梁架高昂,枋檩彩绘,保留明代结构。

大殿东部有明伦堂、碑廊和当湖书院等建筑。明伦堂是历代儒生讲学集会之所,建筑别致,3间宽敞的厅堂,前设抱厦,两边又有粉墙漏窗,墙外有小院,院中植桂柏树木,还有一株百年牡丹。当湖书院东边,有碑廊,陈列有宋代黄庭坚;明代沈周、文微明、董其昌;清代何悼和学养志节相同的唐时升、娄坚、李流芳、程嘉燧等"嘉定四先生"的珍贵墨迹诗文石刻。孔庙中,还藏有嘉定出过的三个状元和200多个进士的材料,然而,嘉定所有的状元、进士堆到一起,也比不上清康熙十四年即公元1575年上任的嘉定知县陆陇其。因为这位相当于现今正处级以上的陆陇其知县,或许是历朝历代、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一位上任、去任都不坐公轿、公车、公船而又没得私轿、私车、私船的县官。

黄老说,嘉定孔庙,“规制崇宏,甲于他邑”,有吴中第一之称。现存建筑,虽仅原来的十分之七,仍不失为目前中国国内比较完整的孔庙之一,仍有“吴中第一”之称。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