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拐弯
这哥俩没走多远,迎头撞上了楼长善派来寻找他俩的一个伙计。那伙计不由分说,拽起丁三的手就疾疾回走。
丁三糊涂了,忙问这是去哪,他得赶紧去见李白。那伙计告诉丁三先别问,到了那儿便明白了。走了没多远,那伙计又领着他俩拐入坊道。此时,最后一响鼓声就敲响了。那掌管坊门的老里正,此时听到渐渐逼近的脚步声,已站在坊口,迎着他仨,直嚷着“快快快”,手里还不停地甩着坊门钥匙。着急进了坊门,伙计这才放慢脚步,告诉丁三李白还没回到陆府,却早就捎信给楼长善,要派人去香积寺接应他俩。楼长善今儿前晌到了香积寺,却扑了个空。回头便不停地催着人去各处、尤其是安化门一带找他俩。他是在丁三哥俩盯上何十三的同时,瞧见丁三的。眼下,楼长善正在后院发脾气,看样子是有急事。果然,没等这仨拐进坊门,何本早已候在门口。何本陪这小哥俩进了陆府后院。他让丁三一个人去见楼长善,自个儿带了小一了到前院,吩咐伙房给他俩准备晚餐。此时,楼长善正跟一位稍高个儿的老道人在说话。见丁三来了,很是高兴,忙把眼前的老道介绍给他。
这老道叫饶康,长安东明观藏经殿管经籍。
先前大闹“广济堂”的就是此公。大闹“广济堂”的故事,丁三听人说过,于是对他大感兴趣,一连问了他好几个问题。饶康哪有闲功夫跟他逗。听说丁三从长乐坡就盯着刘陵,赶紧问他眼下刘陵的情况。
丁三大失所望。他瞧了一眼楼长善。他不知该不该当了饶康的面,把跟了刘陵一路的经过,数说了一遍。楼长善笑了,连声道“但说不妨,但说不妨”。丁三这才缓缓道来。他见楼长善不仅没有阻拦自个儿说话的意思,还一个劲地鼓动,最后还提到去柳家大院看到和听到的情形。老人听得十分仔细。到了点点头,陷入了沉思。
楼长善把丁三一拽,随他来到前院的客厅。
356.做眼
饶康犯了难。
印西桥叔侄进京那天,原饶康早得到线报。他估计,这叔侄和刘陵会利用一切机会入城。今儿一早,便安排手下候在入城的各个道口,等待与这一伙人会面。果然,下午在桥头遇见印西桥叔侄,给他倆解了围。
等他转过身来,印西桥叔侄已消逝在闹市里。
于是他赶紧来到永平坊。他曾听说印西桥在城西南角永平坊养牛场有个极好的亲戚,因而准备在此堵住他俩。他在坊门斜对面的一家酒楼包了一个单间,通知手下聚集到这儿。分派完活儿后,他开始一面悠然自得地喝着茶,一面观察四周的动静。无意间,他的目光由那长泰寺移到寺院旁的一个大院落,发现那人家有点儿特别。按理偌大一个院落,总该有不少人活动。如今竟是人声全无、一片死气。此时还没到营业高峰时间,他灵机一动,请店小二把酒楼的一个老账房找来,陪他和两盅。
就在喝酒闲聊的过程中,他问起对面那人家的情况。
那老账房与养牛场一家人都很熟。经他这一说,扭头瞧了一眼养牛场大院,也觉得奇怪。他说那是一家养牛场。如今的主人叫徐通,他家在此地经营养牛场有好几代了,生意一直很好。就在前几天,还有不少老客户来拜年哩。他故意道,是否会全家都出远门拜年去了。那老账房瞧了他一眼道,他倒是听说有个至亲在北都太原府做官。可哪有这时一家人拖家带口跑上千里地到那儿走亲戚的。
说笑了一会儿,那老账房告退忙他的生意去了。
357.接应
这下饶康心里有了底。
他想,以印西桥的机警,不会贸然闯进徐通家,有可能会先造访长泰寺,摸清徐通家的底细。他知道高力士曾跟长泰寺的老主持颇有交情。于是赶紧派人去长泰寺,以高力士的名义告诉那寺庙的老主持,如果有象印西桥叔侄模样的人来寺里,请他留住那人并通报于他。果然,印西桥叔侄是先到了长泰寺,盘垣了有小半个时辰后,才悻悻离去。
等他得到禀报,印西桥叔侄已拐入“如意”客栈。傍晚,印西桥叔侄悄然从客栈后门溜 出、转入安化门大街。他俩是打算直趋安化门的安乐坊。印西桥听吴八提到,刘陵此番 入城,应该会走南门水路才是。他俩想去那儿碰碰运气。
就在安化门大街,他俩被饶康给截住了。
原来,还在印西桥叔侄刚住进“如意”客栈,高力士的心腹宦官李东就来通报消息。他俩溜出客栈后门不一会儿,饶康就接到手下禀报。饶康把他俩带回到那家酒楼。就在给他叔侄俩洗尘的酒席上,饶康把高力士对他此行的关注以及准备助他一臂之力的想法合盘托出。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印西桥告诉他,秘函丢了。听印西桥把丢失秘函的经过一说,饶康判定秘函应该就在刘陵手里。当下,他把印西桥叔侄安顿在一个朋友家后,就派出一批手下出南门,沿刘陵最可能的来路,寻访过去。两天过去了,还是没有刘陵的消息。
于是,今儿天刚擦黑,他就匆匆找到陆府来了。
他想碰碰运气,看看是否有刘陵的消息。
358.犯禁
他这回是找对了路。
不过,眼下已宵禁,一切都难说了。那年头,长安城宵禁后的巡查极严。饶康想,若是在没弄清刘陵的去向前,一大批人冒了犯禁杀头的风险去“安平客栈”碰一碰运气,似乎不可取。如今回想起来,要是当天傍晚印西桥叔侄去了安化门,或许就能遇见刘陵。也就没了着后面的变化多端的事儿。饶康只能感叹造化弄人。当下,饶康与楼长善商定,先由饶康单枪匹马潜到“安平客栈”,制住何十三等人,查访出刘陵的去向。此外,由楼长善主持,明日一早兵分两路。一路会同印西桥叔侄,赶去安化门的安乐坊“安平客栈”。防止他可能去城西南角永平坊徐通的养牛场。另一路是让丁三去候在柳家大院附近,来它个守株待兔。他还把他早写好的一张纸,交给另一陆府的老人,请他一早去找他的一个徒弟,让他带了他的一帮兄弟,赶到陆府、听侯楼长善调遣。
安排停当,饶康只身转出陆府、没入夜色里。
第二天,解禁的鼓声刚敲响,坊门便大开。陆府能派出的人,差不多全发动了起来、分头去了。楼长善先打发了陆府的一个精干的伙计,乘劲驴去饶康那西南方向的延福坊的朋友家,通知印西桥叔侄分头去安化门。路上还要注意搜索,防备刘陵一早就出门去永平坊徐通的养牛场;随后在柳家大院附近遍布眼线、监视它的一举一动。做完这一切,天色还早,他突然不放心起来。
于是他干脆骑上一匹快马,走启夏门大道拐入朱确门大街,直扑“安平客栈”。
359.失机
果然,事情有了新的变化。
饶康当夜一路南去。虽说是心急如焚,他却不得不时常停下脚步,躲避巡街的御吏,走得并不怎么快。等到了城南的“安平客栈”,已是一更天。他半天才敲开客栈的院门。
客栈的账房先生搬硬套是个歪斜着半个身子的残疾人,听了门房的禀报,慌忙出来招呼饶康喝茶。饶康哪有心思跟他绕圈子,直截了当地要他把自个儿领到何十三包下的客房。及至来到那间小客房,那何十三等人走了。那账房先生也傻了,结结巴巴地告诉他,前不久还瞧见这屋子里亮着灯哩。此时,客栈的大部分客人都已入睡。饶康看了来客登录,上面没刘陵的名儿。又按了簿册上的人名,一一与刘陵的身材容貌比对,那账房先生咬定,没发现一个客人长得象是刘陵。此后,他又把这一带所有的客栈逐一查核了一遍,仍然没有何十三和刘陵的下落。
街面很黑很静。被他这一折腾,客栈象是死了过去。
这饶康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到了此时也徒唤奈何,只能等天亮解了霄禁再说了。于是,他回到“安平客栈”院子里,开了一个房间。匆匆洗嗽一过,他就在屋子里操了一遍拳,随后垂头闭眼、练起内功。
他得等老天睁开眼。
360.山不转水转
老天爷不会为他着急。
慢慢悠悠地,天边才豁开一条细缝。又过了好大功夫,解禁的鼓才“砰,砰,砰”地敲起来。
客栈又活了过来。本没想走的客人,也赶紧拔脚走人。等差不多所有的客人都陆续结账走人,饶康这才走出院子、来到大街上。也真是巧。就在他拿不定主意是先去找印西桥还是楼长善时,就见远处印西桥与他那朋友家的一个伙计,骑了两匹大黑骡子,朝这边撒腿狂奔而来。等印西桥到了跟前,饶康把情形一说,他不禁连连顿足。照印西桥的想法,立即分头去找刘陵。而饶康以为这样会闹出太大的动静,会给以后的行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如等一会儿,瞧楼长善那头有没进一步的消息再做打算。
印西桥同意。于是,这两股人马合到一起,又回到“安平客栈”。
361.水到渠成
不久,楼长善拍马来到。
随后小丁三也赶来了。听罢饶康的一席话,楼长善估计那何十三已经得手而刘陵并无性命之忧。于是一方面安排大伙又开始分头去找刘陵,一方面与饶康、印西桥叔侄商议起下一步的打算。
俗话说,好事成双。没过多久,原先被饶康委派去摸情况的人,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这人是饶康朋友家的一个中年厨子,叫霍富庭。他前些年曾在安化门南街的一家酒楼做事,对这边一带很熟。出了客栈的院子,他不慌不忙来到周围的几家点心小吃铺子旁,一面买早点,一面随意跟熟识的铺子老板、伙计闲聊开了。瞧着没找到啥有用的线索,就顺路来到一家茶楼,坐下歇一歇。不料,这一歇却使事情有了个重大的进展。——原来,这茶楼有个他熟识的伙计,认得刘陵。瞧见他一早出了“安平客栈”,往东北匆匆去了。他沿东北方向北一路访去,竟有人告诉他说,是“小仙居茶楼”的姚五来找他并把他带往“小仙居茶楼”的。
大伙儿得知这一情况,总算放下心来。印西桥提议着人先就近观察一下刘陵的意图,再作打算。同时催促楼长善立即往回赶,重点关照柳家大院这一头。饶康深以为然,于是打发小丁三回马北去。就在半路上,就有个伙计把他截住。
他告诉丁三,何十三逮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