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少年郎
读到这儿,性急的读者也许要问,倒底是谁偷了刘陵的秘函?
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话说刘陵溜出长乐坡,自以为得计。其实他这前后的一举一动,都没逃过丁三的小小法眼。那小丁三从坐镇汤浆馆的李白那儿讨得主意,便向熟识的乡亲借一副进山砍柴的家什,与元丹丘的书僮小一了结伴,尾随由一个半大娃子随侍、扮成个省亲的小官宦模样的刘陵,进了终南山。
这一路,俩小鬼头也着实辛苦。
您想那刘陵是何等机伶狡诈的人物?端的是十步一回头,三里一变道。有时占据一高地,能四处端详个半晌;有时却是如丧家之犬,一口气夺路狂奔十来里地。等到好不容易来到城南杜典香积寺前,眼见刘陵打发娃子回家。接着就在寺前的一个小食滩上要了俩家常菜蔬、一壶酒。胡乱吃了饭,便慢悠悠的喝酒。
别看他表面极悠闲自在,其实那对小眼转的飞快、谨警过人。俩小鬼头硬是找不到机会对他下手。这么挨到傍晚,眼睁睁瞧着那刘陵动了身,却见他进了香积寺。此后一直到半夜,也没见他出来。丁三跑进寺里一打听,原来他已经在客舍挂单了。这小哥俩哭笑不得,当晚只得找个小客栈住了下来。可第二天直到过了晌午,这小哥俩也没见刘陵出寺。丁三二进香积寺,盘垣了半天,才听说此人是老伤复发,可能要在寺里待上一阵子。
344.变卦
丁三傻眼了。
他没想到会是如此一个局面,于是赶紧回到客栈,来找一了商议。俩人推求了半天,也没个好轴。丁三瞧这么拖下去不是个事,便建议他俩中的一个回长乐坡一趟,将此情禀报于李白、讨个主意。一了赞成,自告奋勇回长乐坡走一遭,权当练腿功的。丁三大喜,赶紧去雇头小驴送他上路。不曾想找遍镇子,也没瞧见一头驴马。丁三挺不过意的,倒是一了满不在乎、甩手上了路。他想那刘陵一时半刻走不了,于是也没急着赶路。回到长乐坡,才知道李白等人去了灞桥驿。就这回头,对丁三不好交代。于是换了快马往东去追李白。等赶到灞桥驿、讨得李白的主意再回头,已经快三更。回到客栈门前,就见丁三早迎了上来。——他估摸着一了长乐坡打个来回也就三个时辰。哪知道掌灯后还没回来,闹得他几何一宿没睡。这小哥俩亲热了一会儿,赶紧倒头睡去,直到天放了大亮才懵懂醒来。
这时,刘陵早就离寺它去。
345.急性子遇上了慢郎中
好玩的是,他还是被截住了。
原来,这回刘陵成了个慢郎中。磨蹭间,被丁三和一了在镇口撞见了。他是绕道而行、由城南的安化门进的城。他这一换角色,下可真苦了丁三和一了小哥俩。你想,若是在山地树丛间,只要舍得多跑动,藏个把人还不算是难事。如今到了近城的去处,一马平川的,加之还要搭船,哪窝得住人?这要花多大的心思,才能把精警的老刘陵糊弄住!
反观刘陵,倒是轻巧顺当得出奇。
他没费一点劲,就通过盘查、进得城来,在城关匆匆下了船。也许是瞧着天色已晚,他不愿再赶去永平坊印西桥表弟徐通家,在街头巷尾转了一圈。认定无人跟踪,才大模大样地住入离安化门不远的一家名叫“安平客栈”的小客栈。这客栈虽说很小、却还干净的。稍稍梳洗了一番后,他便来到离客栈没多远的一家叫做“小仙居”的茶楼。
慢悠悠的,他有一个好心情。
346.何十三
这小哥俩恨得咬牙切齿。
可该干的活还得接着干。于是,他俩就在茶楼对面的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不料,过了有小半个时辰也没见刘陵出来。小一了熬不住了。今儿爬坡下沟,穷颠了几十里地,这会儿身子骨就象要散了架似的,就想磕睡。见状,丁三强打起精神,偷偷溜进茶楼。他瞧见刘陵此时正悠闲地捧了一壶茶,在听一个艺伎弹着西域的琵琶呢。回来跟丁三一说,丁三傻眼了。颠了这一下午,他俩早就是又累又饿。就在这小哥俩是为继续等下去,还是先找个地方添饱肚子而举棋不定的时候,突然瞧见一个极面熟人朝他俩走来。
丁三仔细一瞧,不禁喜出望外。
原来,此人是一个叫何十三的熟人——“泰和”有个叫何本的老实巴脚的伙计,是他的堂兄。丁三在“泰和”见过何十三好几回,记得他就在附近的一家铺子当学徒。有几回丁三到南门给陆申办差,得过他的照应,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丁三在城里的一个哥们。
他赶紧把何十三唤住。
347.故人
故人重逢,聊得很开心。
小一了见状眼珠一转,有了个新主意。他也听丁三说起过这何十三,夸这主儿挺哥们的。于是跟丁三说,不如请何十三帮着瞧一会儿,他俩先去找个店家添饱肚子再作打算。丁三有点儿犹豫。那何十三问明原由,却象个老大哥似的一口把这活儿包揽了下来.丁三大喜。
于是,丁三问明附近的汤饼店怎么走后,许诺回头给他俩馍夹肉。说罢拉了小一了,找汤饼店去了。丁三再也没想到,就离开了一袋烟功夫,事情就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等丁三和小一了吃了碗汤饼,心满意足地回到原地,发现何十三不见了。丁三大吃一惊,预感坏了事,当下头皮就麻了。
果然,再跑到“小仙居”茶楼,里外上下找了个遍,哪里还有刘陵的影子。
这小哥俩回头跑到那家小客栈,账房却说客人结账走了。
这下,丁三没轴了。素来顽皮机伶的他,从来就没那吃过这么大的亏。退出客栈的院子,小一了的眼泪“巴哒巴哒”直往下掉,就差咧开嘴嚎了。丁三想了一下,要小一了赶紧回师傅元丹丘那儿,听听他的主意;他自个儿去陆家在安化门附近的分店,请那掌柜的发动所有的小伙计帮他找到刘陵。
小一了哪里肯丢下丁三一走了之,非要跟了他去那家陆氏分店。
丁三无奈,只得带了他一起走。
348.吃一亏,长一智
街头甚是喧嚣。
也难怪,眼下已是宵禁前的一段时光,正好来疯一疯。新年里的花样多的是。可这会儿的丁三和小一那有闲心来管街头的烂事,只是没精打采地朝陆家那座落在安化门附近的分店走去。
走着走着,小一了突然停下了脚步。
丁三自顾自又朝前走了有一箭之地,到了拐过一个弯,这才发觉身旁已是空无一人,于是慌忙翻身来寻小一了。还好一眼便瞧见他还在那儿站着。本以为经过今儿一下午的折腾,尤其是刚才遭遇了何十三的糊弄,而刘陵又神秘失踪的打击,这小家伙实在是走不动了。他又急又恼,差一点儿就要给这娃儿下跪了。只见小一了两眼发直、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何十三”。经丁三提醒,他才醒悟过来,说他还在念叨着刚才的事。他意识到,他俩是中了何十三圈套。那家伙的目标也是刘陵。他想还是该从一下来到他俩面前套近呼,却又突然不见人影的何十三身上打主意。
丁三眼前一亮。
349.守候
小一了来了精神。
这俩人说起这个何十三,都是满脸的不服气。如今,他俩更是下定决心,非把这家伙连同刘陵一块儿楸住。于是俩小鬼头决定,暂时不去那家陆氏分号,就去“柳记”制衣铺,来他个守株待兔。
主意拿定,俩人一阵轻松,直奔崇义坊的“柳记”而去。
崇义坊在平康坊西南不远,也只隔了一条启夏门大街。“柳记”制衣铺就开在崇义坊的南街西侧,是家前店后工场的制衣作坊。坊间有条河道从东北朝向西南贯穿,正好方便了作坊衣料的漂染、洗涤和进出交通。柳家本来就不小,制衣生意红火了后,又买下了西南面几户人家的房产,院子经过改建,愈加宏大宽敞。
丁三和小一了对这一带挺熟。
不一会儿,俩人逶迤来到制衣铺前,找了斜对面一个相善的药店,走了进去,只管倚靠在门板旁,一面帮着店家捡点药材,一面与那人家的伙计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眼睛却不时溜一下对面的“柳记”。
不久,从皇宫那头传来宵禁的第一响鼕鼕鼓声。
350.鼕鼕鼓
鼕鼕鼓声,很熟。
可今儿听来,丁三觉得好闷。随着一声又一声的沉闷的鼓声,他的心也跟着一下又一下地敲响了。他在想,那何十三宵禁前不回来咋办?谁也没把握是否会在最后一记鼓槌落下前,回到“柳记”来。就在鼓儿敲了有五六百下的时候,丁三突然想起“柳记”在崇义坊西南角的那条横贯东西的街道旁,还有一个旁门。于是他叮嘱小一了注意大门这边的动静,自个儿掩到安上门大街西面的一家香烛铺子里,盯着大街南北两头可能出现的可疑人等。
幸好丁三做出了这么一个调整。
就在这以后不到一袋烟功夫,何十三突然出现在安上门大街与坊道交叉的街口。随他而来的,还有一大一小两个人。只见何十三正要朝东过来,却突然回头朝他这边瞧过来。丁三心头一跳,赶紧埋下脑袋。只是眼角紧盯着一前两后缓缓朝东移过去的三个人影。就在他以为这三人会从“柳记”大门进去的刹那间,何十三蓦地顿住脚步。只见他把其中一人打发往前走,自个儿与一个小娃儿翻身疾步斜过坊道,回头西来,身形或南或北、飘荡不定。此时,只见歇对面的小一了大概也瞧见了何十三等人,悄悄闪出药店、尾随胡十三而来。死盯着何十三身影的丁三,暗道一声“坏了”。果然不出所料,那何十三赶紧拉了身旁的小个儿一把,让他守在街口,自个儿掠过安上门大街。小一了没轴了,紧贴了临街的门面慢慢移动,一面躲着那小个儿,一面监视何十三。不一会儿,就被何十三甩掉了。
那个先前往东走去的小家伙,此时也回过头来,拐过崇义坊西南角,一路北去。
只有那卯定小个儿的家伙,此时突然丢下小一了,自顾朝南扬长而去。
那何十三显然对这一手十分得意。只见他朝南面走了没几步,就又翻身疾疾北来,很快掠过街口。他又一次观察了一下前后左右,这才继续北去。
351.不理这个茬
这回,轮到何十三栽跟头了。
那丁三跨出香烛铺子,掩到一棵老槐树旁朝北瞧去。半晌,才在一家汤饼铺子前瞧见何十三。只见他正捧了一碗热腾腾的汤饼,一面慢悠悠地吃着,一面朝街对面瞧过去。
丁三顺着他的眼光瞧去,一下就发现了紧贴着临街的店面前边看边走的那个小个儿。丁三哪敢再动弹,只得眼睁睁瞧着那小个儿消失在人丛里。而何十三的一客汤饼,吃了足足有三客的功夫,这才丢下碗、心满意足地歇晃过大街,钻进坊间的巷道。
丁三悄悄跟了上去。
不过,他还是慢了半拍。
此时,深深的巷道已空无一人。柳家后院有扇门,离巷口并不远。丁三掠到那门前,才发现门面上爬满了爬山虎,似乎并没有启闭的痕迹。再退后一瞧,才发现不远处的院墙内,有一棵大树的枝丫伸出了高高的院墙,另有一根手指粗细的老葡萄藤垂还半空中,还在微微晃动……
丁三“嗨”的一笑。他围着那垂还半空中晃悠的老葡萄藤转了两圈,已找到了攀上院墙的办法,只等小一了来了。就在此时,却听得身后传来几记碎碎的蹄声。他一扭头,不禁大吃一惊。只见那何十三跨了一头劲驴,从他身后的享子里冲了出去。
352.魔与道
丁三一个翻身,掩在巷道旁的行道树后。
只见那何十三随后往右一拐、上了大街。那驴儿撒开腿,飞也似的朝北狂奔。等到丁三跟出来望去,只瞅见一个移向安上门的小点儿了。丁三情急之下,就想借头牲口去追丁三。正好被何十三甩了的小一了,朝这边疾疾而来。瞧见丁三横在道口,于是赶紧一溜小跑,凑到丁三跟前。听罢丁三的一番话,小一了笑了,连连道,由他去傻跑。瞧那架势,何十三就等丁三去追他,好让同伙顺顺当当地进出溜家大院哩。丁三恍然大悟。只见小一了抢在丁三前面,跑到街旁一家点心铺子前,买了两只还有点热的包子。随后两边瞧了瞧,没见有人注意他的存在,于是牵了丁三的手、重入巷道。干这翻檐上屋、窃听的勾当,本来非丁三莫属。可今儿的小一了实在是憋坏了,早存了一个要拿何十三试刀的念头。而且,他跟师傅元丹丘还真学了几招绝活,万一出点儿意外,对付何十三等人还凑和。若是丁三,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
丁三没跟他争,只是叮嘱他小心。
只见小一了点点头,拽住那根老藤枝试了一试,随后把身上的棉袍一脱,塞进丁三的怀里。接过那两包子,咬在嘴里。只听“吱吱”两声,人已攀上了足有丈八的高墙。紧接着,他一个“蟒蛇下树”,人已落了地。
等丁三也依样爬上墙头,小一了早没影了。
353.阴差阳错
“汪!”远处有一声低沉狗吠传来。
丁三一惊,赶紧埋下脑袋。只听“嗖嗖”两声,就见一大一小两个黑影动了一动,便掠到了丁三这边的墙脚下。而差不多就在同时,从已到了屋角的小一了那儿,两只包子不偏不倚打在了那两条狗的头上。
那大狗翻了个身。坐起身子四下里瞧了瞧,对身旁的两只包子嗅了又嗅;而小狗则一骨溜爬起身,在四周转了一圈,从地上衔起一个包子,一溜烟顺着墙脚不见了。小一了回头再瞧那条大狗,眼见它顺着墙脚来回跑了两三趟,这才悻悻然衔起剩在地上的一个包子,箭一般蹿进院子深处。丁三对小一了不算熟悉,今儿一整天,他也只不过跟着丁三跑,偶尔出个小主意而已。至此,丁三不由得心生感佩。他再也不敢去碰那树,只是拽过那根老藤枝,溜下墙头。再去找小一了,已不见了影儿。周遭黑的稀里糊涂。他不敢造次。侧耳一听,南面的前院人声嘈杂,象是有不少人在聚会后刚散。丁三心想,那不会有何十三的事。脚下这地方该是下人的住处。而今儿天阴,四周黑洞洞的,闹不清何十三呆的屋子在哪个具体位置。再说,他但心万一小一了事儿办得不顺,要跑的话,还非得到这儿来。他得接应一下,不能走远。他正在为此发愁,就见斜对面前院的屋子里突然有了一点亮光。凭着对下人活动场所的熟悉,他猜想何十三就在那儿。于是悄悄摸了过去。不料才走了两步,就有一块小石子“嗖”的一下打过他的耳梢。他吓得一闪身贴到了墙角。偷眼瞧去,有一个黑影朝他摆手,示意他不要走近屋子。他明白那是小一了,一定有了发现。于是又悄悄退回到院墙墙脚。不一会儿,那屋子里的人把灯吹灭,带上门、走出院子,朝南面大步疾去。
等四周重归静寂,小一了这才溜到丁三跟前。把瞧见、听见的情况一说。
丁三惊得张大了嘴,半天没吭声。
354.好运悄声来
小一了的好运气又回来了。
原来,就在丁三被那两条狗困在院墙上的那会儿,小一了已潜到前院客堂的斜对面。
那灯火通明的大客厅里,酒宴已经结束了,客人们正在院子里互相道别。只见人丛里突然闪出一个人影、走近柳横,一副有话不知该不该说的尴尬样儿。柳横机警地四下里瞧了瞧,给那人使了个眼色,抽身便离了院子,朝北而来、进了一隐秘的小院。小一了心头一震,赶紧跟了过去。那人一路无语,直到进了屋、掩上门,这才开腔。因为隔得远,小一了只听得断断续续的一段对话,是关于刘陵的。大意是何十三已发现刘陵的踪迹并把他给盯住了。下一步准备看情形,或盗或杀。柳横特别问了何十三把行动据点设在何处。回说是一个叫“安平”的小客栈。他点了点头,吩咐他让等何十三得手回来,就去葛福顺大将军府找他。另外,还关照最近要注意院子内外安全、提防奸细。说罢一个人回到前院去了。
听小一了这么一说,丁三顿时犹豫起来。本来他还想顺着那管家找到报信人的住处,再探查一下眼下刘陵身在何处。这一来,怕是不行了。
就在此时,仿佛听有人朝这边走来。俩人赶紧退到先前进来的院墙旁。只见远处亮起一团火光,有人举了火把、牵了条大狗,朝这边搜索过来。——看样子,是管家听了柳横的吩咐,马上加强了大院巡查的力度。丁三与小一了一核计,还是先避开锋头。于是等家丁走出视线,他俩立刻攀墙上树、退出柳家大院。此时那宵禁的八百响鼙鼙鼓,已敲到了最后十下。眼下,在宵禁前再往南门赶是不可能了。于是,这哥俩赶紧往东北方向的平康坊陆府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