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闽游思(四)

作者:韩红    更新时间:2014-10-22 06:51:48

四、鼓浪屿遐思

尚未踏足鼓浪屿之前,对其早有神往。一首《鼓浪屿之波》耳熟能详,那演唱者后来又唱了更为著名的《西游记》主题歌。对鼓浪屿上居民的音乐素养也是早有耳闻,心中一直盼望有朝一日能亲耳聆听一下岛上家家户户传出的钢琴之声。

待真真实实地徜徉于岛上,漫步在槟榔、木瓜、椰树、鸡蛋花等热带植物鳞次栉比的环境里,经过一家家住户门前,并未听到想象中的浪漫琴声,唯见挂着的洗晒衣服。须知弹琴者也需吃饭穿衣洗漱,亦食人间烟火、五谷杂粮,并非超凡脱俗到远离俗尘。而那些过去年代的形形色色的领事馆建筑,或是成了某政府部门的办公机构,或是成了演艺学院的领地。也有让人心生痛楚的地方,曾经的日本领事馆居然设有地下监狱。这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逝去岁月留下的无法抹去的耻辱。因其耻而警醒,唯其耻而发奋。不拘既往,放手前行。

前行途中,偶遇“马约翰”先生铜像及儿童锻炼之雕塑。经导游介绍方知,马先生为我国体育教育界之前辈,曾任过清华的体育科主任。看来,在鼓浪屿,除了音乐,还有强身健体的优良传统。不仅是马约翰先生,我也发现了林巧稚先生的足迹,这位中国妇产医学界的泰斗式人物。他们都是喝着鼓浪屿的水、沐浴着海风椰语长大的鼓浪屿人,从鼓浪屿出去,最后又回到鼓浪屿,与故乡之水土、人民为伴。

在菽庄花园内的“钢琴博物馆”,终于听到了一段由馆内自动设置的钢琴声,又大饱眼福地观赏到了一架架古老而又精美的钢琴,其感受与音乐无关,而是工艺制作上的,木料啦,漆面啦,雕花之类。

踏遍鼓浪屿全岛未曾听到过一丝那首《鼓浪屿之波》的旋律,及后想来,问题可能出在歌词上了,概一厢情愿的倾向过浓矣。歌曲直言盼望回归,名为写鼓浪屿,却大段吟唱“基隆港”。笔者多事,查阅地图,发现离鼓浪屿最近之台岛当为金门与澎湖,而港口却是“高雄”,而非那个远在台南的“基隆港”。细细品味一下,可能当初词作者仅仅是为了歌词音韵适于吟唱的需要而选用了“基隆港”,而非“高雄”或别的。

浪漫是浪漫,现实是现实。浪漫的歌曲无法替代现实,只是浪漫。浪漫的鼓浪屿,也非处处浪漫,冷不防一个光膀男人在你身旁口吐流体“莲花”,递上一只疑似变质的椰子,让你心情郁闷,这也是现实。在鼓浪屿买上一点海货,回去现吃或烹饪,这也是另一种现实。

2009.9.5.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