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食经(三)

作者:韩红    更新时间:2014-10-10 19:06:25

“秋风起,蟹脚痒”。这句话几经沿用,在说到这个时节、这个螃蟹时笔者也不得不原样套用一番。

   从本周起,那个名气大、个儿大、价格也大的Y湖大闸蟹也要正式上市了。可这着实与我辈关系不大,我至今从未吃过一只正宗的用高科技防伪技术包装起来的这种大个螃蟹,莫说吃了,连亲眼所见也是未曾。

   说句心里话,不是我矫情,我其实真的不太喜欢吃特别大的螃蟹,所以我可能注定成不了“勇士”,即便那只螃蟹是否最初的“原始螃蟹”。我喜欢吃小一点的,那种可以用来炒年糕的毛蟹,偶尔买来比毛蟹稍大一些的,也无妨,真的不喜欢太大的。

制作工序虽说比清蒸麻烦些,但着实入味也。

    今天我并不介绍炒年糕,却要介绍一道比毛蟹炒年糕更为麻烦的“面拖蟹”。不要以为只是面糊糊煎煎而已,若不经实践体会,很有可能在最后前功尽弃,烧了一锅面糊汤。

  且听我慢慢道来:螃蟹如前所述,选取个小即可。一手抓住螃蟹头陀左右,勿使其鳌足伤及手指,置于砧板用菜刀以压切的方法对剖。另备一碗,调制面糊,稍稠厚一些。锅中放入少量油起热,用调羹舀一匙放入锅内,取半个螃蟹,将刀剖面置于面糊上用小火慢煎,一定要有耐心地煎至面色完全脱白变色、干硬为止。否则看着似乎可以了,却不料这些未煎好的面块会在其后的烹煮过程中全部融化在汤里。

  待所有的螃蟹全部煎好后,放入锅内,加入生姜(多一些,可解蟹毒,如有紫苏叶亦可见效)、黄酒、糖、醋、生抽(口味偏咸),加入大量水烧煮半小时左右(注意掌握水分,随干随加)。最后加入水淀粉勾芡,尝味后根据个人情况酌情调整生抽与醋的比例。如此一番,即可出锅,其实只不过是“毛蟹炒年糕”的翻版罢了,原料换了一下而已。

  介绍完“面拖蟹”,却不由得不回忆起将近三十年前发生在故乡的往事:某日随众亲戚探访远嫁于外的表姐,其婆家人热情有加,特意请来附近一擅厨者掌勺,眨眼间几张桌上顿现盆盆碟碟,琳琅满目。多嘴者如我,见一碟中焦黑带黄之物,便大声叫道:“定是面拖蟹也。”可巧那日主人不及准备,并未置蟹,见我这顽童多嘴,只得颇为尴尬地解释此物乃平凡之物――炒蛋而已。众客皆笑,心知无礼,也觉尴尬。然而时光荏苒,多嘴习惯并未渐改,视力倒真的一日不如一日也。

  2009.9.21.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