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脑袋与“本板凳主义”

作者:立仁    更新时间:2014-08-26 11:05:18

“屁股指挥脑袋”,一是指人笨,脑袋还不如屁股;一是指人的社会立场,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角色”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角色”的烙印。大凡那些一屁股坐在某个板凳上,不顾社会公允,只替坐同一条板凳的人说话的,就是一种选择性的角色立场。

这两种情况中,前一类是智力问题,无可厚非。后一类较为复杂,如傍既得利益者而坐的“专家”,善于睁眼说瞎话;如坐惯了下人板凳的奴才,满脑袋只有奴颜婢膝;再如政府某些部门的官员,考虑的是本部门同一条板凳的利益,在制定或执行政策时往往会发生“本板凳主义”偏差,板凳的雅称叫做“位”。李克强总理在某次会上说,脑子要用在考虑人民关心、焦心的问题上,一定要从大局和人民利益出发,不搞“屁股指挥脑袋”的本位主义。

有没有既坐错了板凳、脑袋又同时出错的?有一位人大代表就创造了这样一个范例。

错位言论集锦如下:

——官员不是老百姓的奴隶。“官员也是人,也有隐私;官员是公仆,不是老百姓的奴隶。”

——官员公开财产没有法律依据。“要官员公开财产有法律依据吗?全国人大有公布财产公开的法律吗?”

——官员财产隐私权需要保护。“官员也有自己的隐私权,就像医生治病,病人的病例是隐私,需要保护。”

——向公众公开官员财产不利于公平公正。“我提倡可以向组织申报财产,但不一定对公众公开,越是这样,社会风气越不利于公平公正。”

——要求官员公开财产是民粹主义。对于官员公开财产的社会呼声,“要警惕一些人打着‘民意’的旗号搞民粹主义。”

——必须公开的话,建议采取定期“摇号”的办法。

这位代表的雷人之处,首先在于他的屁股错。人大会议是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地方,而这位代表的发言仅代表不愿公开财产的那部分官员,并为那条板凳上的人们鸣冤叫屈。尤其是那一句对“全国人大有公布财产公开的法律吗”的质疑,最能证明他的“板凳”意识严重错位。监督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国家的基本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之一,代表不但没有从立法和监督方面提出他的见解,还错将人大视同为执行机构,是不是让人很“诧异”?

其次,代表的雷语还充分展示了他独有的认知结构,无论是社会的、法律的、政治的、甚或是逻辑的,都让人无从置喙,应该是脑袋的错。

确保脑袋不被屁股指挥,需要人具备强烈而鲜明的板凳意识。**总书记讲,“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而依宪治国,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必须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行使国家权力,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