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2

作者:以笑作答    更新时间:2014-07-22 11:10:00

这个时候最迷糊的是曹伟。这半天,曹伟都参不透眼前这个高人的来路,更参不透为何那空降厂长如此忌惮这黑衣人之左手。曹伟瞟了一眼,那手上不过是有个戒指而已,貌似并非大杀器。从小,曹伟和王磊凑在一起看书,王磊看的是日月星辰,格物致知。曹伟看的是刀光剑影,行侠仗义。曹伟此时觉得,面眼前这个人眼熟的很,像是自己从小熟知的几个非同寻常人物。刚刚的场面可以和自己从小熟知的很多场面相比较,关键词如下:金毛狮王,圣火令,向问天,神教圣使,任我行说传令下去,倚天剑,屠龙刀,号令天下谁敢不从等等。于是乎,曹伟一阵迷糊。只听这个纯黑洋装说,年轻人,你刚刚要出手之时,可是在思考自己是谁,从何来,向何去,以及灵魂血脉的问题。

从小到大二十几年,到了今天曹伟算是头一遭遇着高手,能不出招就镇得住他。只听曹伟惊得大叫一声,说哇呀呀,你咋晓得。中年人哈哈一笑,说总有些人能晓得。然后上下打量曹伟,只觉得这个年轻后生着实不容易。曹伟也想,咋他会晓得我在想什么事情,而且说得也是,我到底是哪一个。

如今的曹伟,不过是哨棒一根,光棍一条。但是与王磊和谭脚板儿不同,王磊祖上是扁担簇头,谭脚板儿祖上是枪杆子,曹伟祖上就是哨棒一根,光棍一条。

大清乾隆年间,据说是一个盛世。

盛世,按说是样样都要好,比如说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百姓安居乐业,四方五谷丰登,管教大小都高兴。但是有人不服气。天朝人不服气的理由自古就有很多,比如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又比如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反正只要是遭逢乱世,或者天灾,就自然有人揭竿而起,为的不是理想,为的是肚皮。一旦史书上写说,大灾,人相食,或者书上写,灾,易子相食,那么接下来就是民变四起,改弦更张的时候。

但这是一个盛世,盛世有人不服,多半不为肚子,为的是面子。因为有这样一种人,愿意为一个理想而死,也就相信自己是为了一个理想而生。他们不满的事情很多,头一样就是头上的问题,咋你个皇帝就偏偏要天下人剃头留辫子唻?老子就是不干,老子要带领世人回到大明朝。大明朝在他们看来是好的,皇帝不上朝,忙着做木匠,业余时间炼仙丹,治国有太监宦官,安天下有东厂西厂。攒起钱来,就喊个昆明老乡,公费组团造大船,一路下西洋。举国之力赴海上,为的是哪样,几百年语焉不详。大明朝好,最重要是大明朝不剃头留辫子。于是他们开始举事。举事也不是从乾隆年间才开始,早就有,只不过这一年才被曹伟祖上遇着。

乾隆年间最后一天,一个大和尚,在昆明北面的一座荒山之上,看见几个官兵,围住一个体面妇人,作势要砍。这个体面妇人身边,一个襁褓,看上去也就是吃奶的年纪刚过。众官兵要是真下得去手,这个不晓世事的娃娃肯定是完蛋。娃娃不哭,是因为不晓世事,但是娃娃的娘也不喊,这个就非比寻常。只听娃娃的娘冷冷问一声,说你们这些狗贼当真要赶尽杀绝,娃娃还小,放他一条生路,以后娃娃大了,也放你们一条生路。官兵带头的,倒也抱拳行礼,说妇人,我们行伍出身,与你等江湖人物,本来都是吃刀口饭,不该将事情做绝。但是现在朝廷严令,你等天地会,犯上作乱,务须斩草除根。这个娃娃既然是曹天南的骨血,我等纵有恻隐之心,朝廷却容他不得,只望他来世投胎,大富大贵。说罢,就举刀要砍。

僧人本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戒除贪嗔痴的出世之人,不该大发脾气。但是这个时候,山岗上的大和尚,却暴怒如狂,吼声震天,气息中自有一股飞沙走石之力,显然是内功深厚的高人。这番气势,只把一干官兵吓得不知所以然,连那冷对利刃的妇人,也惊得四处张望。

僧人之怒,其来有自。带头官兵所提之曹天南,就是这僧人多年前的师弟,二人原本都是少林寺一等一的武僧,功夫了得。五年之前,不知何故,黄河两岸疫病忽起,乡里郎中无力相救,百姓病殁者众。少林的大和尚发了善愿,不能光是参禅礼佛,还要救民于水火。于是有个精通医道的老僧,参研四方乡里的病情种种之后,开出药方,只要大量煎熬药汤,分发民众服之,疫情当可立止。但是这个药方当中,有一两味药,中原地方并不常见,而据药经典籍所载,在云南地方,瘴气横行的丛林深沟之中,则唾手可得。于是乎老僧禀了方丈,带了两个武僧做帮手,一路往云南走过来。

那个时候的云南地方,原本就佛法昌盛,四处庙宇,香火皆旺。三个少林人物,化缘打尖,概不费力,再在本地寺庙中询问得药草产地,一路倒也顺利。只是这药草生长处,已是滇西南无量山中,山高林密,瘴气横行,常有野兽出没。你说野兽,好在三人皆是武僧,纵使不造杀孽,但自保总是可以。但是这个瘴气就厉害,沿途困扰难免。这天早上,三人正在深沟中采摘药草,师弟武僧脚勤手快,走着走着就走远,进入一片密林之中。等他感觉出来自己头晕目眩,心烦想吐,早已是中了瘴毒,任他武艺高强,也是万难抵挡。师弟武僧情知不妙,赶紧回头想找老僧解毒。但此时他中毒之后头昏脑胀,呕吐连连,再加上无量山丛林,辨识方向本就是难上加难,所以师弟武僧跌跌撞撞,其实寻不着来路,三绕两绕,一不小心,就从崖边跌落澜沧江中。等老僧和师兄觅踪来寻,这个师弟早就被江水冲得远了。

一老一少两个僧人,左右寻了三天,就是不见师弟踪影,因此上断定这个师弟是让滔滔澜沧江水提前带去见西天如来佛祖,找不着球。毕竟出家人看待臭皮囊的态度与俗人不同,而且中原疫情,不是个能耽搁的。老僧沿着江边走了一段,同师兄武僧盘腿坐下,念了一段经,超度一番,便即归去。

关于佛家所说尘缘未了一节,应该可以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说男女之情,一是说阳寿未尽。从后来的事情来看,师弟武僧属于两方面都沾边。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