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外婆与“阿弥陀佛”

作者:林敬庸    更新时间:2014-07-17 06:58:06

                                          一

    事实上,我念高二的时候才读到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

    失去双腿的史铁生先生说:一个人,一旦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值得辩论的问题。生平首次读到关于出生与死亡的辩证思考,我却要反借先生的意思,判断我的出生是一件可能需要辩论的事情。

    至于那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天气是微雨还是骄阳,时辰是清晨还是子夜,季节是春秋还是冬夏,这些统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到底能不能出生?

    我的生命孕育在母亲的体内的时候,姐姐即将满五岁。

    妈妈问姐姐:你要不要一个弟弟?

    姐姐说:我要一个弟弟。

    妈妈说:你要是有一个弟弟的话,他会欺负你,还会在你的碗里抢吃的。

    姐姐说:那我就让着弟弟。我少吃点,让给弟弟吃。

    妈妈说:这样你就吃不饱了,会饿肚子。

    姐姐说:先让弟弟吃饱。

    妈妈说:要是生一个妹妹呢?

    姐姐说:那就送给姨妈,姨妈没有女儿,然后妈妈再给我生一个弟弟。

    这对母女的对话,这世上没有第三者亲耳听见。如果,真有上苍、真有神灵,那么他们一定听了去。

    这对母女经过这场“辩论”,之后,她们开始静静等待我降生。

                                            二

    上苍没有辜负我的妈妈,神灵没有辜负我的姐姐。一九八三年四月,四川一个偏远农村听见“哇”一声大哭,一位农民母亲就有了一个儿子,一位善良的姐姐就有了一个弟弟。

    我的出生平凡无奇,设若允许我歌颂自己的生命的话,为我的母亲,为我的姐姐,我却实在汲深绠短。我只好厚颜无耻地去攀交民国时期的林徽因,她对我说: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著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 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也并且应该并且必须为我的农民父亲歌颂自己的生命,尽管我呱呱坠地时父亲正在给大伯家耕田。

    姐姐卖尽全力跑去叫我的父亲。父亲听到我出生的消息,撇下水牛和犁奔上田埂,顾不得全身湿漉漉地,背起我的姐姐往家中跑。

                                        三

    父亲看见我,颇有些失望,因为我太不争气,体重竟然只有三斤多。

    三斤多,如果你当成是公斤,那真是往我脸上贴金。这实在是一个令我现今都无地自容的数据。

    因此,在我今后的童年岁月里,家中偶而吃一顿肉,姐姐就会“孔融让梨”,并说:“弟弟,你多吃点,你知道吗你生下来只有三斤重。”我便不干,会朝姐姐大叫:“不是说三斤多吗?”姐姐说:“就是三斤。”看来,我的姐姐还要将我出生时那原本可怜的体重再减去一些,以此找准对我更加推让吃肉的理由。那么,我完全没有必要为出生时的体轻自怨自艾,更别说什么无地自容了。

    由于太过瘦弱,有人为我担起忧来,比如我的外婆。外婆第一眼见到我,便下结论说:这娃娃要是养得活,那真是要谢天谢地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外婆究竟说了多少句“阿弥陀佛”,我问妈妈,妈妈说她也不知道,只晓得外婆口中念念叨叨,却并不发声。尽管我颇为好奇,直至外婆去世,我始终也没问过她。我固执地认为,一旦问清楚了,我会不经意失却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我宁愿她以一种神秘的状态陪伴我走过一生,最终由我带进那一抔黄土。

    父亲母亲听了外婆的话,喜得儿子的欢悦顿时烟消云散,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已经夭折了一个儿子,倘若这个儿子也养不活,他们一定摧心裂肺,甚至痛不欲生。

                                          四

    既然问题严重到这个地步,那该如何是好?

    首先,我的父亲母亲必须给我起一个小名儿。

    父亲抱起我,下定决心,那就叫“孬(四川方言念Pie,读四声)娃儿”罢!

    “孬(pie,四声)”,这个字是丑陋的意思,是难看的意思,是与丑相近的所有的意思。但它在我的字典里却等同于外婆口中的“阿弥陀佛”。

    每当我读到一些从农村出来的作家写到自己小名儿的事,不可避免会哑然失笑。他们的小名儿不见得比我的小名儿高雅多少,敞亮多少,但我们的小名儿毋庸置疑都承载着某种使命,那便是我们的父母期望着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养活,以及蕴藏着父母对儿子深沉的爱。“贱名求好养”,我相信华夏大地上很多地方的农村都遵循着这条“铁规”。

    说实话,我实在不怎么喜欢自己的小名儿。可偏偏就是这个小名儿,将伴随我靠在父亲的臂弯中,将伴随我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将伴随我伏在姐姐的瘦背上,将伴随我走进下河上山、“青梅竹马”、放牛上学的童年中去。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