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十八摸3

作者:以笑作答    更新时间:2014-07-07 16:10:18

要晓得,这两条路数,那个时候最是水火不容。因此上,两兄弟有时候争执起来,那叫做是地动山摇,偌大个苏家,无人敢上前拉劝,只有苏老太爷弹压得住。这一年,感伤国事不济,所以苏老太爷做寿,也无心大操大办,硬是把家人的美意推却了之,只在自家院内设一家宴,走个过场。席间酒过三巡,本该儿孙美言祝寿,不想老太爷哀然长叹一声,说水师战败,李中堂的家当,眼看是不保,办得西人水师兵轮,尚如此不济,大清,危矣。说完就放下酒杯,叫童子取来笔墨,回书房写字去了,硬生生把全家大小几十口晾在院子里面。苏家人晓得老太爷是毕生忧心国事,他有他的苦衷,就由他去写字,家人自在院中饮宴。等老爷子一走,老二苏知贤接话头,感叹说方今国事,除改良国体,引入西人政治之外,别无他法,中堂水师,船再坚,炮再厉,毕竟只学了个皮毛。不想老大苏知圣冷笑一声,说改良变法,就是自毁长城,早就说过那兴洋务,置办水师,到头来不过是掏光国库,自讨苦吃,现下如何?再改国体,只怕将来给列祖列宗上香磕头的地方都赔光啦。这一顿吵,又是天昏地暗,只是奇怪老太爷不出来弹压。一个姨太太害怕哥两个彻底伤和气,赶紧差遣最小一个小孙子去找老太爷。

小孙子苏保国,这一年才五岁,已经识文断字,会读圣贤文章,最得老太爷喜欢。更难得是在他爹苏知贤的影响下,小小年纪,居然也会说两句英吉利话,全家以之为神童。苏保国跑进书房,看见老太爷坐在椅子上巍然不动,手中兀自握住毛笔,苏保国好奇,爬上书桌,看见老太爷在巨大一张纸上写下八个大字,天下如何,苍生如何。苏保国个个字都晓得,一连念了三遍,也不听见老太爷夸奖他,回头一瞧,苏老太爷早已再无半点气息。

从此,苏保国对这八个大字记得深刻。

这件事情,苏保国的爹苏知贤以为,老父之死,是自己改良国家之志不张的缘故,所以那一年起,苏知贤联合改良人士,在京畿要地处处活动,进言圣上,力主君主立宪,发奋图强。如此几年,好不容易有点起色,苏知贤在众人提议下,筹措资金,南下上海,联络到访中华的西洋饱学之士,试图兴办西洋学堂,为将来立宪议会培养青年才俊。在上海把事情谈妥,也联络到一批西洋教习,刚要回程,就听说六君子被杀了个干干净净。苏知贤从上海到京城,哭了一路。回到府上才一落地,更听说杀六君子的事情,自己那个大哥是力主赞成的。他大哥苏知圣说,我力主杀乱党,为的还不是保你一条命,你知错则已,若是执迷不悟,则你我虽兄弟,亦是国法不容情。

几十年的上下求索,到这个时候,苏知贤是心灰意冷。

第二天,苏保国看见他爹上吊死在当年老太爷的书房里面,天下如何,苍生如何这八个大字,苏知贤写了很多张,抛得一地。

对于兄弟之死,虽然之前苏知圣疾言厉色,但也还是感伤。苏知圣认准兄弟是变法乱国这种悖逆思想害死的,所以更是刻骨痛恨变法。因为痛恨变法而痛恨西学,因为痛恨西学而痛恨西人。苏知圣一方面安排好兄弟的丧事,一方面,联络朝野人脉,大举支援义和团,清剿西人。到了庚子年,更是完全站在拳勇一边,因为他深信,今日大清之乱,皆是西人之祸,除灭西人,紧闭国门,天朝自安。六月份,大清以光绪皇上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要单挑天下。宣战之初,苏知圣相当之得势,影响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成气候。结果八月份就扛不住啦。等西人战打赢,当初力挺拳民主战的官员,遭殃一大片,多半被削官,有些被发配到新疆,苏知圣全家发配云南。苏保国没有爹,随他伯父苏知圣一起来到云南。

兄弟的路数不对,自己的路数也不对,苏知圣从此不曾再说过一句完整话,从此是个迷迷糊糊的人。宣统皇帝退位的时候,苏知圣也将自己吊死在书房里面,只是后来在昆明安家,那个书房比起当初京城的阵仗,相去甚远,但是无论如何,房梁还是足够吊个人。苏知圣在书房吊了一夜,才被早起的苏保国发现,和他爹一样,苏知圣也是将天下如何,苍生如何这八个大字,写了好多,一夜高原烈风,吹得满地都是,凄凉得很啊。

这个就叫家道中落。那个时候的苏保国,正是大好青年,饱读诗书,识得西洋文字,要是投笔从戎,参加后来在昆明首倡义举的护国运动,说不定苏家人还有翻盘的机会。但是苏保国从五岁起,亲眼看见祖父两辈,三口人,个个都是饱学为国,个个到头来忧愤而死,苏保国比这两代人更加心灰意冷。大清现在已经了断,自己也不再是罪民,也不再作保国之想,所以干脆改了名字,苏保国变成了苏保全,自明心志,不再问国事,但求能保全。在那个乱世,也可以理解噻。

后来的苏家人,官僚气和铜臭气散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最早明朝时候的老本,就是书生气。昆明本地办学校,苏保全凭借腹中诗书,领教员之职,做学问,教学问,成了每个月领取薪水过活的人,过起人间最接地气的日子。

苏保全的儿子,取名苏祈安,因为那个时候是二十年代中原混战的时节。

苏祈安的儿子,取名苏焕然,因为那个时候是五十年代初,举国一片新气象的时候。

苏焕然没有儿子。1983年,苏焕然已经结婚三年,响应国家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政策,没想到一锤子买卖生出个姑娘来。苏焕然和他大明朝的祖先一般有学问,但是学问做得再深,却偏偏不曾预计会有一锤子买卖生姑娘的事情。因为他提前搜肠刮肚,处心积虑,把名字都取好,叫苏岩,意思是自己的儿子要像岩石一样,任凭人间风吹雨打,不可动摇本质,做读书人,最好是像一块花岗岩。这个名字已经事先知会远亲近邻,皆称赞好名字,现下不好再改,读书人家取名字,岂可出尔反尔。但是细细想来又觉得古怪,女娃娃家,以岩为名,岩者,石头也,石头样的女人,成什么话。距离最近的例子,就是望夫石,那就是石头女人复合体的下场。虽然心里面打了一阵鼓,但是这个名字还是用下来。

只是苏焕然不曾想到,十八年后,苏岩这个名字会被一个和苏岩同龄的年轻后生解读成如下几种含义:一,苏岩和王磊刚刚认识的时候,苏岩不是很放得开,王磊说,岩者,石头也,小姑娘,你是一块活化石。二,苏岩偶尔和王磊闹矛盾的时候,王磊愤愤然,说苏者,音同酥,石头酥,就是风化,师太,你灰飞烟灭啊。三,二人亲密之际,苏岩紧守最后防线,王磊久攻不下,溃败下来,哑然说,老苏,你是可是石女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