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朝太后前史

作者:周锡山    更新时间:2014-06-16 18:38:50

在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皇朝并称帝之前,在战国时期的秦、赵两国共有三位太后执政,她们是秦惠文王嬴驷的王后芈八子、赵惠文王赵威后和秦庄襄王王后邯郸姬。


 1.秦始皇的高祖母——**残忍的宣太后芈八子

其中最早的是秦惠文王嬴驷的王后芈(mǐ)八子(八子是当时妃子的一种称号①),她出生于楚国公族。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国王多娶异国女子,尤其是贵族裔女为王后。此乃坚持了门当户对、血统高贵和政治联姻的原则。芈八子出身高贵,而且芈是春秋时楚国的祖先的族姓。

芈八子于公元前325年生王子嬴稷。前311年惠文王死,嬴荡继位,为秦武王。武王好武,他除继承父志,用武力向外扩张,如攻占韩国大郡宜阳,又“有力好戏”,即勇武有力,喜欢体育活动。他提拔大力士任鄙、乌猛、孟说等人当大官,平时一起锻炼身体、比试体力。前307年,武王与孟说一起举鼎时,绝膑(断了胫骨,一作“绝脉”),不久亡故。陪他举鼎的孟说倒霉,被灭族。武王只当了四年国王,他“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史记·秦本纪》)秦武王嬴荡的早死,使他的异母弟,即芈八子在燕国当人质的儿子嬴稷当上了秦王,即秦昭襄王。

嬴稷当上秦王全凭机遇,因为武王游戏不当,伤重而亡,又恰巧无子继承,于是才轮到他这个异母兄弟得立为王。“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史记·穰侯列传》)宣太后也因武王母先武王死而得到当太后的机遇。命运中的机遇给宣太后、昭襄王母子获得了秦国的重器即国家政权。

嬴稷当上秦王,就他本人来说全属机遇,而就背景来说,他又靠母舅魏冄(rǎn, “冉”的异体字)的力量。他的母亲宣太后有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冄(说明宣太后之母曾改嫁过),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名显)、泾阳君(名悝)。而魏冄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冄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冄为将军,卫咸阳。”“是岁,庶长壮(僭位立而号曰季君)及大臣、诸公子谋作乱,魏冄诛之”,“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虚岁十九),宣太后自治,任魏冄为政。”(同上,又《资治通鉴》卷三)

魏冄靠异父姐嫁给秦王而能在秦国任职用事,他的异父姐又靠他在秦国的两代任职打下的根基和政治、军事才能为自己的儿子夺取王位。他们姐弟俩互为因果,配合得极好。宣太后的这个儿子被送到燕国当人质,在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处于最不利的地位,全靠魏冄之力夺到并保住权力。更且,《史记·秦本纪》还说惠文后是在昭襄王二年“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时,她才“不得良死”(不得好死),《史记·纪年》也说:“秦内乱,杀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壮。”《史记·穰侯列传·索引》说:“又云‘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盖谓惠文后时党公子壮,欲立之,及壮诛而太后忧死,故云‘不得良死’,亦史之讳也。又逐武王后出之魏,亦事势然也。”(《史记》第七册第2324页,中华书局1959)可见这场夺权斗争非常激烈,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气氛在史家冷峻的简短注文中若隐若现,发人遐想。

宣太后靠异父弟魏冄为主,又赖同母弟和另二个亲生儿子互为羽翼,牢牢抓住朝中大权,自昭王元年(前306)至临死前一年即昭王四十一年(前266)执掌朝政长达40年之久。辅助她的异母弟魏冄,也确有功绩。他于昭王七年(前300)为秦相,于昭王十四年(前293)提拔白起为将,攻韩、魏而大败之,斩首24万;次年又攻取楚国二城。十五年(前292)魏冄封为穰侯,四年后又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又进占河西,取城大小六十余。于是于昭王十九年(前288)秦称西帝,齐称东帝。后虽又各归帝位为王,秦已成为七国中的最强之国。二十九年(前278),魏冄起用的名将白起,攻克楚都郢,秦国置为南郡。接着魏冄与白起连年攻魏,兼攻赵、韩,皆大获全胜。魏冄乘势伐齐,齐襄王惧,昭王三十六年(前271)范睢至秦昭王处游说,批评魏冄“越三晋(魏、赵、韩三国)以攻齐”的军事计划,于是昭王用范睢。范睢乘机向昭王批评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他们兄弟外甥“富于王室”。范睢用五年时间,逐步取得昭王的信任,最后他寻机挑拨说:“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昭王已当了四十一年秦王,且已59岁,本早想亲自掌权,范睢之言无疑正中要害。于是昭王(于前266年)罢免魏冄,改任范睢为相国。司马迁评论说:“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盖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宣太后运气好,她的异父弟才华卓特,武功显赫,又任人得当,所以能稳做太后,大权在握。

宣太后本人才能平庸,并无作为。《战国策·韩策二·楚围雍氏五月》记载,前292年楚围韩,韩屡派使者向秦求救,冠盖相望,秦却按兵不动。后来韩使者尚靳向秦王讲了一番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宣太后召见他,对他说:“妾事先王也,先王之髀(bì,大腿)加妾之身,妾困不支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她不看政治、军事形势,如秦不救韩,韩将投楚联魏合谋秦国,单重个人私利,又口不择言,竟以男女房内之事比喻军国大事,言辞风骚。作为堂堂大国太后,未免既乏风度,又失外交礼仪。

宣太后养尊处优,却国事兴旺,心中无忧,饱暖则思淫欲。儿子19岁即位,她的年龄大约只有三十几岁,是渴望**的年纪。从那时起,她与在秦国做官的魏国人魏丑夫相好,至死不渝。《战国策·秦宣太后爱魏丑夫》说:“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她于前265年死时已七十好几岁了,竟难舍情人,要他殉葬。魏丑子怕极,请庸芮去劝说太后。庸芮说:太后您也知人死后已无知觉,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喜爱的活人去白白殉葬呢?如果死人也有知觉,那么故去的的惠王在九泉之下积怒之日很长久了,太后您补救过失都来不及,还有什么闲暇去偷爱魏丑夫呢?经过这番开导,她才放过了情人,放弃了逼他殉葬的念头。

更妙的是,匈奴“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生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后汉书·西羌传》说,义渠王是在朝秦时“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王赧(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这位贵为太后的风流寡妇竟然勾引异邦君主,与他通奸且生二子,最后又诱杀这位异国情人,让秦国攻敌扩地,她也真会享受,同时也真够奸诈毒辣的了。此时她已年过六十,竟还能用色相诱敌、杀敌,既风骚又老辣。她虽不能靠智力治国,竟能用旁门邪道式的歪脑筋帮助儿子强国,与埃及女**莉奥佩屈拉相比,这位风骚艳后在公元40年前后虽先后迷倒过罗马大将恺撒、庞培和安东尼,却一个也未真正到手,而又于国事无补,她如闻说比她早二百多年的异国前辈宣太后的事迹,这位好强又自信的艳后不得不要自愧不如,她也用不着靠毒蛇自杀,完全可以活活羞死了!而西方著名的《快乐的寡妇圆舞曲》应该献给宣太后才是。

宣太后执政四十余年,死于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宣太后的孙子,即昭王与唐八子所生的嬴柱即位,为孝文王,他时年53岁,竟在继位的第三天即死。宣太后的重孙子嬴子楚(孝文王与夏姬所生之子)于前249年即位,他时年32岁,称庄襄王,三年(前247)而卒,其子嬴政立,也即芈八子宣太后的玄孙嬴政继任为秦王,称秦王政。秦王政二十六年即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王政称始皇帝,即秦始皇。也即芈八子宣太后是秦始皇的高祖母。

① 秦王的嫡妻为王后,王后以下的姬妾分为六个等级:夫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