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人生(1)

作者:于东田    更新时间:2014-06-05 12:46:39

在胶东,恐怕没人不知道我姑奶奶于佳姝的,原因是她的个头高。所以十里八乡要形容什么东西高,就会说:

“唉呀,就像大十字疃那棵树似的!”

本来胶东人说话就语调奇特,平常人也根本不会去在意那个“姝”字是什么意思,大名叫于佳姝的姑奶奶,从小又被家族称呼大姝,乡亲们就都把我姑奶奶叫大树,我太奶奶也没法跟那些乡邻去纠缠说明,所以姑奶奶在大十字疃的时候,也少有人知道她的大名,“大树”这个称呼就固定了下来。只是别人称呼时心中想的是树,而太奶奶脑海里再把它转换成姝——美女的意思——这是我太爷爷一再对家人的说明:“姝者,美女也!”

把“姝”字理解成了“树”字,这不能怪乡亲文化低。姝、树两个字同音不同调,四声不分的胶东人就认为姑奶奶叫大树,加上她个头又高,这不是明摆着人随名长,是名字惹的祸吗?嗳哟哟,任凭我太奶奶跟人怎么解释,这大树和大美女也联系不到一起,太奶奶为此一直都怪罪太爷爷,说是他给闺女名子起坏了:

“老不死的,不就是读了点子三字经百家姓嘛,给闺女起个名子也这么刁钻古怪的。”

当姑奶奶还不到十二岁时,人就长得比同龄男孩子还高出两头,估计已经超过一米七、八了,太奶奶就更有了唠叨太爷爷的话柄:

“你说说,给闺女起这么个名子,人就跟名字似的的风长,往后谁家会娶个这样的媳妇呢!”

太奶奶的预言倒底应验了,后来,我姑奶奶的婚姻,一直都是家族中首位议论的主题!

姑奶奶从小就跟随教书的太爷爷在烟台读书,只有假期才回老家住那么几天,邻里们看到风长的姑奶奶,总是惊呼一句“天呐!又长高了!”,就再也没有别的可说。而听到这样话的姑奶奶只是坦然一笑,再轻声说一句“少见多怪”,就迈开她那平常人要跨两步才能达到的距离,三摇两晃扬长而去,任凭背后人们议论些什么都跟她无关。家族中长辈都在为姑奶奶的个头操心,唯有太爷爷笑呵呵的不与评论。中国第一批受过高等教育,又吃过洋面包的太爷爷,每当听到谁议论他的闺女,就会沉下脸来说:

“做自己的事,吃自己的饭,睡自己的觉,管别人的长相?闲(咸)吃罗卜蛋(淡)操心!”

太奶奶听到这话就会顶撞太爷爷说:“为自己的闺女操心不应该吗?没听说谁家能养姑娘一辈子!”

见太奶奶暮登着个脸像似要上吊似的,太爷爷就会换一种口气说:

“我在外面时时为佳姝骄傲,你在家里常常为闺女操心,请你到烟台主镇,你又舍不得这份家业,你就不知道世界倒底有多大,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女科学家,提倡了多年的男女平等,你也认为跟自己无关,每天裹着一双小脚,连路都走不稳当还以为很美,你就不知道佳姝是个多么优秀的女孩,我才不为她的个头高而担心呢!”

太爷爷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姑奶奶的聪慧就像她的个头,也要高出别人一头,让她教书的父亲也诧异不已。中国人要形容某人有才华,要说此人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听说我姑奶奶读书是一目一页,只要是她读过的书,就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教书的太爷爷常为女儿的聪慧而自豪,他对自己的儿子们说:

“别看佳姝是个女子,你们那个也不如她,我敢断言,佳姝绝对是个光耀门楣给祖宗长脸的材料!”

所以太爷爷坚持要改变中国的陋习,他不认为闺女将来是“泊出门的水”,她身上有老于家的血脉,就会延续祖先的荣誉,所以,不但不让给自己的闺女缠小脚,还不管学校不招女生的规定,一定要让自己的女儿上洋学堂,说有朝一日要把闺女送出国门,让她出去闯荡闯荡。

学监不好驳太爷爷的面子,就出一怪招说:

“于先生要破学堂的规矩也可以,就让你的女公子女扮男装吧。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我就装成什么也不知道。”

“现在都民国了,提倡男女平等,这个歪招不可处,我看还不如您出题考试全校的学生,要是小女考了三名以下,我就不让我闺女上这个男学堂,您看这样如何?”

“于校长,我不是为难您,您知道学堂有这个规定。不过,您提的这个建议我看倒新鲜,咱们不妨也来个今古奇观,见识见识女公子的才华。”

考试下来没出太爷爷所料,姑奶奶不但名列第一,她的考分比第二名高出十多分。学监拿着姑奶奶的考卷对太爷爷惊叹:

“女公子不是凡人,不是凡人!我这个学监只能破格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