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正安    更新时间:2014-05-28 16:43:30

透  过  足  球  看  世  界

世界杯总算鸣金收场了。一个小小的的皮球居然会牵动数亿数十亿人的心,乍一想还真有点儿纳闷。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足球的魅力”之所在吧?老夫也是,五十几的人了,也让这世界杯牵住鼻子忙乎得不行,一会儿喜一会儿愁,一会儿惋惜一会儿不平地,一直伴着世界杯亢奋了一个月,累了一个月,有时觉得还真有点儿犯不着,可是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一番,便觉得很值了。真的,足球场上那激荡人心的场面和艺术魅力尽你享受自不用说,如果你再透过足球看世界,还真受益匪浅呢。

透过足球看世界,我首先看到的是:世界原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一个足球都能托起一个世界;世界原来是那么脆弱,一个足球就可以把它打个七零八落。这事似乎有点匪夷所思,可事实就这样。你注意了吧——世界杯开赛期间,世界上有多少国家首脑的眼睛就盯着那只小小的足球,由于这一盯,世界就仿佛都凝缩成一只足球了;尤其是那些球迷,还有收看世界杯的人,几亿几十亿双眼睛呐,同一时刻,就都跟着那只滚来滚去的足球,仿佛足球就是世界,世界上除了足球就别无长物了;还有阿根廷、韩国之类的国家,竟把国家稳定和经济复苏的宝也押在了这只小小的足球上了,你说世界有多脆弱,有多可怜,有多可悲!那么人呢?真是沧海一粟之一粟之……所以,看了世界杯,原来很自负也很在乎自身的我,似茅塞之顿开,过去的一切烦恼和牢骚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从这只小小的足球,我还看到了世界上的一切名人富人能人什么人也就“那么回事”。你想,在这次杯赛中,有多少只进球还不是“瞎子猫碰上死老鼠”,正好让谁就在跟前碰进去的或是“递个正着”,可就这一二粒进球,名人更出名了,不是名人也立马成了名人甚至成了民族英雄了。而且,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踢进球或是进几强还有大奖,所以这些球员弄不好一夜之间就成了名人加富人了,真是时转运来不用愁,得来全不费功夫。足球如是,社会又未尝不是这样?想想那个宋朝的高俅吧,就一脚好球,坐上了太尉交椅,大富大贵,你有啥辙?所以我想,名利场上讲运气,平时就不必去争高争低了,知足者常乐。同时也不必把有些官们、名人们、大款们看得太高不可攀,太神乎其神了,彼此彼此,无非是他的机遇比你我好而已。

小小足球,实际上老夫觉得还真是微缩起来的一个大千世界。你看那绿茵场上,就为了这只小小的皮球,相互算计的,争风吃醋的,大打出手的,暗使绊子的,趾高气扬的,骂骂咧咧的,哭哭闹闹的……真叫是色彩纷呈,不亦乐乎。尤其是黑哨,更让我深受启发。就说东道主之一的韩国队吧,这个队与葡萄牙队特别是与意大利队、西班牙的那几何学场球,媒体都说是“早有定局”,是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还给因竞选时韩国的代表郑梦准投了他一票的人情,才安排主裁暗里绊了意大利、西班牙们一跤。当然,是真是假证据确凿与否我们不必较真,就从前段时期暴露出来的中国黑哨事件来分析,世界杯赛场上也少不了这类猫腻。所以我又想,就一只小小的足球都要搅得天昏地暗,况泱泱乾坤乎?这样一想,我对当今社会上出现的那些丑恶现象和自己的不平也就平息了不少。也就是的,那么大的个国家,能铁板一块风平浪静吗?能一天半日就搞得顺顺当当有条有理吗?拿踢球作比喻,最重要的是自己把住自己的大门,不要让黑球踢进自己的大门,让黑哨吹你个“判你没商量”;至于自己踢进了球让黑哨吹你个越位还是犯规什么的,就怨自己手脚不利索吧,球场上规定的就是裁判说了算,若是不服给你张红牌罚你出场也没辙。

当然,透过足球看世界,还能看出许许多多名堂来。我相信更多的有识之士比我看得还要细还要深刻还要所获丰厚,因此老夫也就不敢再象球王贝利一样耍“乌鸦嘴”了,拦笔!

最  大  的  诚   信

近来诚信二字似已成了宣传媒体和人们谈论的热点问题。这自然是件好事。那么诚信这事儿搞得怎么样了?当然是“不怎么的”!否则我们也就不必再去费大力气鼓与呼了。为什么?以老夫之见,是因为“最大的诚信”还不太诚信。

什么是“最大的诚信”?答曰:诚信执法也。我们不是在搞法治吗?既然是法治,那么,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法律的监督之下;因为法是神圣的,法是至高无上的,至高无上的法律之上,应该再没有什么可以凌驾于其上了。所以说,诚信执法,就是“最大的诚信”。

可是,如果我们实事求是地扪心自问,我们有谁敢说我们在执法方面是已经很诚信的了?没人敢说。还是从最近被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的矿山安全事故和消防安全事故说起吧。其实,自洛阳一家歌厅火灾和去年山西一个月连续发生了几起矿案之后,已引起了中央的极度重视,又是派出工作组调查处理又是发文“坚决取缔非法开采、无照经营”,“坚持严格审批制度”什么的,其措施不可谓不得力,其处理也是十分严厉的。然而,紧接着南丹就出事了,鸡西又是瓦斯爆炸了,吉林、河北、尤其是去年已经捅出了天大漏子的山西又相继发生了矿案,甚至连首都北京都未能幸免,蓝极速网吧一场大火烧得我们的北京同胞谈“吧”色变。伴随着这一起起事故,人们看到的又是中央一次次发布的“停产整顿”、“坚决取缔”、“举一反三”之类的禁令和文件,同时看到的却还是接二连三的因违法经营、违章作业、无照营业而酿成的一幕幕人间惨祸!可见,我们的许多执法部门和单位是执法不到位的,有的可能还是玩忽职守,有的甚至是为了地方利益、小团体的利益乃至个人的利益在搞阳奉阴违!执法的不到位,公务员的玩忽职守甚至阳奉阴违,在作为旁观者的老百姓看来,便是执法的不诚信,由此老百姓对执法部门甚至对政府对法律的诚信度产生了怀疑。你不是三令五申吗?你不是说要“坚决取缔”吗?可是为什么还是老样子?为什么有些人照干不误?为什么行政执法的人还敢隐瞒事故?这不是吓唬老百姓、老实人吗?那些人不就是想自己捞点好处么?行,咱也给!……常此下去,能令行禁止吗?不可能!这只能使安全生产管理陷入“监管仪式化”和“安全乌托邦”的泥淖,安全生产也就成了写在纸上讲在嘴上的一句空话而已。

当然,诚信执法不只限于安全生产方面,它涉及到国家的每一个法规和相应的制度的诚信度。令人遗憾的是——恕我直言不讳——我们的执法部门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恪守职责。是我在这里危言耸听?No!试问:那年曾经大张旗鼓强行推行的汽车驾驶室安全带如今还有几个司机在用,还有多少交警在认真检查?为了控制排放污染保证全国几个水系水质质量而进行的倒计时行动或叫“零点行动”效果如何?为了遏制假冒伪劣产品,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卫生、医药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等法规,为什么还是沉渣屡起,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为什么全国20余万的网吧只有5万左右是有证经营的,其余无证网吧是谁放行经营的?……一系例的执法不严,玩忽职守,甚至枉法、渎法、弄法,使法律成了儿戏,制度成了摆设,胆大的自然就要无视法律,为所欲为,胆小的也生怕自己吃亏,便搞点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把戏,人与人之间便形成了你谝我我谝你,人怕鬼鬼怕人的怪圈,就遑论诚信二字了,也难怪老百姓常说:上面的经是部好经,都叫那些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所以我认为,诚信执法是最大的诚信。这好比建造一座大楼,质量监督部门尚且眼开眼闭,耍官僚,甚至弄权谋利,那些设计者、施工者、材料供应商们能不乘机糊弄?“己所勿欲,勿施于人”,你不讲诚信,怎能要求我等诚信?当然,这座大楼也就休想保质保量建成了。

有人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就是要实实在在跟老外打交道了,所以诚信二字就直接维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了。其实,即使不加入世贸组织,诚信早就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应该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儒家所谓的“礼仪”,其中就有诚信的内涵,所以孔子有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孔子此言,我想有两个意思是十分明确的:一是“君子”必须做事持重,否则无威可惧;二是作为“君子”,忠信是第一位的。孔子所说的“君子”也者,往往都是指得真“道”者或治国行政者即劳心者之流,那么,如今吃着国家俸禄的“君子”们忠于国家,忠于国法典制,恪守诚信是没得说的,否则你就无威可言,无威就治不了无信,无信,则国之大不幸也。反之,如果我们的执法者都能诚信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还有谁敢以身试法呢?法之大畅,则诚信行矣!然否?

说            会

过去我一直在基层生产经营单位工作,成天价忙于业务,虽然也经常要参加些会议,但总觉得大多数会议还是要开的,因为它至少起到了上传下达、统一思想的作用,所以对“文山会海”之说不甚了了。今春,自我调入机关工作,方知这“会”之泛之滥之害,也才真正体会到中央为何三令五申要削填“文山会海”的良苦用心了。

或曰: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少开会开小会,如今总不会象过去那样会议成灾了吧?其实不然。你只要注意8、9月份城中各大宾馆门前频频更新的会议欢迎横幅,就会相信如今会议之多之泛了。就以笔者为例吧,从今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我几乎一直凫游在会海之中,简直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除了本单位大大小小的会以外,还参预筹办了一个外省区来本区召开的一个没名堂的会,又相继受命外出参加了两个地处西部省份绝对是扯蛋的会。可见,中央的精神并不是都能落到实处的,阳奉阴违者如今并不在少数。

也许有人要说,上面让少开会并非不让开会,有些会开开还是有利于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其实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就我所历,即可观一斑而见全豹矣。在本区开的那个会,会期四天,正式开会时间是一天,其余三天是游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影视城什么的;外出参加的两个会,一个是会期五天,实际上开会时间只两小时,其余时间是去该省风景名胜区“考查”;另一个会更邪乎,会期九天,开会一天半,剩下的七天半干脆跑临省的天山脚下去“考查”了。由此可见,开会是假,公费旅游是真。而且就我参加的几个会来说,不是念上几个文件就是宣读几篇所谓的论文,然后煞有介事地拟就一份所谓的“会议纪要”,重点讨论的却是旅游路线和明年办会地点及那里的风景名胜等等。这样的会议能交流出什么有价值的经验?这样的会议焉能提高认识?天知道!

还有人是这样解释的:多开开会也有好处,至少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吧?说实话,如今的会议对承办地的经济确有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住的大多是三星级及以上的宾馆,每天都有美味佳肴款待,住房里还提供有时鲜水果,每个会议还必有“纪念品”馈赠(笔者参加两个会议回来就得到了仿造古董一件,旅行包两个,土特产四样,外加两只漱洗包,除其它漱洗用品外内装大宝洗面奶一支),加上去名胜风景区的旅游费用,还有机票火车票,每个与会者的支出少说也在几千乃至万儿八千,这无疑是当地旅游行业的一笔可贵收入。然而不才以为,这样的“扩大内需”实际上是巧取豪夺,这样的“拉动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谁心里都清楚,大凡参加此类会议的不是带“长”的也是有点头面的人物;大家心里也都明白,这些会议的吃喝玩乐礼一切费用到头来都会打入财务帐一并报销的,所以实际上是这些特权阶层对人民大众财富的一种变相侵吞。要说“拉动经济”,中国需要拉动的“经济”多得很,比如说工厂的许多落后设备急需更新换代,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急待投资改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许多农村学校的学生还挤在窑洞里而且连一张本该属于他们的课桌都还没有……那么为什么非要把本来就很有限的资金投放到一部份人的享受上去呢?这样的拉动经济方式能真正把整个华夏经济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去吗?止少我以为是不可行的,甚至反而是一种自杀。

当然更可笑的是,大凡这类会议都打着一种旗号,不是说要学习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高喊贯彻落实“七•一”讲话和“5•31”讲话精神,可谓用心良苦矣。然而,是“学习实践”、“贯彻落实”还是阳奉阴违,我想包括会议的组织者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一清二楚的,实际上这不过是拉大旗作虎皮之类的拙劣勾当而已。所以可笑之余,就让人觉得有点可悲了。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人出来管管这些个乌七八糟、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的“会”呢?!

                           2002.9.21  写于反哺斋

 可   怕  的  “食  人  鲳”

“食人鲳”,乍一听这名字就够唬人的。可是世界上真还有这玩艺儿。日前,央视“东方时空”播放了一个关于“食人鲳”的专题片,说的是广西南宁的海底世界不慎从境外引进了出自亚马逊流域的一种观赏鱼——“食人鲳”,结果,时隔不久,周围的其它鱼类都让它们给吃掉了。片中还做了个试验:一条五斤重的活蹦乱跳的草鱼,刚放进水中,就被上百条样子蛮好看的“食人鲳”包围了,转眨之间,那草鱼就剩下光脱脱的一副骨架,看了真让人毛骨悚然。

片中还报导了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已有不少“食人鲳”流入许多家庭作为观赏鱼养着,因此专家们呼吁有关部门立即采取坚决果断措施,防止“食人鲳”进入我国水域。因为,据专家们介绍,我国南方水域的环境与亚马逊水域十分相近,很有利于“食人鲳”的繁衍生长,而我国水域中又没有亚马逊水域中自然生长的“食人鲳”的天敌,以保持生态的平衡,所以若不将其歼而灭之,后果不堪设想。

看完这个电视片,使我很快想到了今年年初也是央视播放的四川凉山地区紫茎泽兰肆虐(这是一种从缅甸进入的毒草,长势特猛,可让原有野草绝生,牛羊吃之中毒)和今年年中鲁、苏、沪一带为当初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大伤脑筋的报导。诚然,当时引进这些国外物种的动机是别无歹意的,差的就是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或者竟还有制度和思维方式问题,至少你可以先搞个试点嘛,可行则推而广之,不可行的就要坚决堵绝,决不能让它们在咱国土上耀武扬威,荼毒生灵嘛。然而……!

央视播放盲目引进“食人鲳”的报导,虽然表面上只是告诫人们在引进物种时要慎之又慎,但是我想,如果大家再往深处想想,其启示就不言而喻了。譬如说关于价值观、人生观等等文化引进的问题,因为,无论哪国哪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精华和糟粕,这里面就有个遴选的问题。所以我这里并无排斥外来文化的意思,开放是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我与国人一样,是坚信不疑的,何况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度,其抵御能力是可信的。但是,就能保证有100%的把握能够抵御住文化上的“食人鲳”们的侵袭吗?那倒也未必。比如前几年国外传入的商业传销,至今还是个头痛的事儿。所以我想,“食人鲳”的故事还是值得大家回味的,小心为妙嘛,要不,到时候真还让你闹个措手不及呢。

                         2002.11.26写于银川

“送温暖”哪能炒作

                              朱正安

  这些天,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都在开展“送温暖”活动,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说明对于人文的关怀已经成了社会的共识,政治文明建设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尤其是对于老夫这样从极“左”路线阴影中走过来的人来说,更是感慨之致的。但是恕我直言,就我所见,许多领导在“送温暖”时总忘不了带上大队人马,又是摄像机又是摄影记者什么的,就大煞风景了。因为,这不啻是一种炒作──为领导者涂脂抹粉,而对被接受者来说,则无疑是一种寒碜。而况,有那么多人需要去扶贫,“送温暖”,毕竟不是件十分光彩的事,为什么非要搞得如此隆重呢?

首先,以愚之见,就被“送温暖”者来讲,贫穷并非是他们的荣耀,你这样又是拍照又是录象又是问话的把人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能受得了吗?中国人是最要面子的一个民族,所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本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你送去的“嗟来之食”让人家吃下去,能让人心里痛快吗?中国人中毕竟很少有象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中的苏贝,要不就出不了象朱自清这样风骨铮铮的好汉。

退一步讲,凡是去“送温暖”的领导是否应该这样去扪心自问:我们今天去大张旗鼓地扶贫“送温暖”是基于什么原因?还不是我们没有把“执行为民”这件事做好,让不少百姓受穷了。可是我们为什么不仅不感到汗颜反而要虚张声势,自我炫耀呢?何况过年时送去的丁点“温暖”毕竟只是杯水车薪,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有必要如此炒作吗?

写到这里,我忽然又想到二十年前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所以,搞些“年终关怀”,过年时去访访贫问问苦送点温暖固然很有必要,但是我以为还是“悄悄地”更为合适,因为最要紧的确乎应该做到“终年关怀”。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地方的、部门的、单位的领导者,必须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此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才是“为官者”值得炫耀的政绩。

                      2002.1.16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