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关的气管插管记

作者:曹钟强    更新时间:2014-05-12 15:06:44

在好多人的印象里,全身麻醉就是麻醉医生把呼吸面罩放在病人的脸上,病人片刻就进入昏迷状态,手术随之就可以开始了,直到手术结束后病人就苏醒了。其实,在真正的临床麻醉中远远不是这么简单,把氧气面罩放在患者的脸上供氧去氮只是全身麻醉的准备,真正的麻醉还没开始。那人们不禁会问:那真正的麻醉是什么时候开始呢?

答案是麻醉医护人员通过已经开放好的静脉注入麻醉诱导药才算真正开始,这时候,病人立即会进入全麻状态,自主呼吸也暂停了,呼吸全靠麻醉医生插入的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来维持。因此,麻醉医生是否准确把气管导管插入患者气道是整个麻醉的关键之关键,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气管插管是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尽管这样,在给病人气管插管时还时不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让麻醉医生感到惊心动魄。我在临床上就曾经遇到一次生死攸关的气管插管事件,至今想来都感到后怕。因此,当我把长篇小说《日出月入手术室》改编成电影《医缘》时,就毫不犹豫把这一经历放在电影里,我觉得这样可以让人们更多地理解医务人员的责任。

故事是这样的:患者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因为身患肿瘤而接受肿瘤根治术。但因为他还有许多合并症,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呼吸功能中重度减退等。毋容置疑,这大大增加了手术麻醉风险。因此,在麻醉诱导前就格外小心,努力预防诱导期间,手术中间,苏醒时刻可能出现什么意外,考虑如何处理。待病人一进入手术室,我们就立即给他做好颈内静脉穿刺,并预先做好有创动脉测压、心电图与血氧饱和度监测,尽可能做到一旦发生意外就能及时发现,及时救治,然而,尽管处处小心谨慎,可当我们缓慢注入麻醉诱导药,我把气管导管插入患者气道后片刻就从心电图显示中发现患者心率从每分钟60来次骤降至每分钟30来次,接着下降至20来次,一会儿就呈直线,与此同时,患者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也测不出了,也就是前后一分钟左右,病人突然就发生生命意外,让我们措手不及。凶情来得太突然,太凶猛!在病人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们应该怎么救治?

此时,旁边的同事问我:“你把气管导管插入病人的气道里了吗?”此刻,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我今天没有把气管导管插入患者气道,那病人今天死定了;如果我事实就是没有把气管导管插入患者气道,那我就是害了他一条命;如果我事实是把气管导管插入病人气道,但因为判断失误,把它拔出来再重新插入,那已经来不及了。今天病人如果还有一丝被抢救回来的希望就在于我已经把气管导管插入患者气道。可那时监测气管导管在不在气道里的黄金指标又显示不出,这真是急煞人!怎么办啊?同事们在焦急等待我的回答,我也知道今天的回答直接决定病人是死是活,所以尽可能保持冷静捏了捏麻醉机上呼吸皮囊,凭手感判断气管导管肯定插入患者气道,就告诉同事:“我肯定把气管导管插进病人气道了,你们就抢救他的心脏。”因为抢救方向正确了,时间也及时,不一会儿,病人心脏开始复跳了,血压也开始回升,再经过不懈的抢救,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