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手术风险,人们更多的会联想到的是手术中大出血,这种担忧是在情理之中的,做手术要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肌层,打开腹膜,游离脏器,剥离血管,这过程中稍微不慎,把血管撕破了就立刻会引起出血,甚至是大出血。其实,随着现代医学发展,人们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认知,在临床上因为手术而发生大出血的概率正在明显降低。但凭此就可以说手术风险没什么了,这可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手术风险远远不局限于这个。它还可能引起器官损伤,伤口感染,神经受损,不过,在手术中最严重的风险就是心脏和肺脏受损,那可是致命的。尤其是一旦在术中发生心肌梗塞,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论是手术医师还是麻醉医师,手术指证把握最严的就是千万避免病人在手术中发生心肌梗塞,可是,在临床上有时候明知病人非常可能发生心肌梗塞,而他的病情又必须及时手术,这种情形一旦遇上,往往让医生进退两难,让病人以及他的家属焦急万分。
去年,有一个年近八十的胃癌患者,胃镜诊断清楚,病理报告明确,尽管他的家人把他辗转好几家大医院,可结果都是被医生婉言谢绝。究其原因,不是医院再三推诿,而是因为老人反复心脏梗塞,两次安装支架,在他的心脏里总共安装了十一个支架,被人们戏言为:胸中筑有“钢铁长城”。特别让人纠结的是最近五个支架安装时间才过去三个月,这种病例在手术中再次发生心肌梗塞,导致死亡的比例很高的。然而,老人病情又不能拖延,再拖几个月,老人手术根治肿瘤的机会将丧失。这么棘手的问题怎么处理?是给他尽快手术,还是面对刚刚筑就的“钢铁长城”放弃手术?手术风险太大,但老人生命价值更大,就此,我院普外科决定把他收治入院。
当老人得知医院接纳他的消息欣喜不已,其家属陪感舒畅。老人入院后,医生立刻给他全面的体格检查,并会同麻醉科、内科进行会诊,终于,手术方案确定了,手术主刀由袁祖荣主任担当。
那天,老人被接进手术室,在给他接好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检测项目后,麻醉医生首先在他颈部消毒,铺巾,小心翼翼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穿刺术非常顺利,输液通畅,保护病人的生命线建立好了,接下来的各项操作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很快,老人就进入全身麻醉状态。这时候,人们担忧的状况似乎开始显现,血压和心率开始波动,麻醉医生立刻给他做有创血压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老人在术中发生意外。手术开始了,袁主任非常谨慎地分离大网膜,游离出胃。当手术成功的希望显而易见时,老人的循环系统变化渐渐明显,心电图显示T波开始抬高,这就警示手术刺激增加了老人心脏的负荷。此刻,让麻醉医生感到一股无名的担忧,担心由此引发老人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塞。这时候,如果让麻醉变浅,会增加手术刺激,更有可能导致危险可能;如果让麻醉加深却会降低血压,导致心血管系统紊乱,也可能影响心功能,怎么办?现场的医生开始焦急,开始衡量利弊,终于,还是决定按照预定的救治方案,加大吗啡类镇痛药,减轻手术刺激来最大程度减轻对心脏的影响。此招果然奏效,心电图显示老人心脏供氧改善,手术得以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