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乱世童谣

作者:臭字母    更新时间:2014-02-17 09:55:37

天子杨广这些日明显感到自己身心俱悴。堂堂天朝上国,王师百万,竟然在高丽这个弹丸之地折翅,作为威服四夷的圣人可汗落得个容颜扫地,如此奇耻大辱让他寝食难安。

杨广暗暗发誓,待得来年开春一到,必须二伐高丽,一雪前耻,不生擒高元绝不回师。这段日子,他感觉时光是如此的漫长,平生第一次如此渴望春天的提早到来。

大业九年,正月戊戌。杨广宣布大赦天下,任命刑部尚书卫文升为京兆内史,许便宜行事之权,辅佐代王杨侑留守长安,民部尚书樊子盖辅佐越王杨侗留守洛阳,任命阴世师代樊子盖为涿郡留守。同时下诏恢复宇文述、来护儿等人官爵,让他们继续负责讨伐高丽事宜,以将功补过。

三月戊寅,大隋皇帝自东都洛阳启程,开始了他悲壮的二次征伐高丽之旅。

誓师大会上,杨广高声怒吼道:“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与我大隋对抗,岂可听之任之,今我大隋国势强盛,拔海移山之事都可办到,况此小虏乎?”在杨广的咆哮声中,大军缓缓开拔。

此番杨广听从宇文述等将领劝说,先将粮草军械运至鸭绿江边,如今的军粮足够百万大军吃上半年,不虞粮草匮乏。而选择春季渡河征讨,就是为避开冰雪严寒,也使高丽军的耐寒优势荡然无存。同时收回不许诸将专擅的诏命,允许诸将便宜行事。

在渡河之际,杨广摆六畜、烈酒来祭拜去年战死在高丽的英魂。在他看来,大隋就是靠赫赫武力方自威震四夷。此番不彻底征服高丽,届时四方诸酋纷纷效仿,大隋王朝将不复昔日辉煌,势将导致外部烽烟四起,内部兵祸连连。而踏平高丽,这一切将迎刃而解,令他不解和苦恼的是竟然有那么多人不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

征讨大军于四月庚午度过辽水。度过辽水之后,杨广命宇文述和杨义臣再次绕过辽东奔袭平壤,命左光禄大夫王仁恭进攻新城,自己则亲率大军正面猛攻辽东城。

杨广对王仁恭道:“去年征讨,诸军多有不利,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故诸将不能再担重任,今日朕委你统领前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随即赐王仁恭宝马十匹,黄金百两。王仁恭感激涕零,发誓不负圣上重托。

在皇帝陛下的仪仗缓缓离开洛阳的时候,杨玄感心中得意振奋之情,实是难以言表,禁不住想纵声大笑。果不出李密所料,自己请命在后方督运粮草,皇帝不但没有见疑,反而夸赞自己甚体圣意,忠心可嘉,命自己在黎阳城负责监运粮草军需,同时负责再度征调二十万大军作为后援。

看来就是上天也在眷顾我啊!杨玄感脸上露出一丝阴狠的笑容。这些年来,自己忍辱负重,小心谨慎,等的就是今天,一种将要得以复仇的快意不可抑制的涌上心头。

恍惚中,杨玄感好像看到了自己已然身着黄色龙袍,俯瞰天下,如画江山尽在掌握之中。

躲在杨玄感队伍中的张昱,看着正在开拔中的出征将士,心里一阵恻然。这些大隋健卒勇士此番已经踏上不归路,不知届时将埋骨何处,而插向他们的最锋锐利器不是来自高丽人,而是后方大隋的袍泽。

当下杨玄感携旨带着五万大军昼夜奔赴黎阳,向四下州县发布公文,征调军士民夫。张昱、李密皆暗中随军前往。

紧接着杨玄感使人飞报杨广,称运河河道被淤泥堵塞,加上水路盗贼众多,致运行困顿艰难,以这些借口来故意迟滞漕运,欲使出征辽东的隋军军粮缺乏,引起前方将士不满,增加士卒对皇帝的怨恨。同时他暗地传信,将在辽东前方的族弟杨玄纵和杨万石秘密召回。

然后杨玄感将五万大军领军将领迅速换成己方之人。亲卫军由其弟杨积善统帅,族弟杨玄挺、杨玄纵等纷纷占据重要职位,就是张昱也是统领一队人马,约有五千人。张昱知道此际只有掌握军队才是关键,任命下属焦昆等四人为统军校尉,力求牢牢地将五千人马掌控在手中。

大帅府内,杨玄感端坐在正堂中,张昱、李密分坐两侧。

杨玄感此际眉头紧锁,虽说李密之计甚妙,可真正操作起来方觉难度太大。杨玄感目前手中仅有五万大军,大隋数十万精锐士卒皆被杨广统率前往辽东,届时自己若是举事,杨广闻讯必然回师平叛,大军临下,己方这点人马实在难有胜算。加上这五万人马还远远不能与自己完全一心,征调来的军士又大都属于老弱病残,根本没有战力。想到此处,杨玄感更觉烦躁不已。

一旁李密看在眼里,微微笑道:“主公,此番举事,单凭我等实力确实略显单薄,在下想到有一人可以联拢,若是有他相助,大事可定。”

杨玄感闻言睁大眼睛,紧盯着李密道:“先生,咱家甚是心焦,烦请速速道来。” 李密神秘一笑,口中吟哦道:“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张昱听得莫名其妙,不解其意。杨玄感却是悚然而惊,猛地站起身形,肃然道:“先生说的此人可是那唐公李渊?”

李密大笑:“主公真是聪慧过人,不错,咱家说的就是李渊。”

李渊乃陇西豪门出身,世代簪缨,七岁就袭封唐公,其祖父李虎乃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其母更是与文帝的独孤皇后同胞姐妹。对此人张昱了解的也仅仅就这么多,可他并不清楚这首童谣到底和那唐公李渊有什麽样的关联,杨玄感却是知晓其中内幕,被李密一语点醒。

原来杨广刚刚即位后,有一日做了一个怪梦,梦见洪水滔天,淹没都城,冲毁殿宇,四下一片汪洋。唯有一株李树在殿顶傲然挺立,丝毫无损,且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杨广自梦中惊醒,十分恐惧,忙找术士解梦。有御前术士安迦陀对杨广言道此乃不祥之兆,将来必有李姓之人夺取大隋江山。恰恰在当时,市井之间开始沸沸扬扬的流传这首童谣,言下之意也是李氏当兴,江山易主,源头从何而来无人知晓,显得十分诡秘。

杨广更是害怕,寝食难安,欲杀光天下姓李之人。他捏造罪证,先后诛杀了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将作监李敏等人。可李姓之人何其多也,如此滥杀也必将招致上下朝臣反对。后权衡之下,杨广下旨将所有李姓之人全部赶出京城。李渊也就在那时起被迫离开京城,被放逐至辽西郡镇守。

李密接着又道:“李渊是个极其聪明之人,知道杨广对李姓之人猜忌甚深,可谓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故而这些年他在辽西郡纵酒沉湎,纳贿自污,作出一副胸无大志、安之若素的样子,以免招来杨广忌恨,惹来灭门之祸。如此一来,杨广倒也逐渐打消了对他的疑虑。若能将杨广赶下龙庭,想必李渊也可以大大松一口气,不用每日如履薄冰,因此咱家认为此番举事可邀其一道,料他必然响应。”

杨玄感闻言大喜,言道:“唐公素有威名,若得其相助,此番定必胜无疑,我马上便修书着人联络唐公。”

一旁的张昱知晓这一谶纬童谣来龙去脉后,也对李密的提议甚感兴趣,他插言道:“兄长,此等大事生死攸关,万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若是所托非人,必招祸害。况且现下各地盗贼林立,匪寇横行,一路难以太平,小弟不才,愿亲走一遭,为兄长排忧。”

杨玄感更觉欣喜,连连点头,当下取来纸笔,修书一封,封好火漆后郑重交给张昱,言道:“一切就拜托贤弟了,事不宜迟,烦请贤弟速速动身,愚兄在这里静待佳音。”

张昱道:“兄长放心,小弟一定不辱使命。”当下他接过书信,纳入怀中,与李密一道出了大帅府而去。

杨玄感看着二人离去,一时陷入沉思之中。他口中喃喃道:“桃李子,桃李子,难道传言就这么神奇,姓李的就当真能夺了杨氏天下?”

突然,杨玄感脸色为之大变,胸口如同被铁锤狠狠一击,眼前闪现出李密那高深莫测的微笑,夺人心魄的双眸,顷刻间寒意袭满全身。他不禁后退两步,颓然跌坐胡床之上。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