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遭受过两次冤案。第一次发生在1844年,麻雀的馋嘴伸向欧洲普鲁士国王的御花园的樱桃树,腓特烈陛下大怒,向国民发布“将麻雀满门抄斩”的诏书。规定每家要捕杀麻雀,上缴麻雀的脑袋不得低于家庭人口的总数,少于此数要处罚金,超过此数可有奖。于是,旬日之际,普鲁士国内的麻雀被杀得七零八落。但几年以后,御花园里的樱桃不仅绝收,而且樱桃树也因虫害猖獗而死。这个问题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麻雀能消灭害虫吗?科学家进行对比试验,他们在同样的两块土地上种同样的菜,施同样的肥,一块土地上装有招引麻雀做窝的木箱,一块土地上装有驱赶麻雀的稻草人。结果是有稻草人的那块菜地被害虫糟蹋殆尽,而有招鸟箱的那块菜地获得丰收,实验证明麻雀既食粮又食虫。1860年,这个研究结果传到美国,而当时美国波士顿地区发生虫灾,美国科学家们立即从欧洲引进大量的麻雀种群,这些麻雀一面大量捕虫,一面迅速繁殖,不到三年就消灭了困扰多年的虫灾。波士顿人民为了表彰麻雀灭虫的功劳,在市中心为麻雀塑像立碑,以志纪念。
麻雀第二次冤案发生在1958年,中国把麻雀打入另册,列为“四害之一”,举国对其扫荡,尽管麻雀损兵折将,但它以惊人的繁殖率与之抗衡,后来终于被“拨乱反正”。科学研究表明,雏雀的成长完全依靠易消化、易吸收的昆虫蛋白,老麻雀逮虫是绵延种族的本能需要。美国科学家推算出,一只麻雀年耗粮2.5公斤,但它消灭害虫带给人类的好处远胜于此。麻雀是留鸟,生活区很狭窄,一个种群一般由50多只麻雀组成,并在四百米的半径内活动,它们有能力制造一个抑制害虫爆发的小生态环境。
刊于2002.1.26《珠江环境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