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英勇的鸟类长征

作者:蔡振兴    更新时间:2014-01-22 15:44:22

英勇的鸟类长征

自从人类开创文明史,就用两眼惊奇地盯视着候鸟,这些软弱得不堪一击的小精灵,怎么能够一年一度的进行一万二千五百公里的世界性长征?一位古代哲人说:“鸟类听到、看到和能感觉到的,是一个远比我们广大得多的世界。”

当代科学研究表明,候鸟所以每年进行万里长征,因为有气候变化、觅食、产卵等因素,另外,光学周期、昼短夜长的变化,能使鸟类的垂腺、松果腺之类的腺体发生一种干扰常规机制的不适性感应,使它们焦躁不安从而按照信息引导,作规律性的长距离迁徙。鸟类的定向迁徙,简直无法使人理解,北极圈内的红颈滨鹬每年飞行一万二千五百公里,定时定点到达澳大利亚。北极的燕鸥要到南极过冬,每年定时出发要飞四万公里,准确地到达栖息地。南非首都比勒陀亚的一只信鸽从葡萄牙里斯本放飞,历时七月,直径飞行九千公里,终于准确地返回巢箱,创造了世界信鸽飞行的记录。

鸟的定向机理已经发现,原来它是靠太阳、星月磁场来定向,并用自身的“生物钟”来校正位移和角差,使它们能毫厘不爽地飞到目的地。小小的鸟类何以有这么大的飞行耐力?因为鸟骨中空,比兽骨轻三分之一,翼展二米的军舰鸟,而骨头仅重几百克。而且鸟的胸骨特别大,全身肌肉的五分之一集中在胸区,是强大的飞行动力之源,功率大得惊人,按体重比例,鸽子平均每公斤可生产0.075匹马力,鸟的羽毛、体型也易于节能。每次迁徙前,它们储备好足够的脂肪,在飞行中又能巧妙地利用上升气流,以减轻自身能量的消耗,一只金鹆不停地飞行四千公里,体重仅减轻一两二钱。

虽然如此,鸟类迁徙仍然是一件极为艰辛的事情,充满着悲壮的气氛。信鸽归巢,难保鹰隼扑食;燕子秋后南飞,途中要损失百分之三十当年的新燕;大雁南飞,夜间露宿湖泊平畴,也常被猎人网去一部分。如遇磁场不稳,狂风大雪,有时会使整个鸟群全军覆没,但是鸟群仍然激流勇进,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繁衍自己的种族后代。

刊于1986.7.16《重庆晚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