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蛇的恶谥与美学

作者:蔡振兴    更新时间:2014-01-22 14:55:34

蛇国趣谈

关于对蛇的恶谥,中国语言里俯拾即是,诸如见蛇不打三分罪啦,毒如蛇蝎啦,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啦等等。蛇以它凶狠的突袭性,诡谲的保护色,剧烈的毒性危害人类,百分之几克的蛇毒即可致人死命,一克干蛇毒能毒死一万二千只鸽子,或二千只豚鼠,或六百只兔子。

然而在古代,蛇却是一种受到褒扬的圣物。金字塔文1146节中对蛇作了这样的描述:“我出自浩浩巨浸所汇成之太古洪流,万物万汇之性情皆禀自我逶迤盘虬,天书之恢恢古今均由我执笔记录。”这种拟人化的自述,把山势的跌宕起伏、海岸的迤逦曲折、文字的柔美线条都赋予了蛇。蛇象征所罗门的智慧,眼镜蛇神是古埃及君主的保护神,眼镜蛇那鼓鼓的三角形脑袋堂而皇之地镶嵌在皇冠上,成了最高权力的徽号。

古埃及一位哲人在一首《箴言诗》里叹道:“我所测不透的有三样:鹰在空中飞的道,蛇在石上爬的道,船在海中行的道。”古人对蛇不但视若图腾,而且对它的生态充满了神秘的观念。仔细想来,世间事物无不具有二重性,即如这万般恶毒的蛇吧,不仅镶之皇冠,刊刻经传,而且用它的肉做成的五蛇羹、金银五蛇丝,龙虎斗还堂堂正正地上过国宴哩;至于蛇蜕、蛇胆、蛇卵、蛇脯、蛇毒,更是攻毒病的良药,由于此类药源短缺,国际市场的行情仍逐年看涨。

蛇的生态习性是蛮有趣的。蛇类的冬眠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单条穴居,有的群体穴居,有的是杂类穴居。一个生物学者挖掘过这样的一个蛇穴,里面有青蛙、蛤蟆、臭鼬、老鼠等安然地伴蛇而眠,这些族类如果在热天的自然环境里会斗个你死我活,互为食物链。进入冬眠期,它们就没有互相杀伐的欲望了。由于地球上气候悬殊,同是冬天,各地方蛇的生态各异,有些仍在蜿蜒自如,有些不肯出洞穴一步,有些干脆让大自然冻成冰条。爱尔兰的有些蛇类敢于和奇冷抗衡,一到冬天,当地人们从地上拣起冻得像根棍棒的冰蛇作拐杖,用盘卧着像一朵白花的冰蛇编篱笆,根本不用担心它们会咬人。到了惊蛰时节,气温回升,这些冰蛇魂兮归来,复苏了,游走了,人们第二天起来一看,“篱笆”不翼而飞,“拐杖”也突然失踪。

一开春,冬眠复苏的蛇类要脱掉身上那已经膜化的皮,在膜化皮与新皮之间有一种白色渗透液,弄得它视觉模糊,这时它游来游去寻找硬物,用嘴吻在硬物上磨蹭,先蹭开裂缝,再夹于两个硬物之间,吃力地扭动身子,向前游动,它终于游出来了,而身后留下一条雪白的蛇蜕。这蛇蜕的完整性竟有天斧神工之妙,上面的纹饰、尾尖、头盔乃至如眼镜一般的眼膜也完好无损。完成蛇蜕壳需要1—2个小时。这蛇蜕也是药材。《本草》上详细记载了它的药理和用途。

蛇类吞食是标准的“囫囵吞枣”,吻喙、喉咽、肠胃的扩张系数很大,能完整地吞下比自身还粗的食物。据一则新闻报道:某山区村庄里缺了一头猪崽,四寻无着,有人发现山涧洞穴边有一条大蛇,鼓着胖肚子,半个身子在洞外,尾巴直卷,打死后剖其腹,果得一小猪,原来这条蛇吃了小猪后,它的腰围大大超过了洞穴的直径,所以就进不了原先穿行自如的洞穴了。

蛇类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又产生了另一个恶种——食卵蛇。举凡禽卵鸟卵都在它的扫荡之列。据报载:有一个小型禽蛋场经常失去鸡蛋鸭蛋,好事者为了揭穿秘密,彻夜监视,发现一条食卵蛇蜿蜒而至,接连囫囵吞下十六个鸡蛋,然后游到附近的一棵树下,盘旋而上,活像一节钢丝弹簧,它用力一箍,“喀嚓嚓”一阵响,将肚里的鸡蛋挤得稀碎,这样便于消化,当然这条蛇被打死了。

蛇是卵生动物,蛇卵一般产在有树叶、茅草、腐殖质的向阳面上,借助大自然的热力来孵化。小鸡出壳用嘴啄,小蛇出壳怎么办?不要紧,大自然自有巧妙的安排,原来小蛇嘴里有卵齿两枚,很方便地咬破卵壳,安然出世,而一出壳,卵齿也就掉下来。出壳三天之内的小蛇用水炸火烘之法制成蛇脯,是一种名贵药材,远销欧美市场,但不易得,所以捕蛇者拣到蛇卵不肯舍弃,拿回去卵化制蛇脯。

蛇的保护色充分显示它的奸猾本色,这也是它们长期生存竞争的经验结晶。大连蛇岛上的蝮蛇攀上树,伪装树枝,形色一致,企图落脚的候鸟尚未敛翅站稳,眨眼之间成了毒蛇的美餐。山涧河沼地区的蝮蛇往往盘成一圈,形同一堆土灰色的狗屎,迷人眼目,如不意惊动它,它就扑上来咬你,致你于死命。花椴树的皮呈灰色,并有青、紫、黑三色相间的椭圆纹,粗粗看去,竟和蟒蛇皮毫无二致。一伙伐木者到一片椴木林小憩,伐木者将挎包系到树枝上,不意这树枝竟盘虬扭动起来,仔细一看竟是一条伪装树枝的足有臂膊粗的蟒蛇,吓得大家四散逃逸。椴树无知,不可能去向蟒蛇学习保护色,而是蟒蛇长期适应的结果。

关于蛇类生态的奇谈怪闻真是举不胜举,南非唾蛇能喷吐含有毒性的催眠雾,一喷就有八英尺之远,小动物如逃之不及,立即晕头转向,或立即倒下,被唾蛇惬意地掠食一顿。响尾蛇的婚姻媒介要靠性腺分泌物作信息传导,英国曾有一个生物学者捉到一条雌性响尾蛇,并及时地采集到交配期的性腺分泌物,他把此种分泌物涂在靴子上入山捕蛇,雄性响尾蛇闻风而来,一个上午竟逮到三十条。巨蟒怕水,有经验的人如被巨蟒缠住,就不慌不忙地负蛇跳入水中,蟒蛇立即弃人而逃。南非有一种长达二十八英尺的巨蚺,性温和,可如犬一般地畜养,它能在房子四周蜿蜒巡视,防止毒蛇侵入,很能尽职,但大蚺恋窝性特强,如果将它搬走,它仍要回到老宅基上来,故主人如要出卖房子时,大蚺亦和房子一道卖给新主人。毒蛇一般不主动伤人,但在其饥饿、交配、求偶、惊恐时最容易激怒。

蛇类和人类一样,也经历了冰川期的考验,幸存下来了,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中自有它的地位,人类在防治它的时候正在逐渐认识它的价值,严格说来,它是人类可以开发的一项生物资源。

刊1984.6《读者》杂志


蛇的恶谥

地球上现有2700多种蛇类中毒蛇占四分之一,每年约有十万人死于毒蛇之口。蛇的形象丑恶,尖叉舌、三角脑袋、鳞片如锉、花里胡哨一身恐怖纹,如用文字描写出蛇的美丽,正如画家刻意画好一堆大粪,难以成为世俗的审美对象。

中国有首《杂字歌》中说:“蝮蛇五步铁胡蜂,黑蝗蝎尾虻螨蠓,蚊子苍蝇蜜蜂刺,河豚毒死老蜈蚣。”显然把毒蛇列为百毒之首。一些学问家把蛇视如仇雠,朱熹在《小学·嘉言》里说:“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山海经》中有“巴蛇吞象,三岁而出其骨”之说,这条吞大象之蛇够大了,其凶恶之相,饕餮之状,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古希伯苦人说:“唯有蛇类,比田野里的一切活物更狡猾。”圣经《创世纪》里说:“蛇是恶的化身。”欧洲人把狡诈阴险的人形容为“草中之蛇”。故毒如蛇蝎这句话,传之口碑,刊刻经传,从文人学士到田夫野老都历代认可,还由此延伸出一些形容词,把坏女人比之为美女蛇,把组织偷渡者称为蛇头,把偷渡者称为人蛇,把有的**老大称为九头蛇,等等。

大凡剧毒蛇都是阴类动物,攻击手段阴险狠毒,拟态伪装无所不用其极。中华陆生蝮蛇是一种剧毒蛇,是蛇类中典型的阴类,好像它自知罪孽深重,白天进洞休息或在覆盖物下躲藏,上半夜十点钟出洞谋食青蛙、老鼠、昆虫之类,下半夜三点钟收兵进洞,而且它会把自己细长的身子盘成一圈蚊香的样子,粗看像一堆狗屎,故老乡又称它为狗屎扑,既称狗屎又为什么加一个扑字呢?因为它把蛇头放在中间,见到老鼠、青蛙靠近,它会伸头猛扑过去,它的毒牙槽里能喷射神经毒,被咬住的青蛙挣扎几下后即麻痹死亡。竹叶青蛇的拟态绝对可评为第一名,它爬在竹枝上,颜色绝对与竹子一个样,细长的身子与竹枝一个样,其本意是借助环境色彩掩护自己,以便猎取竹子上的螳螂、蚂蚱、小鸟之类,但也苦了可怜的人类,往往被它咬伤,如不及时疗救,就被毒死。最凶恶的是眼镜蛇,遇到人类后它干脆往人的眼睛里“呼呼”喷毒,如溅上蛇毒,双目会失明。

刊《重庆晚报》


蛇的美学

古诗云:“愁闻蛇蝎骨髓寒”,不管人们对蛇是多么恐惧厌恶,并加给它很多恶谥,但人类对蛇却有源远流长的审美活动。古埃及《金字塔文》1146节中用蛇类自述的口吻如此描写:“我出自浩浩巨浸所汇成之太古洪流,万物万汇之情性皆禀自我逶迤盘虬,天书之恢恢今古均由我执笔记录。”蛇的这种拟人化自述,把山势的跌宕起伏、江河溪流的迤逦曲折、字画的柔美线条都赋予了蛇的柔美形象,构成了一种“造化师蛇、蛇师造化”的互动画面。

在古埃及文典中,蛇象征了所罗门的智慧,被埃及君主当成保护神,那时皇冠上有一条用黄金钻石制成的眼镜蛇,作为皇权的徽号。在埃及阿门霍特普法老时期,授给各国驻埃使节一支权杖,那权杖上交叉缠绕着两条蛇的形象,蛇象征了使节权,凭此权杖可以出入富贵帝王之家。在古代,古人已粗知致人死命的蛇毒有治疗一些恶病的功能,在古希腊传世的神话图像中,医神阿斯克勒庇娥斯一手抓住一条蛇,一手拿杯子,让那条蛇把毒汁吐到杯子里,表示收集蛇毒为人类治恶疾。直到现在,巴黎、伦敦、罗马街头的药店建筑物上都有这样的图案:一条蛇缠绕在一只高脚杯上,蛇头在杯子上空低垂喷毒,这成了药店的通用徽记,表示蛇毒有救护人类的能力,这实际是古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娥斯这一则神话留下的余绪。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有很多古老的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或文艺复兴式的辉煌建筑,这些建筑物上都镶嵌着庄严漂亮的房标,或是一只鹰,或是一头熊,或是一头西伯利亚虎,表达着第一代房主的审美趋向,奇怪的是有些房标竟是一条“S”形的巨蛇浮雕,这也是表达了房主对蛇的审美偏爱。中国夏朝大禹的儿子——启,后世在启的绣像文本中为他塑造了两耳中各伸出一条蛇的头像,这也反映了夏朝崇奉蛇图腾的信息。

刊《重庆晚报》


花样百出的敬蛇风俗

中国有“见蛇不打三分罪”的俗谚,但世界各地却有花样百出的敬蛇风俗。印度孟买市南边有个雪拉拉村,每年要过隆重的蛇节。节前一天,妇女们禁食、祈祷、搞个人卫生;男人们到田野里捉无毒蛇。第二天,全村人列队游行,漂亮的青年妇女双手托着蛇盘走在头里,后面的人举着彩旗,吹着螺号,敲锣打鼓,向村中的神庙走去,把盛蛇的盘子放在神像前,同时高奏娱神乐曲。之后,又把蛇放到村中草地上,妇女们用牛奶、稻米、鲜花供奉它们,还把彩色香粉撒在蛇身上,直到节日结束,才把蛇放归田野。据说雪拉拉村当年鼠患严重,后来引进无毒蛇灭鼠效果很好,后人就敬仰这些蛇。

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地方蛇庙林立,作为活神崇祀的蛇儿们养尊处优,享受善男信女们投给的活食。在南非的黑人部落里,蛇又是祈雨的偶像,认为蛇神有兴云布雨的能力,人们对挑选出来的雨神——蛇,敬礼膜拜,并把蛇托在手里跳“霍比蛇舞”来求雨。在某些黑人部落里,要是有一条蛇游到女人床下,便认为这是该女人喜生贵子的吉兆,此蛇备受尊崇。在马达加斯加,人们对游到家里的蛇敬若上宾,认为那是死去的祖宗的灵魂回来探望子孙,立即供奉一盘牛奶制品,其实蛇是不吃奶制品的。在赤道非洲的一些地方,认为每一条蟒蛇身上必定住着某一家祖先的灵魂,所以谁杀死蟒蛇,就要被当地土著丢到火里烧死。喀麦隆的撒可尼拉人如有客人到家,则把家养的一条蛇首尾相接做成蛇环,当成珍贵礼品,恭恭敬敬地套在客人脖子上,犹如藏俗敬献哈达,客人临走,则把蛇环脱下套到主人脖子上。我国福建省平和县三坪村也有敬蛇风俗,那里生活着一种一米长的无毒黑蛇,据说此蛇是本村祖上一个曾做过明朝太监的人的化身,此蛇游到谁家,谁家就惊喜相告:“侍者公来我家保平安了!”敬蛇风俗都有浓重的迷信神话色彩和图腾崇拜情结,但客观上对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是有利的。

刊《重庆晚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