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盛宽兄相识,缘于施月波。施月波把五角报办得风生水起,她为了答谢作者207年4月在新场古镇行茶话会,午餐了。“我是南汇人,应尽地主之谊,这次招待由我做东。”诗友吴盛宽抢先付了钱。这,使我惊讶。晌午了,由诗友吴盛宽带领大家游新场古镇了,我们在南山寺古银杏下留了影。因为,这次给我留下印象太深了。吴盛宽古体诗写得不错,尤其是七绝写得非常有特色,我也喜欢写诗,常在诗中交流,因而,我们成了好朋友。
2019年6月文友宋正芳,为了答谢当年他举办的汇角报作者,在惠南镇聚会,我和盛宽兄又一次重逄了,饭后,我到他家拜访。盛宽兄谈起了他的命运中的贵人——陆屏藩老师。他说,陆屏藩老师是我最难忘怀的老师。文革开始,老师们最先受到冲击。晚上,我悄悄溜到陆老师家里,打算说几句宽心话。岂料,陆老师谈笑风生,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从陆老师身上,我领悟到什么叫豁达和坚强。后来,我当了船上装运工,常年累月在水上溧流,把所有的“苦”,一股脑儿倾诉给陆老师。陆老师表情很严肃说:“你给我记住,要改变命运,必须读书。不读书,你只能这样。现在宣扬读书无用论,骂知识分子臭老九,这是暂时的,要向前看。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和其他中央领导,哪个不是靠读书,掌握了知识,才干成轰轰烈烈的大事……”陆老师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指路明灯。我豁然开朗,我为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三年内,读完初、高中全部课程。仅管环境恶劣条件差,特别是底子薄,没有电灯,没有书桌,没有食堂,更没有人可以请教,不分昼夜的漂泊和随处可闻的风声、雨声、浪打声、汽笛声以及不期而至的撞击声、万一遇上搁浅导致水泥船体进水的紧急情况,不论天有多冷,你必须脱光衣服立刻潜入水里,用棉衣堵塞漏洞。每当下班了,顾不上做饭,我饿着肚子趴在床上,借助晃荡而昏暗的马灯灯光,看书、做习题。碰到“硬骨头”了,常常冥思苦想,夜不成眠。每天早上八点整,收听英语教学广播,半个小时。陆老师话,已然成为我的精神支柱。三年不到,我学完了初、高中全部课程和初、中级英语。就在这当口,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我欣喜若狂,跃跃欲试。陆老师指点我:先测验下,摸摸底,看是否有把握。于是我找到教高三数学的徐老师。听我说明来意,徐老师出了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元二次方程等数学题让我答。结果,我都答对了。徐老师兴奋地拍拍我的肩膀,竖起大拇指:“行行行,这么难的题目能做出来高考肯定没问题!”高考前夕,满载黄沙的船队因山洪暴发,被阻于浙江湖州。无人可以顶班,我错过了高考机会。陆老师鼓励道:“别灰心,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就会有机会。”我表示决不放弃。一九八四年秋,局里编写《交通志》,缺少人手,就把我“借”过去了。半年后,我的劳动关系也转到局里。从此,我彻底告别水上生活,实现了当初的愿望。有了稳定的环境和船队上打下的基础,我开足马力,同时投入高中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中文凭半年就拿下了,取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文凭,之后,我相继取得档案管理、计算机与影像制作专业中级证书。并获档案馆员职称,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
今天,我欣喜的是,盛宽兄告他准备出书了,并要我为他第一本著作作序,我为他高兴,欣然同意,做他第一个读者,请他把文稿发来拜读。
《相知屿》(相知屿的谐音相知遇),是一篇隽秀而令人寻味的文章,女主人刘薇不同寻常,有着李清照的勃发,豪情揽穹的气概,她洒洒扬扬写道:“目穷无垠,八百里太湖烟波浩淼,雄浑壮阔。氤氲紫气之下,水天交汇之际,那屹立的黛峰,漂移的白帆,似碧玉、如洁雪,若浮若沉,将隐将现。置于其间,物我两抛。疑是仙境游,骑鹤赴虚清。更兼香茗‘碧螺春’,一勺甘泉洗俗尘。自得其乐之余,方悟范希文登斯楼也,则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更使人震惊的,她有不同寻的人生哲理,说:“人生是艘船,不管航道多么曲折、艰险,只要善于驾驶它,不停地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起点,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自我价值……”此文时除了钦佩女主人刘薇不同寻常的情才和抱负,更佩服作者巧妙难言的遐思,是否藴藏着陶渊明《桃花源》的妙想?
《荷塘暮色》又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意境高远,风韵独特;构思巧俏,用词老到;意象开阔,驰骋古今;形容别致,栩栩如生。是又一篇《荷塘晨色》。拙作《荷塘晨色》自2011年被教育出版社和教育部选为中学语文教课书后,十几年来,被全国多省市中学应用,尤其是被边沿省市应用。我以为,《荷塘暮色》和《荷塘晨色》相媲美的姊妹篇。
《磨砺前行中的别样人生——施月波印象》,是一篇震憾人心的文章,施月波的才情,施月波的苦难,施月波的抗争,施月波的情操,跃如笔端 落于心田。施月波不愧为有着传奇式的——一心为他人的人生。读来使人肃然起敬。
《敬佛》以菩提之心,针砭时风的檄文,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似乎什么都裹夾在金钱之中,有的地方寺院,有的僧人,被“钱”所裹夾,一心向钱,别无它物,何况佛祖,菩提之心。姑苏灵岩山却是净土之地,二千多年历史古迹——馆娃宫,院内古迹众多,景色美优醉人,门票常年只收一元,这可能在全国寺院无二。家母安寝二十多载,末收一文管理费,僧人晨钟暮鼓,焚香礼拜,菩提之莲常开不衰。
《芦潮港忆旧》记载了吴兄的童趣、野趣:“和小伙伴们光着身子赤着脚,拎着铅桶,在烈日下刚退潮的海滩上拾泥螺、钩蛏子、捉跳跳鱼。拾泥螺、钩蛏子。我们在海滩上追逐、摔跤、打泥仗”。“闷热的海边之夜,更是刺激而充满乐趣。胡乱吃罢晚饭,我们提着马灯匆匆翻到海塘外的护坡下,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围剿’。举灯一照,哇,草丛里、芦苇中,到处都是密密麻麻蠕动的螃蜞。顾不上一群群蚊虫的叮咬,顾不上草尖、苇叶的刺划,甚至漠视了从脚边、胯下‘哧溜’一声而过的毒蛇,我们蹲在地上,全神贯注,双手飞快地掳掠着。受惊的螃蜞四散逃避,急急往洞穴里钻,可哪躲得过我们的凶悍。这边结束了,再开辟新的战场。不消一个时辰,几只大布袋就塞得鼓亭的……”
《西陵论天下》写的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意境深远,有揽山川在手,抱日月于胸之貌;曹操、周瑜、屈原、昭君、史郎、作者,各展其貌,展示出,蛟腾虎踞,凤翔鹰视之傲;行文勃发,纶巾洒脱,有点墨成金,雕木成佛之妙;留白藏韵,或缥或缈,或氤或氳,疑高手之巧。
《听雨》如同《黄昏却下潇潇雨》中逗诗亭,众仙飘然而至,芳姿婀娜,飘然袅袅,黄莺啭舌,百花斗艳 ,流水潺潺,细雨如绒。有矝持的,有娇媚的,有羞涩的,有含情的,读起《听雨》、议起《听雨》,有羡慕的,有感叹的,有悲哀的,有赞赏的,有伤感的,触感而发,汩汩而来……
《十年一梦葫芦丝》是吴兄老年勃发之文,读来耐人寻味,读来令人勃发,读来叫人佩服。“八十岁学吹鼓手”,吴盛宽兄也!吹葫芦丝是他的喜好,也是他的精神所在,在家中、在公园、在广场、在沙滩,在旅途,无处不在,无处不吹,甚致于在青藏高原,布达拉宫前,雅藏布江畔精神抖撇,中气十足地吹起了葫芦丝。吹葫芦丝不仅仅是吹支漂亮的曲子,而是,检验他人不老,春长在的标志!
柳丝滴露桃花暖,雪片挟风雨点寒。
骏马飞凌南海浪,雄鹰俯视北山巅。
吴兄自幼勤奋好学,博学強记,典籍、诗词信手拈来,尤其是在艰难锻就了自强不息,勃发向前的精神,值得学习。吴兄对我的支助,热忱悉心,为拙作制作美篇十佘篇,不但画面美,而且度曲,优美、飘逸、空灵、深邃,使拙作升华。
阅读了吴兄作品,尚有有待提高之处。作品参差不齐,有的苍臼零乱,缺少对“文眼”捕捉、提炼、升华,少有生动“细节”的刻画。希望兄更上层楼,长风破浪再向前!
史 荣 东 八秩欣笔
2022年4月 苦行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