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送别往往是凄凉伤感的词,有着“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觉。我不止一次为亲友们送行,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有三次:第一次,子舅到淮北插队落户,当火车汽笛一鸣,车轮一动时,姐妹们哭成一团,丈母娘竟昏倒在地,催人泪下。第二次,二姨去澳大尼亚定居,在机场,姐妹三个抱在一起,为远离故土的亲人哭成一片,使人感怀。第三次,是二姨女儿家佳考上墨尔本大学后,回沪探亲送别时家佳洋洋自得意的神态,给我欣慰……这一次,是小姨女儿丽丽到大洋彼岸求学,在签票处,十七岁的她竟没有一点伤感,也没流一滴眼泪,向父母与亲戚们挥挥手,头一扭毅然地走向飞机。
诗人徐志摩说过:“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出国求学的人,几乎都是为了寻找起飞的翅膀,他们有的为了国家,有的为了民族,有的为了个人,不管原因种种,都是为了制造起起飞的翅膀。浦东机场的设计有鲜活的象征性,整个的建筑,就像银燕飞翔的翅膀,它不知驾驭多少人冲过云雾飞向蓝天,去追逐不落的金丝火鸟。小连襟不但人长得洒脱,对人热忱可信,做事干净利落,他也曾做过起飞的梦,想凭着一手过硬的手艺去闯荡大洋彼岸,然而,人已中年,过不了英语关而美梦化乌,但他不甘心,把希望的火种留给了女儿。小连襟厂效益不错,可他妻子却是待岗纺织女工,他们为了实现未了心愿,在亲戚支持下,倾尽全力投资女儿。
一个人的一生,不能死波无澜,有风浪,有拼搏,才会有人生的价值,才会有人生的风采,哪怕是沉舟折戟,也是人生难得的财富。临别时,我对丽丽说:“人有五种能力:即学习向上能力;工作胜任能力;交往融通能力;应付实发能力;与捕捉机遇能力。这些都是制造翅膀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具备这些条件,就要经得起磨砺与敲打,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不断总结成功与失误,才会锻炼出不怕风雨的过硬的翅膀。
丽丽走向通向飞机的通道,小连襟与小姨千方百计地从不同的角度想再看女儿一眼,然而就是看不见。“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仍不甘心地火急火燎赶到停车场平台上,仰头眺望着女儿乘坐的飞机起飞,久久地不见飞机从头上掠过。我默默祝愿,祝福雏燕在碧空中凌翔,她携带祖国亲人的企盼,去拥抱明天的太阳……
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