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法国记(3)掠夺者的“辉煌”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7 14:24:00

卢浮宫、协和广场、凯旋门是法国巴黎的辉煌的建筑群,它璀璨的光辉照耀了法国巴黎,照耀了法兰西的天空。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法国王室的城堡,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座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拿破仑向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充盈了卢浮宫。如今的博物馆收藏艺术品数量已达四万多件,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馆、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得走马观花地浏览,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展品观看。我挤在人群中,仔细地端摩维纳斯像。维纳斯又叫阿佛洛狄忒,她是爱与美的化身,俏丽秀慧,端庄妩媚,丰盈绝伦,优雅高贵,是灵与肉美的结合。我曾在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中女主角方茹就以阿佛洛狄忒为原型,塑造人间美丽诱人的形象。今天有幸能见到真容,不能不使人激动?镁光灯一闪,定格了我与美的永恒。胜利女神,虽然失去了头和手臂,但仍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英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雄健的羽翼,充分体现出胜利者的飒爽风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像虽然残缺,却呈现了胜利者的荣耀,充分体现了古人超然不俗的艺术水平。

  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而在蒙娜丽莎像前人拥挤最多,人群像围墙似地把蒙娜丽莎像挤得水泄不通,虽有人拍摄,但绝大多数人在欣赏、在品味,在遐思。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风韵。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家称为“神秘的微笑”。当然,卢浮宫艺术绝品极多,美不胜收。如《天使围绕着圣母子》、《将基督献给上帝》、《圣母子和天使》、《亚历山大加冕》、《接受礼物的年轻女子》等等。

  凯旋门位于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的中央,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星形广场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面对香榭丽舍大街,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拿破仑不是皇族血统,在他如日中天时,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欲娶奥地利公主为妻,他规划了凯旋门的工程,后因滑铁卢惨败,他被流放,凯旋门因此搁置。法国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于1806年8月15日奠基,1836年7月29日落成。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的最大的一座。设计师是沙勒格兰CHALGRIN。星形广场凯旋门全部由石材建成,高48.8米,宽44.5米,厚22米,中心拱门宽14.6米。

  我们一到凯旋门就被它气势所震撼,十二条通衢大通从不同的方向通向凯旋门,显示着王霸之气。我们走入地下通道,通道刻着他们国家烈士的名字,上了通道便是凯旋门了。凯旋门四面各有一门,门上有精美的雕像,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波拿巴远征的2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正面有四幅浮雕——《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浮雕,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凯旋门建成后,拿破仑皇帝以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此安葬。

  有不少人,在长明灯下祭祀着,在那幽幽的火焰中,叠现出中华民族凌辱的日子——1860年10月6日。英法侵华者闯进圆明园,立即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第二天,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据当时《泰晤士报》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

  这些掠夺者,为了不使掠夺罪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进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真是罄竹难书!就连法国大文豪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一个国家腐败,一个民族贫弱,就会被凌辱,被欺压,弱肉强食是铁的真理。卢浮宫、协和广场、凯旋门就是铁的真理的佐证。

1993年11月我曾在圆明园废墟下写下了《西洋楼前的火》:西洋楼前/夕阳托着断垣残壁/诉说着昔日所见/凄泣的西风/怒吼地发出责问/普罗米修斯呵/你在盗窃天火时候/是否想到/西洋楼的劫难?/普罗米修斯震撼了/火光中燃烧着圆明园金碧/他仿佛/又被缚在高加索山崖/洁的心/又被天鹰叼啄/西风燃烧了/西洋楼废墟燃烧了/通红通红的夕阳/在燃烧中滴着杜鹃的血!

2012年4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