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上海共青森林公园记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3 10:56:02

景色幽幽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原是浦江滩地,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了疏浚河道,取泥围垦,开辟为苗圃。1982年初,改建为共青森林公园。

我一走进森林公园,那虬劲宏大的树木把通道遮得严严实实,悠扬的笛声,空灵了林中的鸟啼,在枝杈上搧动双翅,引吭高歌地唱着晨曲。

沿着大道而行,便到了景色幽幽之处,池塘中长满了碧如绿钱的浮萍,大有萍涨无归途之感。池塘旁杨树挺拔,樟树勃发,柳树婆娑,芦苇葳蕤,欧式、日式别墅玲珑别致,一片幽幽之景使人陶醉。尤其是一排排水杉,像绿色的屏帐,侠骨难撼地把幽然之景揽抱在怀中,抒发着碧池连天的气概。我的一曲《挂金索·水杉》在绿风中飘然而至:

“生性刚直,冷目对谀态,头顶盘雷电。落叶山寒,侠骨风难撼。笑看沧桑,昂首迎霜剑!”

我踽踽独行,林怡苑前的大草坪,茵茵的嫩草,像一片绿绒绒的地毯,人们在地毯上有的放风筝,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舞剑,还有一大群老年人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运动服,在悠扬乐曲中打着太极拳。

过了风雨桥,不远就到了浦江揽胜处,只见,黄浦江犹如巨龙似呈现在眼前,来回穿梭的船只,升腾起黄浦江的繁华。我向不远处望去,那是共青码头,在雨中,抓斗在抓着黄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开过15吨三菱自卸车,几乎每天都在共青码头装运黄砂、石子。那时共青码头规模比现在大得多,一天要装运掉好几座黄砂、石子“大山”。

我沿着河水曲曲而行,两岸的花花草草,争相绽开,在氤氲树林下,河水变得绿如碧玉,三三两两的人,在挥钩垂钓。在荷开池塘的河湾,有几对情侣,在小舟上拍着天荒地老的婚照,新娘的婚纱,摇曳起河塘的灿烂,幻化出她们美好的憧憬。我《偶得公园》一曲:

柳动闲亭闹,鸟啼曲水幽。

莲开池璨璨,鱼跃漪悠悠。

走过了索拉桥,便走入了一片密密匝匝的树林——松涛幽谷。我爬坡而上,不大一会儿就到了乱石纵横的幽谷。只见一位老者与一位女子坐在岩石之上,面对空谷静心地修炼着。我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向坡下走去,倏忽之间,雨越下越大,下山的由人踩出来的弯弯曲曲小径已成了小溪,潺潺的水从坡上流下,我踏在径边草地,高一脚低一脚地行走,不大一会,鞋子浸满了水,这也是一种别致的乐趣。

到了盈湖,雨停了。眼前一片开阔,清碧如泻的湖面,浩浩渺渺,波光粼粼;小岛别有诗韵,以水杉组成的诗情画景给人淸秀灵动之美;瓦蓝瓦蓝的天飘着白云。忽然,从湖面上飘来歌声,我的心像风筝扬上了天穹,相似飞翔的雄鹰,遨游海天的鲸鱼——使碧空充满了生机。

我在湖边溜达,从畅青桥上走来了穿着迷你服的男女青年,他们请我为他们照张照片作为纪念。这使我勾引起将近半个世纪的尘封回忆,想起了一九六五年夏天在共青苖圃“捉特务”的情景:

那是一个深夜,天下着雨。民兵连长老胡急匆匆叩开家门,说在某处发现一批特务,正在进行破坏,上级命令我们连前去捉拿。在当时国际形势十分紧张,捉特务是重大的政问题。我是刚从部队退伍的军人,抓坏人当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上了车随召集来的几十个民兵骨干来到连部。连指导员老杨也是不久从部队复员的指导员,在作了简短动员后,十几辆大卡车在风雨中出发了。当时共青苖圃范围比较大,黑压压地望不到边际,有不少高大巍巍树木,但是大多数是栽培几年的新树,当然也有各盆景、花卉。我们在黑黢黢的林中穿行,在雨水中匍匐前进,每个人滚得一身泥浆,然而,每个战士都精神勃发,斗志昂扬,真想把特务们一网打尽,为国家消除定时炸弹。天亮了,才知道那是一场民兵军事演习,却折射出当年挥斥方遒的青春朝气!

2013年5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