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上海记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3 10:57:04

怀揣一卡走上海

刚过2013年春节,不久便发了敬老卡,于是,我就规划怀揣一卡走上海的计划。上海这几十年变化巨大,退休前因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到上海各处走走看看,退休后,舍不得车费也就不能成行。有了敬老卡乘车不花钱,再加上老年人有的是时间,到上海各处走走看看,这既可增长知识,也可锻炼身体,做到老有所为,健康快乐。

我规划每周一次出行走上海,选在星期六或星期日,因为,乘车不限定时间,又不影响上班族上班。于是,我一只小包,一瓶水,一付太阳眼镜,一只照相机,一本小本本,怀揣一卡走上海了。

电视中说植物园举办牡丹节,我首选植物园欣赏牡丹。在新北门乘车去植物园时,车站挤满了看牡丹的老年人,有的年纪在八十年以上,老妇妻俩走起路来都颤颤巍巍,然而却振作精神挤车。到了植物园不但是花的海洋,而且也是人的海洋。植物园的牡丹太壮观了,各种名贵牡丹争芳斗艳,使人赏心悦目。我左一张右张拍起照来。一时兴起,写出了一首称扬《牡丹》小诗:“拂拂春风花斗新,盈盈仙子落江滨。洛阳人道牡丹好,植物园中迷梦魂!”

召稼楼我没去过,星期六我调五号线到新闵行。在调车到召稼楼时,车站几乎是清一色的老年人。车站调度见老年人多,慷慨地放专车直达召稼楼。召稼楼风景优美,再现了江南水乡风情。召稼楼还有一景非常独特,就是以潘颂德教授命名的颂德书苑,这是召稼楼新的人文风采。召稼楼特产琳琅满目,尤其是硝肉蹄髈十分有名,我买了两只,一只转道送给弟弟品尝。

中华艺术宫原是世博会中国馆,当的因人太挤没有进去。现在凭敬老卡畅通无阻。《清明上河图》电子版,再现了一千多年前东京汴梁繁华,与现代科学的先进。馆内有不少艺术扛鼎力作,看了使人鼓舞。

2013年4月我调了好几部车子,到小昆山拜祭了民族英雄夏完谆父子墓,瞻仰了夏完谆父子雕像,写下了谒拜夏完谆墓记《浩气贯虹》。接着为了寻找四十多年前的记忆,我两次前往金山嘴,金山嘴它是上海最后的小渔镇。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连进行十四天拉练,途经金山嘴时,清晨,战士们在镇上扫镇的情景,在游览中使我回到当年的青春与勃发。写了游金山嘴记《霜天晓角》。

上海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不夸张,就连我吃了几十年交通饭的人,都觉南北难辨,新貌惊人:道路新、建筑新、绿化新、风貌新,一切都呈现在欣欣向荣的万千气象之中。

2013年8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