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东京横滨大阪富士山行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3-07-31 14:27:10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邻邦,两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据《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中国和日本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十八世纪,在九州北部福冈发掘出的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这从实物上证明两千年以前中国和日本已建立了密切关系。伴随1972年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及我国的改革开放,中日民间交往就频繁起来。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伴随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去日本旅行已成为上海人热衷选择的目的地。2006年8月我也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国土,参加东京、大阪、横滨、富士山等观光旅游。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日本大都市东京,入住的是东京郊区的一家高星级大饭店。当天晚上在下榻的这家饭店里用海鲜自助餐,菜肴丰盛,有鲜活的皇帝蟹、三文鱼、牛排和精美的鸡鸭鱼肉及畅饮的酒和饮料。我们大快朵颐,与我同行的胞妹和妹夫也吃得满意叫好。酒足饭饱后,余兴未尽,我们又去灯红酒绿的街头漫步。大街头上鳞次栉比的商店灯火辉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不是专门来日本购物的游客,而是想来了解和观察大街上风土人情游者。我们见到东京人穿简洁,行色匆匆地赶路。街道干净得一尘不染,令人惊诧像中式般黑瓦白墙低矮旧屋的房顶上却也不见灰尘和污垢,可见东京街坊的干净。

翌日我们参观游览了日本皇宫和银座。日本皇宫位于东京的中心地区,也称皇居,它占地约17公顷,是日本天皇及其家庭成员居住的宫殿。整个皇宫被护城河环绕。皇宫分为皇居、外苑、东苑等几个区域。皇宫的大部分,隐蔽在厚厚的石墙、古老的树木和护城河内,一般不对外开放。因此,这天上午来到皇宫后,我们只好参观游览对外开放的东苑及北之丸公园。我们从桥门进入后,发现皇居东御苑的内部是防御工事的遗址--幕府城堡;外苑东南方是一座花园,有大片的绿地,树木葱郁,花草繁茂,还有经过精心雕琢的柏树。皇宫南面为皇宫广场。皇宫广场铺满砾石,并有大片草坪与树木。站在皇宫广场即可看见外苑的宫墙以及皇宫著名的景点--二重桥。二重桥是通向皇宫的特别通道。这里景色优美又可远眺皇宫,让人萌发历史与皇宫渊源的联想,令观赏者神驰遐想。离开二重桥后,我们又围绕皇宫漫漫的走走看看,发现广场有不同肤色的人在嬉笑玩耍,一派祥和的气氛。

离皇宫后的下午,我们来到银座游览。银座是日本东京中央区的一个主要商业区,以高级购物商店闻名,也是世界三大名街之一。银座是通过不断填海造地才逐步形成今日之构架,也是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并列为世界三大繁华中心。来到银座四丁目(街)一家百货店前,地接华裔日本导游小刘宣布自由活动,他说:“银座分为一丁目至八丁目,这里是银座四丁目与银座五丁目交接中央处,全部八个丁目中央都贯通。大家可沿着中央大道来回自由逛街观光和购物,请大家注意安全,五个小时后仍然在此集合返回。”听后,大家说“好!”快乐地解散,各奔东西。我们沿着大街由南向北,发现大街两边林立许多百货公司和高级品牌精品店。我们来到了已经有80年以上历史的老牌百货公司“銀座三越”,入口处有个狮子雕像,据说这是三越百货的象征。这里的规模可与上海中百六店媲美,三楼至五楼是淑女绅士服饰区,我们夫妇已有穿不尽的衣服,也不爱赶时尚,也就走马观花的走出了服饰区;来到十一楼、十二楼的美食餐厅,这里有色香味具全的佳肴,让我们也见识了日本美食之美。

转眼我们又先后步入松屋银座、银座INZ、春天百货银座店等商场百货店。这些商店货品大同小异,不是珠宝、化妆品,就是淑女绅士服饰及金银首饰和室内装饰用品等,对这些商品我们兴趣不高,故匆匆离开了百货商场。一路上走走歇歇,见到街道两旁有为数不少的食品糖果店,大玻璃橱窗展现的糖果点心琳琅满目,诱人食欲,我们也情不禁的进店选购了一些日本精致糕点,尝尝味,甜甜嘴。当兜完銀座街坊后,我的总体感觉其不及上海南京路步行街那样繁华热闹,管理也不到位,街道上处处有乱停的自行车,有刹大都市风光。

此后数日,我们马不停蹄地又游玩和参观了亚洲第一大的东京迪斯尼和代表日本现代工业的丰田汽车,游览了横滨、大阪及登上富士山。横滨是仅次于东京、大阪的日本第三大城市,东临东京湾,也是日本著名国际港口都市,其对中国游客最具吸引力的是中华街。横滨的中华街坐落横滨市中心区,过去日本人称它为“唐人街”,1912年改称“南京街”,战后易名为“中华街”。

中华街全长300多米,居住着约四千名华人。中华街的东西南北门各竖着高大的牌楼。西边入口处树着15米高的牌楼,红柱绿瓦,牌楼上中间书写“中华街”三个大字,整个楼坊闪耀着雕梁画栋的中华传统艺术。横滨中华街又有“中国名菜饭馆街”之誉。这里有大约百余家中餐馆。菜馆分为广东、江苏、上海和四川等菜系,各自保持着菜系的原汁原味,广东餐馆约占一半,还有江苏、四川、台湾、香港等餐馆。除吃之外,中华街还开设了杂货店、药店、服装店、手工艺品店等,但餐馆为最多,故中华街有“食的天堂”之誉。这天我们是中午到达横滨中华街游览的,映入我们眼帘首先是高大雄伟、书写“中华街”的牌楼,穿过牌楼,街坊两边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酒楼和飘扬五颜六色店号的旗帜,在阳光照射下精彩纷呈,令人流连忘返。走进一家雅致的上海餐馆,上了二楼吃了一顿丰盛的上海菜,记得端上桌的菜肴点心有:红烧肉、本帮扣肉、油爆河虾、糖醋小排、熏鱼、白斩鸡、四季烤麸、生煎馒头等。

午饭后,大巴又把我们送至大阪游览。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是日本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也为日本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门户,也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曾有几代日本天皇在此建都,因此名胜古迹众多,如天守阁、通天阁、道顿崛、大阪城堡等。这次导游安排我们游览了大阪最出名的天守阁。天守阁为十六世纪著名政治家丰臣秀吉所建。丰臣秀吉出身寒微,却努力奋斗,建立了统一日本的丰功伟业,困于自己的出身,他一生都在拼命地证明自己,却在事业的高峰错误地发动了对明战争,这场战争最终成为对他的致命打击,使得他一生功业化为乌有,身死族衰,他也因此成为一个悲剧英雄人物。当年丰臣秀吉为建造大阪城,命令全国的诸侯都要参与兴建工程,许多护城河及城郭的石块也是由各地诸侯所捐献而来,并且在年内动用了数十万名的劳工,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而成。大阪城外整个长达12公里的石墙,估计约动用了50万块的石块。整个大阪城的建筑结构共分成内城、中城与外城,虽然是内外两道护城河以及两道高大的石壁,虽经过战乱,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只是从残存焦黑的石壁仍可联想当年德川与丰臣交战时的惨烈情形。

说到游大阪令我流连忘返和迷恋的是街头巷尾散落着不少的小书店,而且这里还有出售中文版旧书的小书店,这让我既感意外及兴奋。我在大阪中央区的沁斋桥筋大街上,走进了一家出售中文版古旧线装本的书店,店名叫中尾书店。这是一家个体经营的小书店,门店不大,约有30多个平方,却显得整齐明亮、简洁雅致。在这里我见到了民国“四部丛刊”本的《仪礼十七卷》,此书卷前页上有记曰:“上海涵芬楼借长沙叶氏观古堂藏徐氏仿宋刊本景印原书版匡高营造尺六寸一分宽四寸四分。”全套为5册本。可知中尾书店所售《仪礼十七卷》,是当年上海涵芬楼“借长沙叶氏观古堂藏明徐氏仿宋本”为底本而影印的版本书,所谓“叶氏”,当指清末民国初年著名藏书家叶德辉。叶氏素有“湖南第一藏书家,版本之考究为湘冠”之称,所以叶氏所藏“明徐氏仿宋本”《仪礼十七卷》传承了宋本“纸坚刻软,字画如写”的特点,让人有墨香灵犀之感。我一见就爱不释手,毫不迟疑地买下带回上海,为我的“书友斋”再添新宠。

这次日本游的最后一站是上富士山。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高3775.63米是日本最高的山峰,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也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远眺富士山非常雄伟壮观,然而走近则也不过如此。这天我们清晨去登富士山又是个大雾天,因此来到山脚下,向上望去白茫茫一片,见不到山顶。天有不测之风云,突然一轮红日升起,驱散云雾,玉宇澄清,这时上山石头大道也呈现得一清二楚。上山车的山道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天然岩石,被修筑得既宽阔又平整。这时上山的中巴车已慢慢驶过来,我们纷纷上车,可一路上令人扫兴,见不到绿水青山,多见的呆板的岩石和石头,风景远不及我国泰山、黄山等名山那么秀丽壮观。车将我们送至海拔约1700米半山腰后,游客必须下山步行游览,这时呈现前眼前的则是那几栋简易活动房外,见不到瀑布和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及小溪急流,能见绿的仅仅是周边隐隐约约的一片松树林及花岗岩铺平的地面走道。

无限风光在险峰。据说富士山的美丽风光景也在山顶险峰处,可看日出、观云海等。富士山又分为南北两麓,南麓是一片辽阔的高原地带,绿草如茵,为牛羊成群的观光牧场。山的西南麓有著名的白系瀑布和音止瀑布。白系瀑布从岩壁上分成十余条细流,似无数白练自空而降,形成一个宽130多米的雨帘,颇为壮观;音止瀑布则似一根巨柱从高处冲击而下,声如雷鸣,震天动地。富士山也称得上是一座天然植物园,山上的各种植物多达2000余种。北麓有富士五湖。从东向西分别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进湖和本栖湖。湖东南的忍野村,有涌池、镜池等8个池塘,总称“忍野八海”,与山中湖相通。河口湖是五湖中开发最早的,这里交通十分便利,已成为五湖观光的中心。湖中的鹈岛是五湖中唯一的岛屿。河口湖中所反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称作富士山奇景之一。

然而要见到这些美景风光,必须登上山顶才能看到。我们虽然沿着上山的石阶往上又走了好长一段路,风景也逐入佳境,但鉴于时间的限制必须返回下山了。许多游客同我们一样也无奈的纷纷打道回府返回山脚了。但富士山我毕竟来过了。其虽不及我国三山五岳之雄伟壮丽,可毕竟也是座名山,还是值得人们去游览和观瞻。

2006年8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