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及其他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2-09-19 11:55:03

郭沫若多才多艺,是我国新诗奠基人、历史剧的开创者、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早在我的学生时代他就是我崇拜偶像,尤其读了他1959年发表的《替曹操翻案》那篇,观点新颖、史料扎实的文章,对他更是景仰不已。自此郭沫若史学著作是见一种,买一种,先买入了《甲申三百年祭》《历史人物》《李白与杜甫》《奴隶制时代》《中国史稿(第一册)》等多种。1984年冬,当我在上海古籍书店见到精装本《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人民出版社版时,喜上眉梢,可当我读了卷前“历史编说明”后,知道历史编全套是八卷本,现才出了三卷三册,其余五卷也在计划出版中。好在每卷都是单独标价,第一卷,包括:《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定价3.65元;第二卷《十批判书》,3.15元;第三卷《奴隶制时代》《史学论集》,4.20元。这三卷收录了郭沫若具有代表性的史学论著,我快乐地掏钱带回了家。

读了这三卷本书及郭沫若其他史论文章后,对郭沫若人生和学术思想有了更浓的兴趣,此后凡见到郭的作品像《女神》《豕谛》《洪波曲》及剧本《屈原》《王昭君》《蔡文姬》等皆购入囊中。同时,还买入多种郭的评传、传记和研究评论集多种,如卜庆华编《郭沫若评传》、谢保成著《郭沫若评传》、龚济民等《郭沫若传》、郭庶英《我的父亲郭沫若》、冯錫刚《郭沫若的晚年岁月》、贾振勇《郭沫若的最后29年》传记及曹剑编《公正评价郭沫若》、林甘泉等主编《郭沫若与中国史学》等评论集。其中出版较早的卜庆华《郭沫若评传》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评传共计15章,从“动荡的少年时代”“在‘暴风突进’的五四时期”“海外十年”“在抗战斗争的洪波中”“站在民主运动的前列”写到“为了新中国而奋斗”和“结束语—星光不灭”而结束,全面描绘了他光辉、曲折和传奇的人生。卷末有作者1979年12月20日撰写的《后记》:“这是我二十多年来,学习和研究郭沫若著作写下的一些心得体会。大约在我进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我开始接触到郭沫若的《女神》,我被这本诗集中那炽热的感情,豪迈的气魄,深深吸引住了﹍﹍待读了他的自传、回忆录后,我对他是更加崇敬了,屹立在我面前的已不仅是一个文学巨人的形象,而且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的形象。”卜氏是把郭沫若作为“文学巨人”和“革命者的形象”来描绘的,是符合人民大众心目中郭沫若形象的,故传记自1980年问世后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至1986年已出了3版。龚济民、方仁念著《郭沫若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2月第1版,是他俩继《郭沫若年谱》后,创作的具有影响力的郭沫若传。全书20章,从“‘海棠香国’出骄子”“辗转大后方”“为和平民主而呼号”到“熏风永驻,遗范长存”,描绘和展现了“郭沫若,这个伟大而又充满矛盾的杰出人物”的光辉人生。

当历史车轮驶入20世纪末,在我国思想学术界围绕郭沫若的评价有了分歧,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这在丁东编的《反思郭沫若》(作家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曹参编的《公正评价郭沫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两书中反映得尤为突出。丁东在“编后论”中公开的说道:“本书编选的基本上都是反思郭沫若的悲剧和弱点,对郭沫若进行学术商榷的文章,赞扬郭沫若成就的文字本书基本上没有收入。”显然编者的意图,是想通过对郭沫若,尤其是晚年郭沫若矛盾的思想、心境和人格及其成因的反思,揭示出现代我国知识分子境遇和悲剧命运的缘由。但笔者认为丁、曹所编书有过度的偏面性,似乎欠妥。固然我国学术界对郭老赞誉文章多,但不能因为过去多了,现在可罔顾事实,肆意诋毁郭老声誉,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非独有偶。冯錫刚在《郭沫若的晚年岁月·前言》中,也认为郭老在《李白与杜甫》对诗人批评有“庸人气味”,甚至认为晚年的郭老也是个充满平庸气味的人。

跨入新世纪后,对郭沫若的正面评价完全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比如贾振勇在《郭沫若的最后29年·引言》中称赞郭老:“他是才华卓具,学识渊博的天才人物,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带领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是中国广大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说得太贴切和准确了。郭沫若的女儿郭庶英在《我的父亲郭沫若·后记》也说得妙:“父亲是个人,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他是一个有极大包容心的人,他是一个有丰厚知识而又十分平和的人﹍﹍他一生的奉献永远是那么地真诚!”

郭老才华横溢,学识面广,可在笔者眼里最欣赏的还是他史学上的建树,读了林甘泉、黄烈主编的《郭沫若与中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后,对郭沫若史学成就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全书上下两编,共15章,系统、全面、生动地评述了郭沫若的史学思想发展历程和他在中国史学诸领域的杰出贡献。书中的“历史人物研究”“先秦诸子研究”“甲骨文研究”“成绩斐然的古籍整理”等章节,犹如磁铁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令我读得如痴似醉,爱不释手。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