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里的春梦。”(尤尤)
面包店的生意在中午12点到2点间,是最清闲的。
无论是住在附近的,还是匆匆赶脚的,在这个时间段里都陆陆续续地歇了下来,沉浸在各自的午餐时光内。
店堂一时间沉静下来,连橱窗外马路上的光影下,也少有车子闪过。桑葚踢踏着粉色的拖鞋,从库房里抱出几盒鸡蛋,拉开冷藏柜的门,往里加货。
店门无声无息地被推开,随着略微凌乱和重叠的脚步声,很明显地可以听出进来的不止一个。果然,当她清完手里的货物,关上冷藏柜的门,回身向客人打招呼时,看见三个高低不同、大小不同、但全穿着同一个款式和同一种翠绿色外套的人,分散地站在店堂中央。
桑葚看着这三个一模一样的绿人,头脑里幽默地冒出了一个念头——青蛙家庭来了!
那是一个带着大约两岁和四岁两个儿子的母亲。母亲个子颇高,两个儿子在边上一左一右。
引人注目的是,小儿子的脸上抓痕累累,甚至有一道形成了触目惊心的血痕,竖在左边的脸颊上。令人看了不免一惊。
再看那孩子的两只手背,也是布满红点。便判断此时他正患着严重的皮炎(或称湿疹)。不免心下又是一揪,像这样严重的过敏现象,她还是第一次见。
只是这孩子此刻满心欢喜着,调皮地在店堂里东奔西跑,一会奔过去拍拍冷藏柜的门,一会又奔回来拍拍柜台前的玻璃。
而那个母亲,两眼直直地往柜台里蹬着不发一声。
大些的男孩显得很懂事,他站在母亲身边,指指这个,又指指那个地给母亲出主意。
母亲却始终犹豫不决。大儿子说了两个点子,她都轻柔地首肯了,桑葚便随着她的点头往纸袋里装货。
调皮的小儿子看中了竖在柜台边的一个三角型铁架,铁架上分层放着咖啡豆和玻璃瓶装的果酱。
只见他伸出两只小手抓住铁架后拼命地摇。不知为何小孩都喜欢这样,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他们能抓住或者能得到的,不是拍打就是摇晃。
铁架子在激烈的晃动下,咔嚓咔嚓地响。装了两样东西的纸口袋,被桑葚轻轻地放置在玻璃柜台上。
“Sonst noch was? (还要点别的吗?)” 桑葚很随便地一边从柜台上缩回放置口袋的手臂,一边微笑着问。
咔嚓咔嚓,铁架子继续剧烈地被摇动着。那位母亲的双眼还瞪着玻璃柜台里不动,像还在思索的样子。突然她轻声说了句:“我有点受不了……”
桑葚提醒她说:“这个铁架子,并不是儿童安全型的。您得小心着您的孩子。”
母亲就对大孩子说:“看着你弟弟!”小孩子被大孩子用双臂箍住,铁架子恢复了宁静。桑葚等待着那位母亲做出下一步的决定,是还想要些其他东西呢?还是不想再要可以结账了?
就在这沉静中,只见那位母亲在突然就一头往柜台前的玻璃上磕来。那样子像是要穿过玻璃亲口去叼柜台里的糕点似的。
“嘭!”厚实的玻璃被撞出一声巨响。
“天啊!”桑葚一看她的头向玻璃柜台冲来,就明白发生什么事了。
多半是癫痫病发作了。只见那位母亲的头在撞到柜台玻璃后,歪向一边倒下去,最后磕到一个摆货物的小桌子后,倒在地上失去意识。
两个孩子在一霎间同时尖利地哭喊起来。桑葚从柜台后冲出,一边抱起那个小的,一边拢住那个大的,一边摸出电话来拨号码。
同时,她还用眼睛瞄着躺在地上的那个女的。只见她在轻微地抽搐。基本上可以确定无疑是羊角风了。
很多关键时刻在事后回想起来都或多或少地无法解释。
像拿出手机打电话这种事,在平时是很普通的。也不觉得有什么慢。偏偏这种时候,会让你手忙脚乱,觉得很复杂很慢。拿出手机,用密码打开,找到电话标志,再找到键盘这些步骤,让桑葚觉得好漫长。待终于拨出去120后,对方一接她就立刻在两个孩子的哭喊声中开始报告地点和发生了什么事。
然而,对方却仔细询问了两遍打电话的原因,最后说:“这里是诊所。我替您转。”
好端端的120电话怎么会被连接到什么诊所去了呢?事后,她查看自己的手机记录,拨出去的明明就是120嘛。直到快下班时,她抬头往墙上一看才明白,德国的救护车号码是112!112!她的脑子在紧急状态下甩出来的急救号码竟然是中国的120。
第二个诡异的事情是,当112终于被接通后,对方又连着询问了两遍地址。面包店的地址明明是3号。对方却一定说是5号吧?
好像对方可以看见桑葚的手机定位似的。这一刻,桑葚也无心思和对方拉扯了。3号也好,5号也好,面包店在这条街上的这两个号码间。所以她觉得3号或者5号的争执纯属浪费时间。
当对方说立刻派救护车过来后,桑葚终于摆脱了电话的纠缠,可以专心面对这一家三口了。
母亲继续躺在地上,两个孩子继续哭叫。等待让每分每秒都变得格外漫长。按理说,救护车应该在十几分钟内到。可就这十几分钟,让桑葚觉得有点怀疑自己到底是否打过电话?为什么救护车到现在还未出现?
两个孩子不停地哭叫。大的明显是吓坏了。他以为妈妈死了。
而小的应该还不懂生死。他是看见大的哭,然后又不喜欢被桑葚这个陌生人抱着而哭的。
总之,桑葚手里抱着小的,脸却对着大的,嘴里不停地安慰着他。
中午时分,店堂里只有她一人。
当她终于明白无论如何都无法止住这两个孩子的哭喊后,觉得既然是受了惊吓刺激,那么哭喊出来大约是最直接的一种释放恐惧和减轻内心压力的方法吧,便也听之任之。
再看那母亲,一脸的安详,可以说十分的安详,甚至是太安详了。
她躺在那里,充满了满足地在酣睡。头下流着血,神态却毫无痛苦。
当终于听见救护车的尖利呼啸声后,桑葚的心放了下来。援手马上就到。她可以移交了。
此时大孩子也止住了哭,只有小孩子依然在闹。救护人员很快地陆续而入,诡异的事又发生了,那位母亲想必也是听到了救护车的尖锐笛声,眼睛睁开了。
她睁开眼睛的瞬间身子是不动的。
仰面躺在地上,一只鞋子被踢掉了,歪在一边。她也没觉得。
但是等到她的目光一触及两个孩子后,便马上挣扎着要坐起来。
坐起来之后,还企图站起来。
在两个救护人员的帮助下站起来后,立刻伸出手去要抱那个小的孩子。
救护人员说:“您现在不能抱。万一您又倒下了,您的孩子也被摔了。但是我们可以抱着您的孩子,让他接近您。”
于是一个救护人员从桑葚的手里抱过小孩,将他送到母亲的胸前。然后对那位母亲说:“您现在得到救护车上去躺下,然后我将您的孩子放到您的肚子上,您可以继续搂着他。”
那位母亲点头表示同意。在两个救护人员的搀扶下,她赤着一只脚,慢慢地往店门外的救护车走去。大孩子跟在母亲身后。
一家三口就这样离开了桑葚的视线。
地上还留着一滩血,桑葚不得不找张纸写上:“因紧急突发事件暂停开门。”用粘胶纸贴在大门的玻璃上。然后将大门锁上。
打扫血迹时她可无法接待客人的。若是有客人进来看着她打扫血迹问东问西,她更受不了。
现在需要的是安静。
她在心里深深地叹了口气,像羊角风发作这样的事,也不是第一次见了。
几年前在法兰克福的采尔大街上也发生过一次。当时她正坐在临街的咖啡座上喝拿铁,一边望着人流。
有一个中国的旅游团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着对面的橱窗慢慢走来。刚好走到桑葚这个位置时,导游突然转身面对橱窗拱起身来,他那干呕的声音又长又直如同牛叫冲向云霄。
正一吓间,只见他便倒了下去,因地面恰好是下坡式的,他顺着坡度在地上滚了几滚直到街角处才停住。
由于是中国人,桑葚本能地冲上前去提供语言上的帮助。
她一边用中文叫大家安静地靠边站好,一边拿出手机打急救电话。
从那个导游口中,吐出很多泡沫。被几个围着他的团员们用纸巾擦干。
不一会,救护车飞速而至,在桑葚的翻译下,导游被抬上救护车,团员们惶惶地在街角站成一堆就地等待。也不知道当日的节目是什么,看上去不是那种要赶往机场的样子,于是桑葚也就没再过问。
没想到这次,竟然是有人直接倒在了自己的面前。桑葚感叹。不知道自己和这一家三口是什么缘分。
难道冥冥中有天使将其引到这里,因为知道桑葚对羊角风病人曾伸出过援手?
否则怎么解释这个女的,发作前偏偏带着孩子来到了这里?如果是在马路正中间,或者正开着车,她突然病发了,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母亲很有福的。
一来面包房是室内。这个时间段人少。
二来面包房里有人,可以帮忙照顾她的孩子。且因着室内的关系,孩子也相对安全,不会乱跑被汽车撞到或走失。
在这样的下意识里,桑葚晚上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迷迷糊糊中她根本想象不到在这小小的店堂里还会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发生。
月亮在云层后皎洁着它最原始也最彻底的光芒。而透过云层再折射出来的光就变得朦胧甚至晦涩了。
然而恰恰是这略带神秘的朦胧和晦涩带给人多少无谓的遐想和感叹。
从那以后只要看见店里走入带孩子的母亲,桑葚的心里一抽一抽地总像是悲剧会重演那样提心吊胆着。
直到半个月后的一天,有个手捧一束鲜花的女人走入店堂问桑葚:“您还记得我吗?”
桑葚一眼就认出了对方:“记得,您那天昏倒在我这里了。”
女人对桑葚说:“你能对我复述下那天的情景吗?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于是桑葚把那天发生的故事描述了一遍,当说到那个女人是先将头撞上柜台后才往后仰倒的。她恍然大悟地摸着自己的前额道:“怪不得我这里有个包,脑后勺上破皮了。”
原来当她直愣愣地望向柜台时,她就已经没意识了。这不仅让桑葚暗自一惊。
两个人又一起庆幸了一遍事故没有直接发生在马路中央之后那个女人将手中的花端到桑葚面前说:“这个是给您的。谢谢您那天帮了我。”
桑葚喜出望外地道过谢后问:“究竟是什么原因知道吗?”
“不知道,以前重来没有过。也许是压力太大了。前一阵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有点太紧张了。”
桑葚听了想原来比自己更辛苦的人也还有啊。以前总觉得德国人得天独厚比自己各方面的条件都优越多了。单单语言的优势就比自己要好找工作多了。没想到还有被工作和孩子给压垮到如此可怜境地的。
以前很多次曾想过如果自己是个德国人,大学毕业后一定会有一个比现在更正经的工作。说不定自己出门上班时可以有条件请钟点工来家里陪伴孩子吧。
如此便又觉得自己的两个孩子是多么懂事多么乖啊!在桑葚上班的三四个小时内,他们在家里做功课看电视,饿了渴了自己会吃会喝,直到妈妈回家是多么地令人感动啊!或许就因为知道自己的妈妈桑葚在德国是属于少数民族的弱势人群吧,孩子从来不给妈妈惹事。
有些差异是不用说不用教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桑葚感叹着。决定今天回家后要好好地亲亲自己的两个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