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被自己弄丢了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9-08-27 15:49:36

春节前一些老字号的饭店前都排起长长的队,人们不惜耗上几个小时在买蛋饺、八宝饭、松糕之类带年味的东西。做生意随行就市,尽管价钱上浮大家还是敲腰拍腿乐此不疲好这“老味道”。啥“老味道”,不就是早些年我们长辈和眼下老年人经历过的厨艺么?有一天,我见“光明邨酒家”门外长队里一对老人在议论:老早过年排队买凭票的年货,有的是回家再加工,闹猛啊,没想到现在买蛋饺也紧张到缺货。我不可思议地插话:“这种东西自己在家摊摊蛮便当,倒有空来排这么长的队。”岂料队伍有个老同志眼睛朝我一瞟讲:“朋友,迭种白相是阿拉小辰光或者伲爷娘搿辈里事体。现在啥人想去做?烦也烦死了。”所以讲大家都怕烦,过年的“年味”哪会有呢?

今年我与家人商量将拾起往年的“年味”。自己炒豆沙做八宝饭,磨糯米粉做松糕、团子,开油锅做走油肉、熏鱼,斩肉糜摊蛋饺。忙得不亦乐乎看看几天来的成果,过年的味道出来了。节日里走亲访友,送上这些自制的“礼品”,比包装华丽的礼品实惠多了。一来展示自己老有所为的厨艺,二来让大家品尝自制正宗、放心的“老味道”。有人称赞我的八宝饭味道比买的还要好,有说松糕做得精致,看看也舍不得下口,看我摊的蛋饺都比店家的饱满,个个吃得赞不绝口。我讲,做做吃吃来过年,岂不美哉!

过年要热闹嘛,就要图个气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回味和体会达到传承才有意义,有个小区里几家老邻居按各自擅长与特色来分工下厨合作着过年。就是每家做一定量的菜肴,然后互相不计等价地交换,改大而全为小而全,也正适合当下小型家庭的特色,又年味浓浓地拉近了原先闭塞的邻里关系,这种其乐融融的新村里过年的新模式真值得推广。年味啊,只有大家去找回来,做起来才会“有味”,如果只是被动望“年”兴叹,那么年味只能在麻将桌、广场舞里变味。

刊于 2016年2月28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