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书 > 理论批评 > 文学理论 > 中外禁书

中外禁书

作者:蔡国梁 类别:文学理论 网友评分:
专家评分:
  • 内容简介
  • 作品信息

自从人类有了传播思想的需要,书籍就应运而生。书籍既然能起传播思想的作用,也就必然会引起企图阻挠某种思想传播的反作用。这大概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禁书就是这种反作用的表现。禁书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维护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化,有的是出于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原因。

根据物理学中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压力越大,反应也就越强。书不禁尚可,一禁却越是有人要读,有的仅仅是出于一种好奇心理。这在古今中外,几乎都一样。历史上禁书规模最大的,当推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梵蒂冈教廷颁布禁书目录,现当代的如希特勒焚书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不少禁书得到了人们的再认识。同时禁书也成了研讨文化史、思想史的重要对象。本书介绍部分中外禁书,并以现代观点略作评价,旨在丰富读者知识,并供分析、批判、参考之用。

最后更新日期:2015-01-26

查看所有章节>> 最新章节
笔者管窥 02(完)(更新于: 2013-08-05 13:11:01)
  五、 中外禁书性描写的比较一般地说,外国的**不及中国的多,也不及中国的“出色”。外国另有一种书籍如卢梭的自传体小说《忏悔录》、赫立司又译作哈里斯(1855—1931)的自传体小说《我的**与生活》(又译成《我的生活和爱情》等,他们列入文学,我们视为“**”。因为坦率自白,无所不谈,连他们自己的国家都曾禁止青少年购买,说是无论它们美不美读了损多益少。但《忏悔录》是作者人生历程的真实记录,不仅为传记文学,也给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提供了“关于人的研究”的“第一份参考材料”,应予正确评价,指导人们阅读。人称中国最大的“**”是《金瓶梅》,最小的是《痴婆子传》,文笔均佳,且近人情。外国的堪......
  • 最新评论
  • 专家评论
我要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