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家书店 > 中国当代小说 > 漂移者
漂移者
收藏 |
  • 分享到:

漂移者

  • 商品编号:SHZXSD201308301541247855
  • 价格:¥23.00
  • 评分:
  • 作者:孙颙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选择类型:

  • 商品详情
  • 商品评论

全球化时代崛起的冒险家传奇  

 一个美国人的“新上海滩”! 


他来自纽约

他怀揣着几千美金和爷爷的嘱托来到上海

他一心想要延续犹太家族曾经创造的上海滩传奇

他的故事从一名酒吧调酒师开始

情感、权力、欲望、背叛、拯救……

人间,变幻无穷;人性,基本如此

 

漂移:赛车专用术语,指飞驰中不减速的急转弯,有些人的人生亦是如此……

 

内容推荐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年轻的美国人在上海闯荡的经历,生动展现了新上海滩生机勃勃而复杂多变的面貌,以及各色人等在这个大舞台上的起伏腾挪。主人公马克来自一个曾在旧上海实现了财富梦想的犹太家族,他最初是想追寻祖父在上海的创业道路,其间也曾迷惘彷徨,但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上海梦。小说的独特视角使得上海这座城市在作者笔下呈现出新鲜而独特的面貌,当下与过往,现实与记忆,历史与传奇在小说中交错融汇,构成了一道多面、复杂而意味深长的新上海图景。

作者简介

 



  孙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0年生于上海。1968年去崇明农场。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现任上海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主要作品是反映上海知识分子历史和现状的三部长篇小说《雪庐》、《烟尘》、《门槛》,其中两部获上海长篇小说奖。另有文化随笔集《思维八卦》等书出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国闹“文革”的年头,红卫兵最“牛”,爱说牛气冲天的话,比如“脚踩太平洋,胸怀全世界”之类。其实,你脚上没有风火轮,踩了太平洋,肯定活不了。此外,这个世界尽认钱,从没摸过洋钱的红卫兵,出门连瓶水都买不成;再说,外国高速公路旁的厕所,八成要投币的,而且只认他们的硬币,你塞人民币进去,无论元、角、分,绝对没有反应。你冒失地跑出去,不渴死,也憋死啊。美国人,是真个“牛”。他们口袋里塞着美元,那钱到处认。过去,国人还把它叫成“美金”,仿佛真能顶黄金使唤似的。眼下,没那么“牛”了,但余威仍在,所以美国人跑哪里也饿不着。何况,像我们这样的礼仪之邦,老外来了,一片“热烈欢迎”声,若要如厕,没见让他们先掏钱的。近二三十年,跑中国来旅游、做生意以及看新鲜的老美,真是越来越多。眼下,生活在上海的马克先生,乃经得起严格考证的美国公民。本人出生于纽约,其家族移居北美洲已达百年之久。比起根底浅浅才移民十几年的新来者,马克的心理优势当然明显。在本国大学里,与他国留学生交谈时,马克有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就是跷起右手的大拇指,指向自己尖挺的鼻子,然后说:“我们美国人-…-”或者说:“我们纽约人……”令人惊诧的是,他突然离开百年沧桑的美国老家,飞行上万公里,大老远跑到太平洋西岸。甘愿成为上海滩的新来客。渐渐的,马克不再做那个跷拇指的习惯动作。反而拨拉着耳朵皮,很耐烦地倾听“阿拉上海人”之类的声音。加上美国人天性幽默,幽默是解脱尴尬的犀利武器,他很快毫不谦虚地学会一句“阿拉新上海人”。当碰到出租车司机欺生想兜远路,或者根本不熟悉上海地图的马克怀疑对方兜远路时,他冷不丁地甩出这么一句“阿拉新上海人”,管保对方乖乖的,哪里还敢乱来。年轻的美国人,特别容易滋养天生的优越感。在他们的眼睛里,地球上的几个大洲,要么是门口绿地,要么是院后花园。四海皆像我家,走哪里也不陌生,亦不会胆怯。马克一米九五的个头,步行在上海热闹的商街上,全身包裹着绷紧的牛仔套装,像高耸的电线杆一般招眼;英俊、帅气,这样的字眼用他身上,不算过分夸张,他完全可能成为女学生们的梦中情人。他身上最为醒目之处,却是宽阔的肩膀上安装着略显天真的娃娃脸,说好听一点,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那张脸配备在高大魁梧甚至勇猛性感的躯干之上,左看右看,粗看细看,感觉造物主真是富有创意,敢于突破常规。娃娃脸配于猛男身躯,尽管有点别扭,不太协调,但绝对别开生面,让你过目难忘。大高个的马克,成天乐呵呵地哼着美国小调,倒不是像某些过气明星故意装嫩,实乃天性如此。他似乎天生为快乐而存在,脸上总是堆满不知缘由的嬉笑。查查马克的祖先,纯正的犹太血液,一百多年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犹太人,家族中没有与非犹太人基因交换产生的子孙,至少家谱中没有此类正式的记载。至于家族中的男男女女,是否有过与其他民族的性关系,暂时没人研究,或者有人知道而故意不说。马克家族漂过太平洋的时候,在欧洲,德国的希特勒应该出生了,算算时间,那疯子彼时顶多还是个流鼻涕的少年,还轮不到他来抽风。欧洲人虽然早就对犹太民族戒备重重,大规模的歧视与虐待却还没到出笼的时候,马克的祖先早早地移居美洲,是很有先见之明了,让他们家庭躲过了法西斯屠杀犹太民族的灾难。据说,欧洲人对犹太民族的戒心,最早是缘于该民族的精明或者聪明,和他们打交道,容易吃亏。这点,仅仅是传说,没有历史的科学考察。这个民族天生擅长商业之道,那是无疑问的,水平在地球上绝对一流。上个世纪前半页的上海滩,流传一句俚语,谁精于生财之道,往往被赞叹为“他像犹太人”。马克的爷爷,彼时在美国打不开局面,就跑到黄浦江畔,据说做奶粉生意发了财,亦证明此言不虚。当今的美国,更有一种传说:哪个地区有饭店赚钱赚得人眼红的,那开店的第一位老板,八九成是犹太人;他赚得满了够了,把店盘出去,接手的,则八九成是中国人。中国老板接手赚第二茬,犹太老板再去找新的发财门道。看来,中国人再精明也精不过犹太人。作为犹太人的后裔,比较麻烦的是姓氏太长,叫起来拗口。马克是名而不是姓。他刚到上海的时候,被人称为马克先生,他听着好不别扭。按美国的习惯,应当把他的姓再加先生作为称呼。上海的朋友们告诉他,你那姓长得记不住啊,马克是德国前货币的名称,我们喊起来顺口啊。马克乐了,原来,他的名字代表着硬通货。他开开心心地接受了上海人强加给他的称呼——马克先生。入乡随俗,逢事必乐,正是他的优势。

  ……


商品评论
我要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