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读《父亲》有感
广告

读《父亲》有感

作者:赖淑彤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43


一眼便看到《父亲》这本书,我轻轻地读过题目,干净利索,简短却深刻,就像父亲给人的感觉,于是细致地品读起来。

行文看似平铺直叙,记叙了一个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女孩长大后回忆起成长中与父亲共度的点点滴滴,从繁杂的琐事里饱满地塑造出一个严厉刚愎又时而温和的父亲形象。但真情往往流露于平凡,感动往往深藏于细微。

在品读中我特别注意到这么一件小事,在女儿不过五岁时,父亲便亲自教其读书认字,并每月检查习字情况,就是在女儿上学堂后也未曾放松过对习字的要求。在那个贫瘠落后的年代,女孩是何其幸运能拥有这样一位远见卓识的父亲!她没被灌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观点,也没有被“重男轻女”的思想埋没,而是被父亲平等地当作栋梁之才来培养,能在少年时代接受系统完备的文化教育,令我深深感叹其不易和难得,对这位父亲的敬仰也油然而生。

不过人无完人,这位父亲也存在不足。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女孩极其反对父亲的包办婚姻,但看得出来,父亲此举只是想要选一个安全可靠的女婿以代替日益年老的自己照顾女儿,为女儿的后半生铺一条平坦的路,确实爱女心切。在那个特定社会的风俗和封建思想的影响下,父亲也难免迂腐和刚愎自用。

但我想,他还是心疼女儿的,尽管个性独断专横却还是拗不过女儿的坚持,最终妥协并默许了女儿的私定终身,而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总还默默地经济援助女儿,无声却又深情。谁说父爱不长情,岁月老去,父爱却从未流走,似皎皎月光洒满儿女前方的路,清澈无言。

读完《父亲》,让我对父爱也有更深的见解。从古至今,父亲的形象总是苛刻严肃、不苟言笑的,不比母亲那样柔情似水,以至于我们常常会忽略甚至误解那份严厉的爱。他们的严格要求里载满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冀,他们的呵斥里是怒其不争和恨铁不成钢的愤怒和急切,他们的柔情和脆弱被深深藏起,他们难得的微笑,就是对儿女最大地赞许和肯定。父亲的爱也许不是轰轰烈烈的,他们甚至不期许儿女的回报,只是心甘情愿地用一切供养,用一生陪伴。

中国父亲常常不懂得表达,他们也不懂得浪漫诗意,让他们像西洋文化中那样赤裸裸地表白,往往是拘谨而羞涩的。他们多奉行行胜于言,父亲的一桌热饭好菜,父亲的一盘“楚河汉界”,父亲赠与的一对墨笔,他们把爱融进了飘香的饭菜,把希望寄托在心中,而表露在外的就是父亲严肃的面孔和时时严苛的要求。

就像每次我在学校留宿时电话联系父亲,他关心的总是钱够不够用,饭菜能不能吃饱,学习有没有跟上,只要听到我肯定的回答,他便像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块长长地松一口气,忘不了叮嘱我注意保暖多喝水,然后就催促我快去学习,没事就挂机吧。每次的交谈都是那样简短,都重复着这些问题,父亲从来都不会露骨地说:“女儿,我想你了。”但每一句话我都感受到了他的挂念和期待。有人说,父爱如山,稳重踏实;也有人说,父爱如伞,遮风挡雨;但我说,父爱如百合,含蓄淡雅,纯洁深沉。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只是筷子兄弟红极一时的歌曲《父亲》的开头,直白贴切,每次听我都情不自禁的湿润了双眼,心中也莫名的酸楚,也许是为天下朴实无华的父爱。

读《父亲》,内心平静却幸福,仿佛置身于那厚重的父爱下。此时我们的父亲正一天天老去,彼时就应该是长大的我们,接手过父亲的爱,去照顾年迈的他们,虔诚的感恩父爱,回报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