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黄色的天空
广告

黄色的天空

作者:蔡如欣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82


时间走在单行道上,永不再返回了。无论是在百年前的天空下,还是今天的天空下,人总是显得那样渺小。在某个历史时间点,某片天空下,或安于现状,或追求自由,总是能在人们身上找到那些独特的标记。

萧红的《呼兰河传》把我带入到一片黄色的茫茫时空,黄沙的黄色。呼兰河人眼中的世界是有限的,从街头到街尾而已,我甚至能把每家小店铺的情形了然于心。从这座小城中人、社会、自然之间发生的事儿,我能窥探到当时国人的无奈、屈服、寂寞等矛盾的心境。

萧红在徐徐描绘她的儿时故乡时,笔触是细腻又冷静的,有些文字单调又重复,就像是呼兰河人生活的旋律和节拍。叫卖豆腐的声音总在晚霞烧到同一色泽时、在同一个街口回响;磨坊中干涩沉闷的敲击声像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怨;宅院里的秋虫有气无力的鸣叫生年复一年,一切生命在这个小城中都在这一成不变的节拍中存在又或消亡着。我曾以为过着简单朴素生活的人们最是善良而无忧无虑的,但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人展现给我完全不同的画面:人们为生存而挣扎,为等级观念而束缚,为人际矛盾而筋疲力尽。无奈、屈服、寂寞占据着他们干涸的心灵。

小团圆媳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她步履如风,她与人和善大方,她在遭到不公虐待时会反抗,在我看来,她展现了一个真切、善良、自由、顽强的花季少女形象。但是,在那样一个将女人视作干活奴隶的封建小社会中,所有这些人性的自然流露都变成了不可容忍的异端举动,人们攻击任何越出一成不变轨道的人和事,最终,仅仅因为婆婆为了些许小事不顺心想泄愤,疯了似的虐待她,断送了她的性命。她就像一颗美丽的兰花种子不幸被带到了铺满沙砾的荒原,尽管她如何顽强地绽放光彩,然而周围的砂砾怎么会容忍这样一个怪物的出现,它们随着凛冽的寒风凶狠地扑向兰花的幼芽,直至最终毁灭她。

呼兰河人看似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从容地接受在他们生下来就施于他们的一切。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是当时多少人悲剧命运的缩影。在丑恶愚昧的人性和麻木冷漠的环境下,任何的美好不堪一击。

但是,人们的的内心又是不甘且充满矛盾的,有二伯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自称天不怕地不怕,却在房梁上垂下的绳子前久久徘徊;他活在自己天马行空的世界里,却一直到死都待在小城中;他渴望自由,却靠偷盗谋生,不思进取;他仇富,却对封建地主卑身屈体……有二伯折射了呼兰河人在矛盾中扭曲的人性和无力抗争的心态。

天空被黄沙覆盖住了,就变成一片黄色,贫瘠的黄色。但是,黄沙并不能完全泯灭最顽强的生命,例如爱,例如善。

冯歪嘴子是个善良的老实人,他和妻儿相依为命,尽管生活艰苦,但真爱使他们的内心并不贫瘠。即便遭受众人的非议,他依然默默为他所爱的家人无怨无悔地劳作着;他懂得满足,一样清贫的生活,别人尝到了隐涩的苦味,他却尝到了爱的甜味,对家人的爱就是支持他灵魂的巨大力量。

有二伯带着小萧红逛公园,小萧红要求他用他惯用的手段——偷,去得钱买马戏票,这个古怪的老人动容了,“回家罢”三个字隐含了多少的思想斗争。他知道恶习是不应传给无知的孩子的,惰性已使他无法改变自己讨厌的现状,但他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纯净的天空。活得再怎样不堪的人,也会时时流露出本性的良善。

“我”和祖父在小说中很多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身边的人和事,祖孙的深厚情谊也能在许多生活化的镜头中流淌出来。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属于他的神秘园和一位全心信任的智慧长者。小萧红是孤独的,但她陶醉在后院这个充满了自然活力的游戏园,与蜻蜓作伴,畅快地品尝着为自己找的简单的快乐。“我”和祖父念诗,“我”和祖父下地,一幕幕充满着童趣和温情。这片小天地像避风港,在黄沙漫天的苍穹下撑开了一片蓝色的天空,萧红是孤独又幸福的。

萧红的这部小说引起了我对人与社会环境之间联系的深刻思考。如果一个人的眼睛从出生就蒙上了黄色,他可能觉得整个世界就应该是黄色的。我们若戴上现今时代的有色眼镜,也会看不清很多东西!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呼伦河人是多么的无知愚昧,但在那个历史的环境下,他们自己却丝毫察觉不出。俗话说:“当局者迷”,尽管一百年过去了,我们难道已完全摒弃萧红笔下的陋习了吗?如果再过一百年,那时的人们会觉得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非常开明和公平了吗?恐怕谁也不能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