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知识分子与女子的命运——《二月》书评
作者:王珊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31
《二月》是柔石的中篇小说代表作品,它是以主人公萧涧秋在二月到芙蓉镇做教师的一次经历为线索,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迷茫与彷徨,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二月》时所理解的作品主题,但最近,当我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看到和经历了一些人与事之后,我渐渐读懂了萧涧秋,同时对这部作品的主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感悟,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这本书不单单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也传达了作者对旧社会女子生存状况的关心和担忧。知识分子和女子同为当时社会的弱势群体或边缘人,其命运是否有一定的关联,是否对社会的发展有所影响和折射?而如今,他们的命运是否有所改变?这本经典之作启迪着现代人思考知识分子与女子的命运,思考其对整个社会的意义,这也是本书得以成为经典的原因。
有人认为这本书讲述了萧涧秋的爱情,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作者没有把眼界仅仅局限在个人的情爱,而是放到更远大的地方——人生理想。萧涧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仍旧没有找到一片能够容得下他实现其理想与抱负的天空,无奈之下,接受好友陶慕侃的聘请,来到芙蓉镇当老师,但他的理想已经如他的血液般,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不管他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它留下的痕迹。但要问我,萧涧秋的理想是什么?我可能只能说他的理想是宏大的,是关乎整个社会的,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而到底是什么,可以说作者也是迷茫的,萧涧秋也是迷茫的,每一代的读者也是迷茫的,而正是这样的朦胧使这本书得以让不同时代的读者找到知音。以我的阅历来看,我觉得他精神的精髓就是五四时知识分子所提倡的科学与平等,他是这五个字的推广者和实践者,而他的理想就是把这五个字深入传播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他命运的悲哀和幸福都源于此。
从物质方面看,他无父母,无家庭,生活到处流浪,居无定所,确实可怜,但从精神方面看,他是胜者,他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选择为了理想而活着,这样的他是幸福的人。但在这条路上,有着众多封建思想捍卫者与受害者阻碍着他的前进,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路上,这样独自前行的他,命运也注定是一种悲哀。
而与萧涧秋这样的当时社会边缘化的知识分子命运相似的是那些由他而串联起来的三位女子的命运,她们的性格、社会境遇不尽相同,但在旧社会中,她们都难逃身为女儿身的悲哀。无论她们封建礼教思想的受害者还是反抗者,在死气沉沉的旧社会,她们都如同一滴水落入大海般无声无息。
文嫂,年青的寡妇,他的丈夫成了战场上的牺牲品,她只能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一贫如洗的乡下老家。在这种窘境下,她得到了萧涧秋在生活上的救助,而这救助终因村里人的流言蜚语而被迫中止。在阿宝死后,深受旧思想熏陶的文嫂失去了精神的支柱,选择结束生命,于是世界上又多了一个与萧涧秋同样遭遇人了——采莲,一个天真的孤儿。在萧涧秋的眼中,采莲就像一朵刚出水的莲花,天真烂漫,没有受到社会大染缸的熏染,这也是他所向往的理想状态,对于萧涧秋而言,采莲就像这早春二月一般,天真、温暖、美好。陶岚,一个敢于挑战旧社会对女子的众多禁锢的人,但她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却不知道所为何物,在她迷茫的时刻,萧涧秋的出现成了她思想上的灯塔,指引着她走向光明与爱。当时,这三位女子与萧涧秋成了芙蓉镇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她们的命运却无人关心,她们的事情过后,又会有一批女子的故事成为谈资,这是她们命运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由于我是来自农村的一名女大学生,目前我能够有的标签恰恰是和知识分子与农村女子有关系,因而在生活中,我也多多留心这两类人的生活与命运。当我读到芙蓉镇人对萧涧秋救助文嫂的善举在背后指指点点以及文嫂因阿宝死去而自尽时,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这样的事在我的家乡也时有发生。小时候,由于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孩儿,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我也不知道听了多少闲言闲语,甚至是我的亲人,还好这并没有让我的命运同村里绝大多数女孩一样,简单念几年书就出去打工,到年龄回家来找个婆家,我努力考上了大学,改变的自己的命运。如今的女子,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她们虽然生活在当代,但仍然或深或浅的受着封建思想残余的束缚,而她们与像文嫂那样的旧社会女子一样,做了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和拥护者。而她们的命运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吗?我将持续关注,也衷心地希望女子能够不再是社会的边缘人,而是社会和家庭的半边天。
那么作为受到高等教育洗礼的我们,命运又会是怎样,等到毕业走上社会时,我也会迷茫吗?这些问题都等待时间来告诉我。但我清楚的是,与萧涧秋相比,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知识分子在物质生活方面可能远远的超过了他,但在精神领域,我们已被远远的甩在后面,我们已经被他人以爱的名义剥夺了独立性,失去了那迷茫的社会理想,也失去了像萧涧秋那样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幸福、自由,如今的我们似乎已经没有了那种“铁肩担道义”般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进步亦或是退步,年轻的我不能给出答案,但作为一名小知识分子,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像萧涧秋一样,不管结果如何,带着远大的理想而活着。
时间在不停地向前迈进,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世人会有怎样的命运,知识分子与女子的命运又会如何?抓耳挠腮时,不如品读经典,反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