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广告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作者:朱尊莹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87

——浅评《沉沦》


读惯了武侠小说中生死攸关的场面,动人心弦的爱情;读惯了推理小说中复杂严密的推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初读《沉沦》——一本需要静心细细品读的书,多少有些不适应。

没有惊险刺激的情节,没有出人意料的结局,《沉沦》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忧郁的青年,在呐喊,在幻想,在伤感,在怨恨,在立志,在孤傲,在怯懦……但那病态的心里,强烈的感情,作者坦诚的赤裸裸的揭露,同样震撼人心。初读《沉沦》时,那主人公时而高亢激昂的告白,时而沉闷伤感的心境,让我不禁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几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怨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小说中对内心情感的描写极为细腻、真挚感人。主人公的情感,恐怕也如那幽怨的琵琶声,不过流畅更少,多为幽咽凝重,但其情感的积郁、爆发,也足以震撼人心。

小说《沉沦》语言优美感伤,如诗。充满大量主人公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并打上了很深的个人烙印。他才华横溢,博学多识,擅长诗文,但他在性格上却孤僻、自卑、敏感多疑、多愁善感。情感也复杂多变,时而如瀑布一泻千里,时而如一潭死水滞塞凝重。

文章开头,即指出他的性情:“他近来觉得孤冷的可怜。”孤冷是自制的,可怜是自怜。他早熟的性情,让他把自己和世人分开了,并把自己和世人之间介入一道屏障,并“愈筑愈高了”。随后,“他的忧郁症愈闹愈甚了”。他希望他的同学来对他讲些闲话,但他的一脸愁容使别人都离开了,他因此更加怨恨他的同学,也感觉同学的眼光总怀了恶意。最终,只好一人锁了愁眉,兀的不作一声。

他渴望着爱情,渴望被理解,“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的‘伊芙’,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小说中并不缺少主人公这样的内心狂呼“槁木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且小说前后的变化也很明显,在前面几章,不论是主人公的祈求呼吁,还是其咒怨,都强烈得如狂风暴雨,至少情感流畅,汩汩而出,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小说后面几章,主人公的感情则哀怨无力,幽咽伤感,也很少再有内心的独白,“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但情感越是积郁,最终爆发的也越是震撼人心。怀着自责心同恐惧心,忧郁症也加重。他偷看房东女儿洗澡……他一步步走向沉沦。最终,“可怜你这清影,跟了我二十一年,如今,这大海就是你的葬身地了。”

主人公强烈的内心情感的表达,作者除了运用大量内心独白,也利用充满感性的景物描写。在“世间的一般庸人”那里,主人公找不到安慰,便到自然中寻求,在清和的早秋里,如躺在慈母的怀里,躺在情人的膝上。“在万籁俱寂的瞬间,在水天相映的地方,他看看草木虫鱼,看看白云碧落,便觉得自家是一个孤高傲世的贤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地在那里行走。”“他看看四周,觉得周围的草木,都在那里对他微笑。看看苍空,觉得悠久无穷的大自然,微微地在那里点头。”大量运用拟人手法,通过主人公的眼睛来写景物。自然在主人公的眼中自带浪漫主义色彩,连气息也有了颜色,“呆呆地看了许久,他忽然觉得背后有一阵紫色的气息传来,息索的一响,道旁的一支小草竟把他的梦境打破了。”同时,从他读得伤感忧郁的诗,他读书时的毫无次序等,也可窥见他的忧郁症。

《沉沦》中总体的情感是忧郁压抑的,并过于压抑了。人本应该如一个导管,快乐流进,快乐流出,悲伤流进,悲伤流出……这样的情感,如间关莺语。但若情感不再流通,过于积郁,尤其是悲伤的情绪一点点积累,人便被堵塞了,其情感如幽咽泉流,在冰下艰难流淌,渐渐冰泉冷涩,情感凝绝不通。“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需要情感的爆发,爆发,就是死亡。

主人公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但这并不仅仅是主人公自己的感受,也是作者的,是郁达夫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更是一代人的迷茫。一己之感受,也是一代窒息下的青年人的苦闷。可见,《沉沦》中主人公的感情,并非无端出现的。小说情感感人,震撼人心,“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也并非出于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