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显露自然人性的苦闷岁月
广告

显露自然人性的苦闷岁月

作者:常潇洒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29


“高赞这初生的婴儿。”——郭沫若

郁达夫先生原名郁文,是一个跟随时代前进、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家,文学作品真实深刻反映出他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暴露黑暗现实带给人的精神磨难,作品侧重于表现自我,也有病态的心理描写,抑郁感伤的心灵倾诉。褒贬不一,轰动一时的《沉沦》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面对这样一部有争议的作品,无论对于读者还是评论家来说,总是会有话要说的。

《沉沦》主要讲的是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的精神与性的双重苦闷,成为忧郁症患者,不甘沉沦却又无法自拔的沉沦下去,以至于最后走向大海的沉沦经过。小说主人公“他”在日本留学,正值青春年少,有着和广大青年一样的渴望,追求真挚的友谊和美好的爱情,却受到“支那人”,“弱国子民”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远离祖国的“他”倍感孤独与空虚,在彷徨忧郁,手足无措中,受到外界环境的不断挑拨与刺激,内心逐渐失去理智的控制,开始自渎,窥视洗澡的女人,最后来到酒馆妓院,陷入沼泽,事情过后又暗自后悔绝望,投海自杀。

郁达夫先生的小说独树一帜,在《沉沦》里,不单独注意人物行为轨迹的描写,从外部环境的精心描写入手,并在读者不知不觉间转向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拷问或是独白,那感觉就像是自己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任凭先生的牵引,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一种隐患的忧郁,找不到尽头,也寻不到过去,常常不知梦归何处。读《沉沦》时,一开始读的平平淡淡,让人不慌不忙的读下去,字里行间却又有一种反复让人咀嚼的魔性,这便是《沉沦》特有的语言魅力,没有曲折的悬念,情节也是以事情的发展为主线展开,但一字一句都能感觉到那个祖国贫苦时代异国他乡被人侮辱的无奈与悲苦。先生以忧郁的语调铺展文字,实在不忍令人卒读。细究起来,这是一幅情感宣泄的篇章,又不是浑然天成的巨作,仿佛并非刻意为之,尚许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致此。

与其说《沉沦》是一种文学,不如说它是一种人学,而性欲则是人的自然属性。在现代文学中,性苦闷仍然是一些作家写小说时切入的话题,不乏有大张旗鼓的露骨描写。在《沉沦》中,关注的显然不是感官的刺激,性苦闷好像自然地被先生说成一种自然的人性美,用艺术来描述出升华的色情。

通过笔下的升华处理,塑造了人物性格,发掘出深层人性。从人的自然属性说,“他”的苦闷揭示了内心的困惑,一种心灵的颤动,一种灵魂的颤抖,浮现了肉欲的挣扎。“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使他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埋在黑暗深渊的苦闷在“他”的日记里一点一点地发掘出来,真实的人性,赤裸裸的袒露心声,却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后来又写“他”对日本侍女特有的体香的小心敏感,和偷看她细手的紧张之情以及非分之想,细微的心理变化,写得很有艺术感染力。

先生在那个国家落后的年代,发出自己对祖国萎靡不振,自甘堕落的各种激愤,让人感受到一个爱国者的最强音,感受到一个民族的沉沦。现代社会的条框不足以压制人的内心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就是由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不断的冲突产生,渴望爱情,产生压抑的性苦闷,在现代社会大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这种处在黑暗深处的社会氛围中,许许多多的人把自己伪装,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青春期大胆裸露自己的内心。而《沉沦》里显露的青春期渴求爱情,直白的裸露出躁动的性的苦闷,在先生笔下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毫不犹豫脱去一切隐饰,暴露自我,表现出一种时代的忧郁,流露出一种真实的人性。

“他”是苦闷的忧郁者,是抑郁症患者的一种表征或者是象征,苦闷变得越来越沉重,那感觉就像是绑在石头上的一颗蚂蚁一起沉入大海的深处。尤其性苦闷已经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每次在被窝犯过罪后,在“他”内心里一次又一次的道德谴责,良心忏悔便接踵而来,苦闷反而变本加厉,迫使他堕入情欲的陷坑,无法自拔。而这忧郁诞生于他对爱情、肉欲的苦闷,苦闷变得罪恶沉重,又反过来催化忧郁,那泥泞与沼泽便更加汹涌而来了。

在自我人格的建立形成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小说里的主人公在渴望爱情的苦闷环境中不断选择,被选择,分裂自我,走入歧途,在沉沦中忏悔,在痛苦中走向死亡。尤其是在全篇结尾的时候,他选择在沉默中死去,真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此时,沉默与灭亡是同时的。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受尽欺侮的弱国子民,灵与肉的失衡者,孤傲自卑的忧郁,让他成为一个彻底的孤独者,无人倾诉衷肠,自然流露的真实人性,内心极度苦闷压抑,万般伤痛与悲愤,流落在异国他乡,大概只有醇酒美人,痛苦沉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