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读沈从文《萧萧》有感
广告

读沈从文《萧萧》有感

作者:俞成悦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193


沈从文是一个很特别的作家,他把文学看作是一种说话的方式,我认为《萧萧》是很能体现沈从文文学观的一篇小说,沈从文在小说中从不存旗帜鲜明的立场,从不立黑白分明的观点。他说:“我想不清楚道理,但总对现象执迷。”当我读完沈从文的小说,感受到的是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但又不只是这样,我似乎也感受到了沈从文想表达的这个纷呈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悲伤的,又是充满无限可能的。

萧萧是一个典型的湘西女孩子,她从小没有了妈妈,被送到祖父那一起生活。她拥有着人性最原本的质朴,纯真,并且有着自己的不谙世事,因为从小失去母爱,她什么都不懂,她所认为的出嫁,只不过是“从这家到那家”,在我们看来,这的确是很可悲的。但正是因为这点,当她在轿子里时,不像别的女孩子一样哭哭啼啼,反而笑着,让人怜悯而又叹息。乡间有那么多的封建传统,包括大媳妇小丈夫,也就是萧萧接下来的命运。她的丈夫小她九岁,她唤他弟弟,她要照顾他种种,开心要陪她一起开心,伤心要哄着他,甚至还要亲亲他,她的丈夫还没断奶,只会哇哇的哭,又或是咯咯的笑。

她也像普通的女孩子一样,做着那不可能的梦。她梦到的东西都来自自己的思想,她梦到的就像童话,不可能实现的童话,但她不知道,这是自己的一种成长,因为她有了自己想要的,她不再被人任意摆布,被别人决定自己的命运,虽然只是一个梦,却是她成长的第一步。

后来她遇到了花狗。作为一个乡间未受过教育的姑娘,她自然不懂得感情,只是觉得他唱歌好,她想学;她的丈夫喜欢花狗,她也一起和他玩。花狗是一个懂得很多的野小子,他教给丈夫和萧萧的东西,都是她们从未接触过的,但萧萧也从乡人那道听途说来一些,知道那是不好的东西,就好像伯父那代人都认为“女学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她们总是起早贪黑,玩球唱歌,读那些没用的洋书,农人有着关于她们的种种荒诞不经的传闻,他们对女学生的感情是复杂而有趣的,夹杂着歆羡与轻蔑,而对于这群他们不了解的人,他们不了解的生活,保持着距离与好奇。虽被这么说,但萧萧自认为,女学生并没有那么可怕,反而有些奢望,因为只要她做了一个女学生,就不用每天在这乡里干粗活,照顾丈夫,她可以得到“自由”,虽然她不可能真的踏上女学生之路,但在她的眼里,她是要这么走的。这可以说是萧萧第二次的成长,这次的成长,是外界和内心的矛盾相互交织而成。

萧萧第三次的成长,是在花狗对她渐渐产生不一样的情愫时。她当然不懂得什么是贞操,什么是失去贞操。但是身体上的变化使她开始渐渐紧张起来,肚子一天一天的变大,使得她焦虑不安,她也明白这是切实的罪证,于是打算逃走,“收拾一点东西预备跟了女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可是没有动身,就被发觉了。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完全近乎自然的,听从的是自然人性的召唤,人性的力量是天然的,却带着蒙昧的面目。

萧萧的命运,带有这样大的偶然性。她仿佛是幸运快乐的,可她的一生却是由别人安排的,从来没有过对于自己的命运有着自主的权力。她所谓的快乐,实际上潜伏着无知与麻木,这是沈从文所表达的令人思考的一面。

萧萧,那个小女子,在湘西的某个小乡村,过着无知却没有忧愁与烦恼的生活,别人可怜她,她却依然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在萧萧的脑海里,十几年前的唢呐声萦绕着在耳际,挥之不去。文章结尾写道:“牛儿十二岁时也接了亲,媳妇年长六岁。媳妇年纪大,方能诸事作帮手,对家中有帮助。唢呐到门前时,新娘在轿中呜呜的哭着,忙坏了那个祖父,曾祖父。”又一回,倒带般吹唢呐接媳妇的喜事开始了,而我听到的绝非是唢呐无限膨胀的喜悦声,倒是一曲悠扬的牧歌,在欢悦的背后总有抹不去的淡淡的哀伤,一直一直单曲循环,像是略去浮华后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