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矛盾与差异——巴金《家》人物形象分析
广告

矛盾与差异——巴金《家》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王若颖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811


《家》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于巴金先生早期根据社会现实与个人经历所写就。本书通过叙述几个青年的命运与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书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成功,描写的封建大家庭亦是社会的缩影。

作为书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觉新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他阅读着新思想的书报,却过着旧式的生活。他受到过新思想的影响,却生长在旧家庭中,从小受传统教育。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却对腐败的封建家庭感到不满。他虽明事理,却终究不敢走上反抗的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造就了他行为的矛盾。他顺从着长辈们的意愿,试图用精神的麻木来暂时地忘记自己的痛苦。然而实际上,他内心的痛苦一天也没有停息过。他始终在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中踟蹰,他恨自己的无能给别人带来了悲剧,他渴望新生活却不得不服从于封建统治者。对于祖父,他唯唯诺诺,对于父辈,他圆滑顺从,然而和他的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他又像是一个青年了。在青年时期他也有过美丽的幻梦,他梦想着出国学习,他还有门当户对的青梅竹马,在他面前无疑是一个光明的未来。然而他的祖父剥夺了他这一切的权利,他被强迫中断学业到公司事务所上班,并娶了一个祖父拈阄拈来的陌生小姐。他无奈,他不甘,但他全盘接受,说不出一句反抗的话。他像个被玩弄的傀儡一样顺从他人的意志,好像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他也尝试过反抗,但这只会给他带来更多的苦恼与敌人。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反抗,极力满足所有人的心意,只为能够过几天安静的生活。现实渐渐磨去了他的朝气与梦想,他将自己沉浸在对妻儿的爱中,忘却了自己的痛苦,或者说,他麻木了。正当他以为自己所奉行的“作揖主义”与“无抵抗主义”能够让他一直如此生活下去的时候,他曾经深爱的梅出现了。梅的出现让他死气沉沉的心又活动起来了。他陷入了纠结与自责中,纠结自己还念着梅却无法拒绝贤妻的爱,自责曾经没有尝试过反抗才让梅年纪轻轻就饱受守寡与相思之苦。其实,他一直都受到这些情感的折磨——游船上如泣如诉的箫声与他格外喜爱的梅花便是证明——只是一直压抑在心中罢了。但他依然无所作为。直到梅悒郁而终,他所做的也不过是流下一些眼泪罢了,甚至连自己真实的情感都不敢过分表露。他没有采取任何阻止悲剧发生的行动,他只有无尽的自责、忏悔与悲痛。是他的懦弱与封建礼教共同杀死了梅,然而他转过头来又继续维护着封建制度。觉民以躲藏来反抗婚约之时,觉新并不希望觉民重演自己的悲剧,他也知道自己应该帮助自己的弟弟,于是他寄希望于双方生辰八字不合,这样,他便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他同时忍受着老太爷的怒火与觉慧的讥讽,他永远希望两全的结局,永远成全他人而使自己痛苦着。最终,他连自己的妻子也无法保护了,当他第无数次地向荒唐的统治者妥协,付出的代价却是无辜的妻子的性命。他终于绝望了。一直以来,他的软弱源于他肩负的责任——身为长房长孙,又有父亲临终时要他照顾好弟妹的托付,所以他不能像弟弟们那样毫无顾忌地反抗,甚至没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最终,向来主张折衷的他却做出了令人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帮助觉慧逃离这个家。那时的他对于封建制度已经完全失去了希望,但他骨子里被烙印了旧的思想,软弱的性格、对于他人眼光的看重与顾全大局的责任感让他不能公然反抗。于是他寄希望于觉慧,希望他能代替自己离开腐朽的家庭而走向新的光明。从作为封建制度的卫道者,到认为“我们的家中需要一个叛徒”,觉新委曲求全而不得安宁,在接连的痛苦与自责中终于在思想上与封建制度走向对立。在他身上表现出新旧社会嬗变的复杂与曲折,以及封建礼教的腐朽与虚伪。他的身份注定了他的悲剧,他既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同时他又是封建制度“吃人”间接的帮手。这一角色的生动之处便在于他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觉慧也是一个形象鲜明的角色。他在“五四”新思潮之下成长,接受过西方教育,因此思想进步。他敢于反抗家庭的阻挠,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之中,渴望接受新的思想。他有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意识,不仅将下人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还大胆地跨越阶级地位的限制,与婢女鸣凤相爱。他充满年轻人的热情,毫不掩饰地表达着对于旧社会的憎恶与对新生活的向往。从支持觉民逃婚到公然反对捉鬼,他不断地向封建专制制度挑战。但是他性格中的的天真幼稚也是十分明显的。他不能理解觉新的圆滑,不能理解长辈的专横,不能理解社会的矛盾。同时,他还有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通病——太乐观,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除此之外,觉慧身上也存在着矛盾,他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觉醒。他以为自己爱着鸣凤,最终却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做出牺牲鸣凤的决定。从他梦见鸣凤变成富家小姐这一事件也能看出他仍没有彻底摆脱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综上所述,他是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他的存在代表了封建专制制度下逐步觉醒的新生力量,更反映了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制度的对抗。

除了“矛盾”,“差异”也在书中处处体现。觉民便是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的用于调和的中间调。他性格温和稳健,冷静沉稳,尽管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但并未像弟弟那样大肆反抗。直到祖父要左右他的婚事,干涉他的幸福,他才下定决心走上完全反抗家庭的道路。他没有过分守旧也并未过于激进,他不过是想维护自己的权利与争取自己的幸福罢了。

书中的女性角色们也有较为显著的性格差异。其中梅是最柔弱的一个女子,丝毫没有反抗的意识,她相信命运,对于一切安排都是逆来顺受。她忧郁的性格也导致了她的悲剧。其次是瑞珏,她是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妇女形象,善良贤淑,能理解丈夫的苦衷,没有一句怨言。也正因为她顺从了丈夫决定的一切,她才会为封建礼教和觉新的懦弱所害。鸣凤也是一个安于天命的单纯少女,默默忍受着来自封建大家庭的压迫,她在觉慧身上寄托了唯一一丝对于未来微弱的希冀。但当她意识到觉慧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之后,她只能无助地用死亡来捍卫爱情的忠贞。相比之下,琴是个新时代的女性,开始时为担心母亲的看法而踌躇不定,但在她目睹了数场悲剧之后,终于领悟到了应当摆脱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的宿命,而走上一条新的道路。经过不懈奋斗,她终于如愿以偿地争取到了自己的幸福。这些女性的出身、家庭与生活经历造就了她们思想与性格上的差异,从而让她们拥有着不同的命运。可以说,每个角色都是一类女性的代表。

书中对于一些次要人物的刻画也极其生动且富有代表性。例如高老太爷的形象一向是强势专制的,然而在他临终时却像一个普通的衰弱老人一般温和慈祥。这个竭力维护封建统治与家庭稳定的封建大家长的形象也因矛盾性而更加丰满。又如剑云,代表了社会上的那些悲观消极、没有勇气奋斗的青年。许倩如是个极有个性与胆略的女子,是进步女青年的代表。慈祥温厚的老黄妈也让人感受到社会底层人物的善良质朴。可以说,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类人物、一种思想,甚至一种社会现状,有强烈的代表性与象征意义。全书对于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描写,亦是对于整个社会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