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自我意识与城市审美
广告

自我意识与城市审美

作者:满夏美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135

——品读《沉沦》后随感


那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夜……

明明是在品读郁先生的《沉沦》,题记里却是一句有关“春风沉醉的夜”的叹息。倒不是我分不清两篇作品,而是思索“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以后,觉得用这个要有味一些。

而且《春风沉醉的晚上》也是会提到的。不过还是先谈《沉沦》。我实在是喜欢这部作品,甚至已经到了不能用“喜欢”来描述的地步。可以说,它对我无动于衷,我对它一见如故。《沉沦》就像一杯忧郁而浓烈的酒,我在图书馆的核心筒里喝的大醉以后,开始对它蕴含的所谓深意胡思乱想起来。

而让我沉醉的,正是自我意识。有话道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因《沉沦》里馥郁的自我意识而醉,但其中起作用的,却是我自身的自我意识。

说到我理解的自我意识,又必须提到《丰饶之海》的第四部《天人五衰》了。犹记译文出版社的《天人五衰》的封底上,写着主角本多繁邦晚年的自白:“贯穿一生的自我意识无疑是本多一生的恶之所在。这种自我意识不晓得爱为何物,只知道假他人之手杀戮众生,只知道撰写娓娓动听的悼词,而以他人之死为乐,将世界引向毁灭,唯求自己永生。”初读觉得懵懂,后来翻阅图书知道“自我意识”是心理学里的名词,顾名思义为“自己对自己的认识”。然后突然察觉了,整部洋洋洒洒的大河小说《丰饶之海》,不就充满着繁复而诡秘的心理刻画,流淌着人类跨越时间与空间,过剩的自我意识吗?

用浅显而务实的话讲,自我意识在三岛笔下的意思,就是自我,在中国现代常用语里,就是自私。一个人类个体的自私,牵扯到琐碎的吃喝拉撒,而一位作者的自我,可能会表达出琐碎到几乎阴暗的个体欲望。这点,郁先生和三岛是相似的(虽然据我看,他们是有相似点但整体几乎相反的两类人)。《沉沦》一开头就是主角的孤独,苦闷;他优美而悲哀地为自己和自己的情欲歌唱着,明明在同一块土地上,有几千几万的人和他一样,甚至比他更加烦恼,他却觉得只有他这么痛苦;他顾影自怜,从而觉得别人都是幸福的,也是可恨的。

全文洋溢的自我意识,无处不彰显着郁达夫是一个如郭沫若说的“个人主义者”,也让同时喜好“豪华与枯淡”的文风的我大饱眼福。至于为什么这样的自怜,自卑,导致了主角的病弱甚至自杀的风格,会对我这样无可救药的读者有这般的魅力?这却要谈到景观和城市的描写了。

本文谈论的《沉沦》,以及郁先生的另一部作品《南迁》,充溢着与我国一衣带水的东洋国家的细巧风致。试想那黄苍未熟的稻田,还有人家上的“蜃气楼”,与那在乡野的隐蔽处野合的男女,这些倒都是很微妙的意象。正因为它们并不是浓绿甜蜜的抹茶,不是飘荡在五月五的鲤鱼旗,不是已经被象征化,定格化的日本意象,但又不是完全看不出国界,纯属作者移情的景象。须知“蜃气楼”本就是日语表达,意为海市蜃楼;还有中华正统文化中,毕竟是不把野合当作爱或美的表达的。这些被作者的自我意识感染的可怜景物们,正表达出东京都郊野的浓醇美丽。自我意识下的城市审美,不是媒体宣传,也不是软广告的机械成分。这是纯粹的,包含感情的审美,应当被群众(包括媒体和软广)关注并且吸纳的审美。

而在题记中客串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则被设定在上海,对,就是我们与经典相遇的上海,走在路上不长眼睛会被骂“黄狗”,作家和女劳工在一个屋檐下吃着香蕉和巧克力的上海。

《沉沦》与《春风沉醉的晚上》创作时间仅相差两年,郁先生笔下的“我”倒是有了惊人的不同。我不认为这反应作家人格内部的发展,因为在我这样无可救药的读者看来,呼喊着“祖国啊,祖国”之后为了情爱投海的少年与接受可怜女工的同情后感到温暖生发上进心的青年两者,并没有先进和不先进,色情与不色情之分别。《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我”,仍然敏感而多情;只是这次,他的自我意识涂染的是别一片土地。他仍然选择很“自我”却又很“上海”的意象:挑着竹篮,夜里喝了酒就骂些听不懂的话的老人;一块钱的香蕉糖鸡蛋糕;俄国少女哀哀的卖唱……如果一个人单是想要写写上海的景物,大概不会选这几样,但这几样东西就是描绘出了城市审美中的一个断面,优雅而完整的断面,仿佛石英柱被剪断后天然的解理一般。它们都与《沉沦》的基调仍然吻合:颓唐,食色之欲,怜香惜玉。结论是,自我意识塑造城市审美,城市审美解释自我意识。

之于为什么《沉沦》的自我意识终结于日本海中,而《春风沉醉的晚上》的自我意识则消散于作者务实的“出去散步”,我不想讨论郁达夫是否是爱国主义者,或者是否是个太过多情的文人。我只认为,这是因为上海与郁达夫的故里,“富春江上的一座江南城市”距离显然近很多。上海,诗人拖着病体散步,写作,感动的上海;像异国又是祖国的上海,温暖又淡漠的上海。这样推论,反而从郁先生泛滥的自我意识底端实实在在窥见了他爱国的热望了。本来,我从《沉沦》的结尾就这样觉得。对一个个人主义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在性欲不能满足的痛楚最深处呼喊“祖国啊祖国”更加爱国的了。

此文写于2015年的初冬,也可以说是深秋之际。新闻和微信上一条条地写着黄金色地银杏叶铺就的地毯如何如何漂亮,青年男女走在上面如何如何浪漫。我却还是只想呆呆地叹息:这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夜!所幸,如果有人笑我,我还好说这句话是郁先生写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