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我已与最好的他相逢
广告

我已与最好的他相逢

作者:周晓卿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150


“现在他的鬓角上可以寻出白发来了,胡须也灰了,脸上的皱纹一天一天加多,但是他那特殊的个性,却一点也不曾改变。”在《父亲》中看到这段话时,全文已经到了尾声。而文中父亲刚愎和严厉的个性、劝阻女儿不要以品貌取人的书信和临别时绸包中的存款簿,仍待在我的脑海里,无法散去。

我像小说中的女儿深陷惆怅中一样陷入了迷惘。虽然我的父亲不至于如书中般如此固执,私认为文中父亲如此固执的主要原因在于时代背景的约束和传统礼教的束缚,但是作为女儿的心路历程却是相似的。想到过往自己如同芸儿一般——在面对和父亲意见不合时的争吵和委屈,看到文中“他给我更严厉的警告,骂我不长进,目无尊长……我看见在他那充满怒焰的眼中,含着两颗晶莹的泪。”从小到大虽不曾看到过父亲因为何事流泪,不过是否因为我的争吵而内心苦涩却从未深思,想来竟是一阵心酸。

和文中的父亲一样,我的父亲也有些严厉,同样有些骄傲,喜欢站在父亲的角度给我指导。和文中的父亲不一样的是,平日的父亲还是较为温和的,除非我犯了很严重的错,一般不会动辄生气。

比起父亲这么敬重的词汇,我更习惯称之为爸爸。记得我小时候,总是看爸妈的脸色说话,以一种我自己也没有发现的方式讨好他们。当我年纪再大一些,我会用说谎来敷衍。当我第一次发现我能用反抗或者说谎松懈掉一部分来自他们的控制时,我还会为我的小聪明洋洋得意。可是就像皮诺曹说了—个谎,作为惩罚,鼻子会长长一样,每一次说谎不可能都无懈可击。被发现一次后会挨骂,被发现几次后会挨打。

爸爸平时不爱说话,不过如果喝酒了就会变成话唠,好像想把他那坎坷的一生都向别人倾诉。如果碰到没有倾诉对象的时候,我就成为了最合适的听众。我知道他小时候也会打架,如果其他人聚众打人,他就会跑到家门口伺机行动;我知道他年轻的时候也四处奔波,因为做生意几乎走遍全国的各个地方;我知道他中年的时候也为生计惆怅,即使心里有着沉重负担,也从来不在我的面前表露出来。

年轻时候的他,听起来就和以前读初中的时候班上最不听话的同学一样。不喜欢看教科书却喜欢在课堂上看小说,回家也像永远不会有作业一样在外面玩耍,当然也能做个称职的小舅舅接自己的外甥上下学。爷爷奶奶因为忙于生计,并不会对这个最小的儿子给予过多的关注,于是成长的过程完全靠顺其自然。放在今天,以我这个从小就是学生干部的所谓的优秀学生,可能话都不愿意跟他多说一句。

他当然是个好爸爸,他用尽全力给我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支持。小学时送我去学绘画,再大一点了送我步步高复读机。别的孩子有的,我都有,别的孩子没有的,我也有。人都说最容易满足的时间是童年时期,现在想想不无道理,那时候会因为爸爸去超市时顺便带的一包巧克力而雀跃,现在即使收到亲人从国外带回的礼物,想的也是好像亏欠了一份人情。

我的爸妈对我应该是管教有方的,然而,也如文中提到的“少了点爱抚”。小时候我会因为基本没有被爸妈当面赞扬过而难过,所以从小到大都一直努力学习,即使不做“别人家的孩子”,也想做一个不让爸妈操心的孩子。在大学里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挣钱,努力当学生干部,甚至在同学眼里做一个好强、有功利心的人。可是一切只有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知道爸妈都爱我,也试图迎合他们的期待,但是我的内心在告诉我做好自己才是真正的成人,我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文中最令我感触的情节就是父亲为芸儿介绍对象,芸儿却一心追求自由婚姻,与沉相爱,最后无视父亲的愤慨与沉结婚生子。可能芸儿明知这么做会违背父亲的意愿,会让父女感情产生隔阂,但她还是决定这么做了,“我看着他的脸,看得出他那坚决而仍然含有命令式的心情,我不敢拒绝他的恩赐,我觉得出他的手微微颤动着。”芸儿眼中的父亲已经年迈,他固执了一生却还是愿意给违背命令的女儿独特的关怀,也许这是父亲能给的全部的爱。

看到文末我突然就释怀了,陪伴有很多种,有的陪伴,温暖在于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有的陪伴,温暖在于“不当你的世界,只作你肩膀。”无论是何种陪伴,二十年的陪伴也够写成一首长诗,在此生不过数十年的回忆里闪闪发亮直至隽永。

《莺莺传》里提到“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如今我已成长到20岁,而父母都是鬓角上可以寻出白发的将老之人,既然缘分让我和父母相逢,那就应该珍惜这些情分,并早日成长为更好的人。

毕竟,我已与最好的他和他们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