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
作者:黄浦阳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358
——读《红日》有感
关于《红日》,最初的接触还是在我初中时看的同名电视剧。当时尙小的我最喜欢看各种抗战电视剧,看那些铁血军人的样子,那些英雄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也因此,在那段时间,我最爱看的就是军事小说。
《红日》的背景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交锋日益尖锐,大大小小的交战在国内各处战场不断爆发。《红日》的战场则是在山东战场,由军长沈振新、政委丁元善领导的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精锐军团的交战。初中刚看电视剧时,我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关注的全是剧情与作战画面,但是张灵甫这个人物却一直都让我难以忘怀。是他的强大?是他的骄傲?还是他的决心与霸气?可能都有吧。
而今,重新再看一遍这本书,其中的铁血军魂再次点燃了我的热情,而张灵甫这个人,也再次的在我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先说说这个人吧,绝对是一位将才,黄埔四期毕业的他在抗日战争屡绽奇光,由他带领的国民党的“王牌铁军”,整编74师在各处抗日战场都打出了风采,为抗日事业做出不小贡献。到此,我对他的个人实力实在是敬佩的五体投地。
但是,他也是一个纯粹的国民党人,对日本人的狠,同样的,用在了同胞身上。他是蒋介石的亲信,亦是嫡系,因此他骄傲,他不可一世。他不仅看不起穷人,看不起解放军,看不起共产党,他还看不起国民党的旁系。写到这里,我真的不禁失笑。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伟大的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不就是胜利在得民心、团结吗?再看看张灵甫,不可否认,他有着极强的才能,有着精锐的部队,也有着爱民如子的心。可他失败在了哪里?朋友!帮手!毋庸置疑,一个人的强大是强大,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了朋友,造人嫉恨,纵使英雄,也将走向末路……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项羽,推翻秦朝,自立为王,却败在了才能远不及他的刘邦手里,不正是因为刘邦善于结交任用人才嘛。一个刚愎自用,一个知人善任,结局不必多说,自刎乌江边的项羽至今还被后人所惋惜。苏格拉底,以高人一等的思想换来的却是他人的敌视,无人帮助无人支持,最终被身边的邻里百姓判以死刑。许许多多的强人,却败在了更弱的人身上。何为呢?细想想,不正是个人英雄主义在逞能嘛。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态度怎么会使他人愿意和你接触,更不会使他人愿意帮助你。失去了他人的帮助,纵使一个人再厉害,他终究只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他终会败在人民群众的面前。张灵甫,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
而现在,于我们,他人的帮助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现在的社会,逞能的个人英雄主义早已过时,合作是当今社会的代名词。几乎所有的事都需要各部门各个人的配合,不管是学校、企业还是其他的地方,与人沟通交流,互相合作的能力是重要的考察因素之一。想起我前不久参加的领袖培训营,虽然相隔时日已久,但那里教会我的东西,我想我这辈子就不会忘记。最让我震撼的就是“仆人领袖”,我们常常认为,领袖就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但事实呢,我们不妨想想,领袖是“1”,而拥护他的群众是之后的一串“0”,“1”有了“0”,才成为了一个让人惊叹的数,可是若是没有“0”呢,“1”终究只是一个小小的“1”。放低自己的姿态,领袖,反而应该是那个地位最低的人。如此,才能得民心,更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不仅是领袖,若是我们有着能力,却不懂得放低自己的姿态,失了与人交流的方式方法,没有了他人的帮助,难道我们事事都要亲力亲为吗?看看大企业的CEO们,若是事事都需要他们操心,那想必撑不了几天他们就都要心肌梗塞了吧。我想,对于领袖一般的人物,他更需要沟通这项技能。强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给他助力,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都可能是我们最后走向成功的一块垫脚石。
打开心门吧,伸出我们的手,去触碰身边的人,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让我们不要做走在末路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