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愈挣扎,愈下沉
广告

愈挣扎,愈下沉

作者:白昀菲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162


这是一个人的沉沦,也是一个国家的沉沦。

小说的主人公是“他”——一个在日本留学,不过二十岁却自觉生命一片灰暗的年轻人----这显然有着郁达夫个人经历的痕迹。身在异国他乡,他“觉得孤苦得可怜”,嘴上说着将大自然作为最终的归宿,眼中却含着清泪。这使他成为了诗人般孤高的存在---他读Wordsworth,读海涅,将自己封锁在一个离众人愈来愈远的屏障里。

或许正如叔本华所说的: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可他偏偏是不堪这种孤独的——于是,他的忧郁症愈闹愈甚了。那颗病态的心,总觉得日本同学的目光似箭一样射在他的脊梁上,发展到后来,连中国学生这个群体也抛弃了他,他却仍嚷嚷着:复仇复仇,我总要复你们的仇。

同时伴随着他的,还有深深的性苦闷,这种欲望,使他一步步地堕入沉沦的漩涡里:他按捺不住开始手淫,发展到偷看女人洗澡,偷听情侣野战,最终失身于日本妓女的手里。最后一段描写尤为丰富些,许是因为这完全是郁达夫的真实经历—在其自传散文《雪夜》中曾写到:“受了龟儿鸨母的一阵欢迎,选定了一个肥白高壮的花魁卖妇,这一晚坐到深更,于狂歌大饮之余,我竟把我的童贞破了。…我看看玻璃窗外的半角晴天,看看枕头边上那些散乱着的粉红樱纸,竟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两行眼泪。'太不值得了!太不值得了!我的理想,我的远志,我的对国家所抱负的热情,现在还有些什么?还有些什么呢?'”

其自悔自责的心情足以见得。小说中的他,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思想包袱,在对祖国孱弱的控诉中,堕入了无边的海。而现实生活中的郁达夫呢?他寻了极好的理由为此开脱:《苏州烟雨记》中,他提出了嫖妓爱国论:“我是两性问题上的一个国粹保存主义者,最不忍见我国的娇美的女同胞,被那些外国流氓去作践。我的在外国留学时代的游荡,也是本于这主义的一种复仇的心思。我现在若有黄金千万,还想去买些白奴来,供我们中国的黄包车夫苦力小工享乐啦!”这是一部自叙抒情小说不假,但令人不解的是,一个写出“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风流”青年,怎会使“他”区区一次嫖妓就投海自尽呢?

那究竟是什么,让小说中的“他”投了海呢?

一是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的矛盾、期望中的自我与实际自我的差距给他带来的冲击。今日的我们凭借医学常识便知,适度的手淫并不会带来极大的恶果,但书中的“他”在手淫以后四处查找医学文献,向自己灌输着手淫有害论,企图以此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越是使用这样的外力控制自己,原始的欲望便会带来更大的反作用力。男女授受不亲的教诲与伊芙雪白曼妙的身躯在眼前激烈地碰撞着,这是他痛苦不已。尽管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个圣人般高大的自我,但现实却将这个形象无情地击垮,告诉他:你就是这么一个连情色的诱惑都摆脱不了的人!最终的嫖妓终于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性罪恶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好自杀以寻求解脱。

二是祖国的弱小予以他发自内心的自卑。他是真心地爱着祖国的,却也埋怨着祖国的弱小。在女同学面前承认自己是支那人,火热的泪珠会滚下他冰冷的脸颊;痛饮几杯酒后,他放声高歌着“茫茫烟水回头望,也为神州泪暗弹”。弱国无外交,他作为弱国的子民,更是一丝自尊都没有——与日本学生简单的一句交流,便足以使他害羞地匆匆跑回旅馆,心中却依旧挂念着女孩眼中的秋波。但那秋波又怎会是送给他一个支那人的呢?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他的一生在这样的悲哀中划上了句号,整本书的主题似乎也就此盖棺定论。但郁达夫最主要想传达的真的是青年人对于祖国富强的渴望——这种爱国主义吗?

想来似乎不妥。书中大部分关于民族歧视的内容,实则大多是主人公意淫的产物,而非在留学过程中真实收到的欺侮。书中的“他”孤僻,敏感,清高,自卑,郁达夫诚实而坦率地呈现了一个孤高而卑劣的人格一步步走向沉沦的过程,完整地解剖了抑郁症青年的心理——这何尝不是文学的一种社会意义?若真要说展现了时代的进步思想的话,或许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忏悔——那是一种对于性压抑的解放,对于个性自由的追求——想来这种情感在这部作品中是大于爱国主义的。

合上书时,既有一种庆幸,又有一种恐惧。庆幸的是那个悲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祖国脱离了沉沦的泥沼。但书中对于沉沦的描述着实真实得令人胆颤——在今天,这样沉沦而不自知的,会不会是你,会不会是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