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萧萧》读后感
广告

《萧萧》读后感

作者:倪沛琪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2387


第一次接触沈从文,是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边城》。在寒假里,我又读了《萧萧》,才发现沈从文总是通过抒情化的文笔和叙述风格将原本悲惨故事中的悲剧意味冲淡,同时向读者展现出淳朴的民风和善良的人性。

萧萧是在乡村中长大的,对于这个从未接受过教育,并且没有母亲的女孩来说,她根本不明白出嫁的真正含义,湘西世界赋予萧萧的是不同于常人的乐观,自由,坚强,纯净,朴实的品格,所以在她眼中出嫁一点都不可怕,只是从一家转到另一家。于是萧萧在十二岁时成了一个三岁男孩的童养媳,在抱抱丈夫、做做农活中,萧萧渐渐长大了,她遇到了花狗,因为没有接受过教育,萧萧没有强烈的贞洁意识,在花狗的山歌声中她春心萌动,变成了一个妇人并且怀孕。萧萧很害怕,她害怕的不是失去了贞洁而是身体上的变化,而花狗却因为不愿负责逃走了,留下了可怜的萧萧被囚禁,并且面临沉潭发卖的危险。这一连串的事件对于萧萧来说,无疑是一个悲剧,可不知该说幸运还是不幸,伯父不忍将萧萧沉潭又没有人愿意买萧萧,惩罚的事情就耽搁了下来,萧萧依旧在丈夫家中住着,直到萧萧生下了一个儿子,家里人高兴了才作罢。文中是这样写的:大家把母子二人照料得好好的,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烧纸谢神。这里显露出了湘西山村中依旧重男轻女的风气,生了个儿子大家都当成宝贝供着,连萧萧的惩罚都免了,同时也体现了村中人对礼法和道德的松懈以及湘西文化的落后。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分析,花狗是这篇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面如其心,生长的不正气,还胆小如鼠、居心叵测,通过投萧萧所好——唱山歌来吸引萧萧的注意,通过打枣来讨好萧萧和她的丈夫,他发了毒誓不辜负萧萧,却在萧萧怀孕后抛弃她而去,此人真是一个小人。花狗的存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反映了萧萧的善良宽容。

除了故事情节以外,还有一个地方引人注目,就是文章中多次出现的女学生,沈从文对于女学生是虚写,虽然多次提到,却从来没有真正的来到过读者的视野中。乡村中的人们对女学生的看法是复杂又有趣的,每当女学生过身时,全村人可以说一天的笑话。这笑的意义何在?“只因为大家都知道女学生没有辫子,像个尼姑,穿的衣服又像洋人,吃的,用的……总而言之一想起来就觉得怪可笑!”村中人嘲笑的是女学生的穿着打扮等在城里人看来十分正常的生活方式,这体现了他们思想的落后,村中人对女学生的感情中包含着羡慕、不屑、嘲讽等种种复杂又略带有矛盾的情感。当人们用女学生来打趣萧萧时,萧萧觉得那一定是不利于己的一件事情,生了惶恐,接口便说不做女学生。在那之后,萧萧真正了解了女学生是那种随意看心情穿戴衣服、吃东西和睡觉,并且家境富裕能用“大匣子”代步的自由女性后,却对成为女学生生了向往之情,做梦都想成为女学生。总而言之,女学生这东西,在乡中永远是奇闻。

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一个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女性,从幻想成为女学生、渴望女学生的自由生活就能够看出。同时,沈从文又写出了山村和城市生活的关系,山村中的人们对于城市存在着偏见,却又不可避免的被城市所影响。沈从文构造的湘西世界是愚昧落后的,可正是因为这里还未被开化、还没被城市文化所侵扰,才造就了山村中的淳朴民风,才养育出了像萧萧一样善良敦厚的人,才没有被现代城市中尔虞我诈、自私自利的风气所玷污。由此看来,湘西世界反倒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圣地了。

从语言上看,沈从文的文笔朴实无华,有人或许会认为他的文章太粗鄙、太俗气,但这正是乡土小说所需要的。沈从文不加修饰的语句表现出的温婉、高亢、细腻、粗犷也能细致的写出乡村的意趣。

在文章的最后,萧萧的儿子又娶了一个童养媳,这代表着历史正在不断重演,似乎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也给文章增添了一丝悲意,平远清逸,韵味悠长。在《萧萧》这部小说中,现实与梦幻、人生与自然就这样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