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围城之思
广告

围城之思

作者:毕文昊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132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此话在围城中出现过不止一次,常常有人将此话与婚姻相连,可钱老先生在《围城》的序言部分就早已阐述的很清楚了:“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两毛无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更何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在笔者的眼中,围城这本耗时两年成就的“新儒林外史”不仅仅是象征婚姻。更多的是象征着人类的,具有无毛两足的基本根性,即人性。象征着生老病死及人性里的情感,即一切的亲情,友情与爱情,亦或是婚姻。


【人性】

不单单是围城,任何一本与人有关的小说里多多少少能看出所谓的人性因素,但在这里之所以说围城的人性而不语其他小说里的人性,正是因为围城以一种很直观的形式将人性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人性之善与人性之恶都在书中人物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在此书中作者更强调人性之恶),一切的爱恨情仇里的坦率,诚实,无私,虚伪,谎言,自私都象是侩子手手下的屠刀,淋淋的鲜血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感官世界。有苏文纨在邮轮上对孙太太虚伪的客套和明明不喜欢小孩却因得到赞美后装作喜爱的模样;有方鸿渐因虚荣而假造文凭的谎言和方父得知子有所成时的炫耀;还有赵辛楣之前误以为方鸿渐是自己的情敌所以处处争锋相对到后来误会解开后对方鸿渐的惺惺相惜坦诚相待甚至是无私相处;更体现在一帮人赴三闾大学的旅途里的一切琐事。以上所谈至的人性,包含了爱情友情和亲情。囊括甚广,不妨一一细看。


【亲情-传统】

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大多数人提及亲情二字脑海中大多浮现的都是一些温馨的场景,这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似乎亲情不同于爱情和友情,无论怎样的大风大浪都可以一一无视。亲情都能以一条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支持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是牢不可破的。但在围城里,亲情是脆弱的,它脆弱的地方正是那一条血缘关系的纽带。正因为血缘关系,所以所有的一切在看破看穿后却不能说穿说破,还要带上一张专属的面具去虚伪的与人相处。在围城里,这种脆弱与虚伪以一种常见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展现的最为显著的莫过于方鸿渐一家了。在方家这个大家庭里,鹏图一家和凤仪一家的妯娌之争以及对方父方母的对待所产生的明里暗里的争议和最后共同对孙小姐的仇视鄙视都将亲情的脆弱与虚伪展现的淋漓尽致。中国传统家庭里的纷争所导致亲情里的破碎,象是一张揉皱了的纸摊开在读者面前,一切的皱褶在纸上纵横交错濒临碎裂完美诠释了传统亲情里的另一面。这是围城里笔者所看到的有关于人性的亲情。


【友情-人情世故】

围城里的友情不同于校园里的友情,这里说的更多的是步入社会后人与人之间常见的人情世故,我们在围城后半本书里可以看到的友情好的一方面是赵辛楣与方鸿渐之间的友情,赵辛楣和方鸿渐可谓是不打不相识了。前面因为苏文纨所造成的误会,可最后两人将误会化解之后可以说是化敌为友,友情也自然而然的从化解了纷争的土壤里萌芽。开始时赵辛楣是因为想支走方鸿渐所以让三闾大学聘请方鸿渐,到了后来却是为了鸿渐而真心坦诚无私的却为鸿渐想办法找出路。可以说,在围城里,最好的友情便是赵辛楣对方鸿渐的友情了。而转观另外两人——顾尔谦和李梅亭,两人开始相交之时甚是融洽,却在一场旅途中两人看透了对方,李梅亭看顾尔谦无疑是一个低三下四,攀龙附凤的墙头草,风往哪里吹他往哪里倒,而在顾尔谦看来李梅亭也未必有多好,李梅亭这个半旧遗老的所作所为顾尔谦也是尽收眼底的。李梅亭半路上随身携带证书彰显自己的身份,在旅途中与妓女纠缠等等在顾尔谦的眼里想必李梅亭早已成了一个猥琐,龌龊,无耻,虚伪虚荣的小人。正是因为这样互相了解后的相看两厌,才让这本就不牢靠的友谊支离破碎,大家都对对方不满却不直接说破。再一次让对方觉得对方虚伪。这样的情节不仅仅在围城里出现,想必读者在看赵辛楣与方鸿渐的时候会联想到一些至交,而在看到李梅亭和顾尔谦的时候则会联想到一些不算朋友的朋友。拍手称赞直呼写到心里的人想必是有不少,以上围城这些零碎的友情,是笔者的所读所感。


【爱情-婚姻】

在围城之外,我常常听见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爱情可以是精神的但婚姻却一定是物质的,爱情里可以谈天说地吃喝玩乐。而婚姻不能,婚姻要考虑的除了两人的性格和灵魂上的高度相似度之外,更多的是生活上的琐事。当然,这话也能反过来说,即“未入土的婚姻是为爱情,爱情是婚姻的墓志铭”

围城的前面大多数还是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爱情为主线的,撇开了鸿渐那个素未谋面的未婚妻之外首先要说的便是邮轮上认识的鲍小姐了,此时的鸿渐和鲍小姐不能算得上是爱情,充其量只能算作寂寞的两个人在孤独的时间里相互利用着打发时间,此时的鸿渐对于爱情也是懵懂的。所以当鲍小姐离鸿渐而去追随未婚夫的时候鸿渐更多的是气恼而不是惋惜。此处可以一笔带过,谈谈下一个苏文纨和唐晓芙,苏文纨在邮轮上的时候就已经看中了方鸿渐,奈何方鸿渐对苏文纨毫无爱慕之情反倒是恋上了她的表妹唐晓芙。鸿渐没有点破自己和苏文纨之间的关系除了自己的软弱之外更多的是想借助苏文纨与唐晓芙多加接触。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鸿渐的纠结在苏文纨看来是一种暧昧,一种默许。于是苏文纨一厢情愿的认为她们是相爱的,也正因为如此,才酿成了后来鸿渐与两人决裂的结局。而鸿渐与唐晓芙之间的离散更多是戏剧性的巧合和两人互不了解才造成的。例如鸿渐得知唐晓芙看见自己给苏文纨的信之后与唐晓芙的对话和之后误以为是苏文纨的电话的破口大骂。在这里读者多多少少应该可以在自己身上所经历过的一些恋情里的影子,也正是如此,围城一书才显得更为可贵。最后谈论的当然是孙柔嘉,这个文静柔弱的知识女子起初给鸿渐的印象可以说是十分之好,再加上赵辛楣在一旁的撮合才让鸿渐和柔嘉修成正果。围城也正是在这里进入了后半本书的步调,进入了详解爱情的步调。两人结婚后的婚姻是未曾料想的到的,家庭背景的差距和身份地位的差距让两人的婚姻充满的争吵声,而在孙柔嘉一方站着的是李妈和姑母,自然而然的压住了鸿渐,而当一个男人丧失了在家中的主权时,这个家难免会变得岌岌可危。更遑论是如鸿渐一般懦弱,虚弱,内心狭隘的男人。所以在围城的最后,鸿渐与孙柔嘉的那一次爆发性的争吵也显得理所当然。所谓爱情和不完美的婚姻,在鸿渐的经历里一览无遗。


【终】

在围城里的这些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人性中,我最终看到的是人生,当我们读懂围城理解一切的传统,人情世故与婚姻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在这里我不免想到了围城里那一座走慢七分钟的老钟,请允许我用围城的最后一段作为结尾。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彷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