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秋海棠》札记
广告

《秋海棠》札记

作者:余沁仪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344


一、我读(初识):

关于书名,它既然说“梨园世家”系列,必定是梨园戏子的故事,但没料到是男子之名,一个在曾戏台上扮女人、唱小嗓子的男子。惭愧,文章开头我的态度很不敬重,全然当做一本市侩言情去消遣,仿佛它道了一段戏院里的闲话我就能够舒舒坦坦懈怠它。惊羡欣赏有之,提心吊胆有之,喁喁哀叹有之,所有感情与日俱进,直到最后韩家姑娘一句“你爸爸打楼上摔下来死了”,气息滞闷着缓缓叹了出来。隔着数十年,我依旧能感受到其中波澜的魅力。

下文呈上零碎的片面之见。


二、由美到丑的转变:

吴玉琴身材瘦小,肤色妍白。从师兄的打趣玩闹,师傅的动嘴和袁镇守的动手,侧面描绘吴玉琴的清俊娇艳,作者对他神态言行的描绘确实有可怜可爱之处。“比起家里的两个女人来还是他娇嫩得多咧!”不为诳语。他同时是红氍毹上的名伶,非但男子把持不住,女子也爱他。王大奶奶是怎样的女人:“粉嫩的手”,“玉一样白的脸庞,鲜红的嘴唇,加上富于磁性的媚笑,和那样温和的说话”——这话自然是和秋海棠说的。那样一个富有闲逸又多情不堪寂寞的,她对一个戏子投去深情的眼波,舍得时间,又舍得花钱(送了他唱戏行头、送他钻戒)。这样的美丽而深情的女人是很难拒绝的,所谓“淫伶”不过是经不起这样的诱惑。这时吴玉琴耳边回响起挚友袁绍文的话:“物必自腐,而后虫蛀之。”这和当代人说“人必先自重,而后人重之”是一个道理。这忠告惊醒了他,他柔和的眼里有一种坚定的力量。

这种坚定从他出了科自取的艺名可见一斑。秋海棠,这名字不脱脂粉气,却是有典故的:当今中国地图(雄鸡造型)再添补上蒙古地块便形同一片秋海棠树叶,袁绍文和他讲,这片秋海棠叶正在被毛虫(野心的国家)啃噬,渐渐啮尽,吴玉琴深有感触。一个唱青衣的戏子内心竟也有着为国忧为国愁的民族意识,令人叹服,他的精神也是美好光辉的。

再转回说他的“美”。他注重自己的容貌,一是他自小唱青衣,多年来扮作女孩子,旁人也如对待一个女孩子对待他,便对性别意识产生了不自信的模糊和错觉,也如同一个女孩子那样好照镜子,仔细着脸面上每一寸变化;二是习惯于别人惊艳的、迷恋的眼神,即便他本心不愿别人用野蛮、亵玩的心态“观赏”他,一旦毁容,脸上的十字比曾经的美丽更吸引人注目,这畸形的、探究性的目光是他更不能接受的,因而愈发心痛。不得不说坏心眼儿的的马卉季兆雄倒有几分挑人痛处下手的眼力。

待他回到乡下,起初脸上扎裹了块白布(天天换的白布——他已不是光彩夺目的艺人,但依旧是注重生活细节的吴三)。人们好奇议论他的怪相,叔父吴老爷便解释给别人说是蜡油烫伤的。乡里都是质朴的庄稼人,日趋见怪不怪,秋海棠的生活也平淡下来。似乎是太平淡了,与歌舞升平的戏院截然相反的安宁让他寂寞又很快平静下来——他取下了白布。这也让我们读者第一次看见他意外后的真容“两条很阔的疤痕,皮向两边卷起,颜色红中透紫,紫中透红”,足以令人害怕了。

再次被迫离乡是由于战火的蔓延,他携女儿逃难去了“打仗时也有心思听戏”的上海。同样是为了生存,容貌的丑陋而致使他养家糊口困难许多,显然没有了受人热捧时待遇的百分之一。好容易有热心的报馆编辑愿意推举他,但是脸上长长的狰狞的疤痕是一道登台唱戏无可回避的鸿沟。

如果当初划花了他的脸的季兆雄和袁宝藩的目的是毁了他,那无疑已经达到了。脸上的十字是他人生的转折。成也因为一张脸,败也因为一张脸,作者想传输不仅是一段缠绵的以爱为主题的佳话,也不仅是揭露整个社会的跟红顶白的悲哀,更有造化弄人的戏说妙谈。


三、一切巧合:福兮祸之所伏

①秋湘相遇

罗湘绮,和她的女儿梅宝一样,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人生得秀美,仪态端庄,情感真挚,又有学识。如果她没有被侯校长指名站在发言台上,而是灰头土脸坐在女学生中,或许她不会被袁镇守看中,免于遭受一生的不幸。但同样她也遇不见秋海棠,不,吴钧。秋海棠更情愿罗绮湘忘记自己是闻名的戏子,而单纯是她的良人。他们二人有着共同的身份,被袁镇守相中的男女(禁脔),无怪乎读者会埋怨起作者布置袁镇守的出现,可喜他有一个明事理、晓人情的侄子,还清他自家的孽债。

在《爱与欲的分野》的文末,秋海棠最后一个动作“抓住湘绮的肩头”,罗湘绮最后一句话“你要奖些什么呢?”戛然而止、意犹未尽、意味深长。

②少梅相遇

罗少华面对腰儿细、眼儿媚的舞女时,和秋海棠与王大奶奶的会面是一样的,被心荡神摇却依旧留有理智,忍着不去饮鸩止渴。遇见卖唱筹钱为父亲治病的表姐梅宝(当然此时还不清彼此身份,就连读者也设想不到)时,是怎样一种尊崇与爱慕,一个被戏称高等游民的青年人,对陌生又面熟的卖唱女孩心存好感,初次见面便冒着得罪纨绔权贵、冒着“脑袋被一个菜盆砸破”的风险去救这个女孩子,当然其中一定参杂了他对姑母的亲密与敬爱,或许也有着宝玉说“这个妹妹我认识”时如获至宝的惊喜感。

③秋海棠之死

作者费最多笔墨描述的是秋海棠与梅宝的父女感情。感人的是,不论在何种境况下,他都可以牺牲一切去培养女儿。他已经失去了“第一个占据他全部脑神经”的女子、他的爱人,那对于爱情结晶便赋予更高期望。梅宝一点不叫人失望,他和母亲一样优异美好。父女俩偷偷地为家庭一厢情愿地付出、贡献,报喜不报忧,说着乐观的话互相开解,这乐观令人心疼。纵使再坚强也抵不过命运的折磨,秋海棠变得孱弱、变的衰老,使读者不敢回想当年他的英姿勃发。梅宝母女相认后,他甚是欣慰,但已经奄奄一息了。当年他逃避着不见罗湘绮,因为惭愧而无奈,如今却是不必要了。他告诉女儿很高兴她有了归宿,自己也将得到永远的归宿(这和《简·爱》里海伦说“回到我永远的家”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宝以为他父亲说的归宿暗指婚事,秋海棠实则感慨梅宝将回到她母亲舅父那儿更温暖的家,死而瞑目。结局写道:“你爸爸打楼上摔下来死了!”作者没再说下去,也不必再说下去。死,是秋海棠自己的选择,即便他被送往医院苟延残喘,也不如这么一死来得悲壮。秋海棠扮了半生女人,又为女儿隐忍了后半辈子,总算在“死”字上宣泄尽他英勇气概。这是悲惨结局,所幸不留遗憾。

④拯救

秋海棠一生起伏颠簸,却不乏贵人。

赵玉昆离开戏班后,有些不老实的诀窍,每当玉琴遇难,总及时伸出援手,帮吴玉琴偷梁换柱从医院换出梅宝,,使得他们父女相聚;周转银子、照顾梅宝;在梅宝被骗走学戏、秋海棠走投无路时,借助一定的社会势力拐走了孟家小儿,逼得对方吐出梅宝下落;秋海棠被毁了容,他宽慰终于可以如他所愿不用再掐着嗓子唱戏了。而他最大爱好就是买几两五茄皮(酒),这样豪爽的江湖兄弟真是秋海棠的“得之我幸”。

另一个因抽大烟、吸白面(白色粉末状毒品,海洛因等)而沦落为叫化子的师兄刘玉华,甚至不假思索为救他女儿拼了命。读到这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扑出来舍身相救时,尚且和梅宝和韩姑娘一般怪难受的,而秋海棠断断续续地说:“哪里知道他的眼力竟还是这样好……”方忍不住泣出声来。

挚友袁绍文最出彩的一笔则是给季兆雄的那一枪,方叫人舒出一口气来。

虽然小荣奎贪小精诈,教人烦心,而张小狗子的忠心确实不薄,为主离乡千里寻梅宝,战乱时自愿坚守秋海棠故土……

这是底层社会尚存的一点暖意,足以救赎每一颗濒临干涸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