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孤独的“造作”
广告

孤独的“造作”

作者:单美玲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144

——张爱玲《倾城之恋》


透过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我看到了一个个血淋淋的身体在冷风中行走着,这不是一场关于爱情的邂逅,而更倾向于一种孤独的呻吟,在毫无依靠中颤抖着。

我看到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张自私与狭隘的面孔,我更看到了张爱玲的绝望,那源自内心深处流淌着的黯淡细流,就像麻木的僵尸一样。在烽烟战火中,那个时代是孤独的,而这一孤独又是通过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人所谓的爱情来展现的,是通过他们两个内心深处游离的孤独来烘托的。

一个时代所遭受的疮痍,这是张爱玲所看到的,炮声,枪声,惨叫声,哭泣声,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时候,也或许是为了张爱玲的“自私”,白流苏和范柳原就要这样扑朔,冷漠地存在着。

张爱玲把自己的纠结情感全部给予了《倾城之恋》,于是《倾城之恋》活了,那场毁灭性的战争活了,可白流苏与范柳原却被生生地扼死了。

这样一场传奇的故事,没有爱情,没有浪漫,有的是那份强烈的求生意念,有的是内心深处无法压抑的孤独与罪恶感。于是一切都被扭曲了,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有的事情看似值得,又看似不值得。

张爱玲是“傲慢”的,《倾城之恋》是不可理喻的,我不知道在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纵横交错处,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她与她笔下的人物?但我知道张爱玲是“夸大”了孤独,她的那种孤独毫无节制的在《倾城之恋》中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可白流苏与范柳原是值得庆幸的,他们可以分享张爱玲的那份孤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忐忑。我突然好羡慕张爱玲,是那个时代给了她一份独有的生活体验,白流苏也就应运而生,幸好有范柳原,幸好没有爱情。

我好像身处《倾城之恋》的边缘,走进了那个时代,我看见人们生活在坟墓里,战争把所有的坟墓都炸毁了,他们无处安身,只好被深深的孤独与恐惧悬吊在半空中。我看见白家每一个人,面色淤青,假笑地行走在衰败中。

在漫长的跋涉中,我终于找到了白流苏与范柳原,可是他们戴着面具,整个上海,整个香港,只有他们两个人是戴着面具的。看不清表情,或许是太累了,或许是太孤独了,我真的好心疼你们,可我知道张爱玲确是偏爱你们的。

她给了你们完美的结局,尽管这样的结局看起来很落魄,看到你们两个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没有安全感,没有温度感,从中我找到了张爱玲那样冷傲的残影。

我多么想和她交谈,能不能让白流苏“活”过来?能不能让范柳原“活”过来?能不能让那种孤独,顺着人们的鲜血渗进地里,在那座漂泊之城上开出一朵朵红色的玫瑰?

我不知道她的灵魂是什么颜色?是灰暗的吗?那片天空是漆黑的吗?会有斑斑星辰作为点缀吗?

如果她的灵魂是明亮的,也就不会有白流苏与范柳原了,那场《倾城之恋》,就如同绚烂的烟花,覆盖了这幕人世间最冷漠的悲剧,可烟花会消逝,故事却永远都不会结束。

如果那片天空是湛蓝的,鲜血就不会在如蚂蚁般的人潮中流动着,也就不会有一阵又一阵的拗哭声,无限期地停留在生与死的边缘里。

如果会有点点星辰,哪怕仅仅是一颗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凄凉,哀婉的故事了。幸好有月光,会陪伴着张爱玲,还有白流苏与范柳原,甚至是那个汹涌的时代。可是月亮不会说话,不然它一定会把故事讲得比我们还要动听,因为它是世上最孤独的了。

可是没有如果,因为没有,所以《倾城之恋》就显得难能可贵,这好像是张爱玲的呓语,在无数个难眠的长夜,只有泪水相伴。在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里,有难奈,有清傲,有苦涩。

在穿过茫茫历史洪涛中,会有千千万万个白流苏与范柳原,演绎着不可替代的生命纠缠。可是却再也没有一个张爱玲,能够执笔,写出这样的孤独之作,可以把孤独“夸大”给整个时代,可以把冷漠放在浪漫中“油炸”,可以用华丽包裹所有的沧桑与厚重。

我沉醉在其中,如果张爱玲能够透过月光,把那份孤独与“造作”传递到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想或许你真的会爱上《倾城之恋》,可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大活人”。